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水准和知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面对由“人治”向“法治”的政治转型,面对日益明显的社会阶层、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面对方兴未艾的公民参与,面对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还缺乏一些比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更为重要的东西,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公民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将有助于加快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而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的最大组成部分,农村的公民意识教育尤其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公民意识的提法在我国已有多年,它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增强我国公民意识,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志高 《求实》2005,1(1):47-50
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 ,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民主政治 ,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 ,开展公民教育 ,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睿  皋艳 《求实》2006,1(1):65-68
政治现代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民主从政治层面向社会层面回归的过程。公民意识的内在精神表现为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是实现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桥梁。公民意识的欠缺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立足于中国的政治过程,积极探索培育公民意识的途径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具备良好参与意识的公民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关键性因素,其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民主和高效,有效防止权力的异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为此,本文通过探索搭建社区公民参与的平台,发挥高校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回应水平等途径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以期达到推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民意识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公平意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的自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涌 《理论学刊》2003,1(5):122-124
公民是现代社会里特有的概念 ,是政治和法律概念的统一体。在现代社会里 ,人们缺损“人”的社会意识 ,更多具有的是“人”的自然意识 ,即公民意识缺损 ,反映了公民对国家政治改革的淡薄性。而要建立现代社会制度 ,确立法治的政治体制 ,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等 ,如果没有公民意识的确立 ,所谓的现代社会制度也只能是一种不健全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利益的代表,他们同一般公民的公民意识的要求有所不同。加强公务员意识教育,必须强化法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平正义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在封建伦理社会中,不管处于社会的什么位置,个人对群体的责任集中体现在对在他之上的个人的具体责任;个人对上负责的具体行为无论怎样不合常理,也不构成对那种社会普遍原则的破坏。而在法治社会中,个人的责任就是对整个社会的一般责任。个人首先是公民,破坏普遍准则的个人行为再微不足道,也破坏了社会治理和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的普遍觉醒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在我国,公民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法律信仰欠缺、民主意识淡薄、权利责任意识缺乏等,其原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以及礼俗社会的伦理精神,抑制、抵制和排斥了公民意识的生成。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公民意识生成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为公民意识的生成提供制度保证;不断强化公民意识教育,为培育公民意识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源于近代西方国家,是市场经济与大工业发展的产物,也是西方近代国家主义的产物。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实践途径,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以倡导人性的解放为主旋律,尊重公民在民主社会中的自由、平等为前提条件,培养公民独立思考、社会批判的意识与能力,民主参与意识与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我们需要积极总结西方公民教育的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公共意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但重点对象是公务员。我国公务员公民意识教育中存在法治意识不强、道德意识滑坡、责任意识缺乏、平等意识缺失等问题,必须完善公务员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复杂多样。我国大学生对高校公民教育现状很不满意,他们认为亟待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一定要多种多样,必须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而基层领导干部则是打牢"墙基"的"奠基石",所以要特别注重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当前,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为认识不够、方法不当、水平不高三个方面,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必须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人民当家作主这种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出来的高度认知,是公民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事务和文化活动的民主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愿望和心理特质。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民主意识,既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法治社会,还要勇于解放思想,提升公民民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凝聚民主共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思想合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人民当家作主这种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出来的高度认知,是公民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事务和文化活动的民主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愿望和心理特质。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民主意识,既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法治社会,还要勇于解放思想,提升公民民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凝聚民主共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思想合力。  相似文献   

19.
提高领导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妥善处理好社会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政策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这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