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多次提到“忧”和“乐”,形成了其独成体系的忧乐观。孔子的所忧所乐既有同于常人的一面,也有异于常人的一面,其经历了一个升华的过程,将常人的忧乐最终上升为对“道”的忧乐,并成为孔子的最高追求。孔子的忧乐观充分体现出孔子在追寻“道”的过程中,舍弃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致力于奉献社会的可贵精神,其所忧的是“道”,其所乐的也是“道”。孔子的忧乐观不仅塑造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精神,在传统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个人只有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语》作为中国第一部伦理学著作,其道德责任意识开始萌芽。《论语》对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其特定的道德责任要求。在道德责任冲突的情况下,亦有其关于责任的选择的观点与见解。这些都是当代可以借鉴的重要伦理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霍布豪斯是19世纪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强调社会的和谐,将"和谐"作为社会理想,并以和谐观点作为其整个思想的中心。他重新界定了个人和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试图将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与所谓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出了"自由社会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个人理想、价值取向日益显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强调个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把多元化的个人理想统一到社会理想的大目标上来,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相互关系,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刑事政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宽与严是我国古代的刑事政策考虑的两极,时下我国的刑事政策渐趋宽缓,通过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源流,在甄鉴刑法各学派的观点的基础上,可以认为从宽与从严的基准应是根据具体情势,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达到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个人理想、价值取向日益显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强调个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把多元化的个人理想统一到社会理想的大目标上来,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相互关系,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孔子人性论思想是其仁学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孔子在人性论方面所进行的思考和研究,是以构建儒家思想学说体系为目的的,他提出的有关道德之性或义理之性的观点为儒家进行道德说教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有关心智之性或气质之性以及人性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等观点也为儒家实施礼乐教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孔子长期以来被称为"圣人",其实君子才是孔子所追求的且已经实现了的个人形象。孔子的君子形象主要表现在向学博学、学思并重、勇担道义与勤于实践四个方面。同时孔子又是一位食人间烟火,有喜怒哀乐,有血有肉,真实可爱,会同常人一样犯错误的"普通人",孔子是"君子"又是"普通人",这种"二元形象"既对立又统一,且对当代人的修身养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早已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作为当代青年,应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辨审视其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更要看到其辉煌,承继这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说过两句很著名的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孔子的这两句话内涵很丰富,思想很深刻,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关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家。长期以米,我国哲学界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就是认为孔子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椎的。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集中地表现在“天道观”上。凡是主张“天”是活灵活现的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它主宰着自然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就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凡是否定上帝和鬼神的存在,主张“天道自然”的,就构成了唯物主义阵营。因此,我们要把握孔子哲学体系的性质,就必须剖析一下孔子的“天道观”。根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天道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广东孔子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7日至8日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暮镇举行“孔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问题”学术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及发言提要29篇。会议论文和发言内容主要涉及两大类:一类是对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思想、政治哲学等进行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其内涵精髓、当代价值及对当今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启迪、作用;另一类是将孔子思想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如跟普通中小学乃至民办中小学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及同开发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彰显其价值。广东儒学研究会副会长章权才教授在会上作了指导性发言。与会者围绕“孔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问题”进行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蕴藏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对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孔子教育思想是从“仁”派生出来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博大精深,其精髓是践“仁”。孔子关于知与行、学习与实践关系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充满了辩证法,揭示了人的认识论和教育的基本规律。“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如何进行教育?孔子主张行“仁”,即用“仁”的方法去实施教育:一是强调教育的社会性,“有教无类”;二是强调教育要落实到主观世界的改造,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三是以“仁”的理念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应当把孔子教育思想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杰出的人材。  相似文献   

14.
浅析孔子的自我道德修养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自我道德修养理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立志乐道、自克自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主要观点对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中庸"思想不仅是一种伦理规范和处事准则,更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个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对个人而言,"中庸"思想可以提高自我的内心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而言,"中庸"思想有利于防止"左"或"右"的跳跃性思维,对于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协调平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中庸"思想可以为发展现代经济,创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有益的镜鉴。对世界而言,"中庸"思想能够促进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实现和而不同、相互包容、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个人恐怖威胁与公共安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与个人恐怖作斗争将是全社会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公共安全角度来看,我国个人恐怖事件有其自身的特征及成因,并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为此,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全面建立危机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孔子修身思想的产生是其所生活的封建社会背景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产物,孔子崇尚的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修身思想标准以及倡导的立志、勤学、自省、力行等修身方法经过时代的检验和锤炼,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探究孔子的修身思想可以加深人们对孔子修身思想的认识和了解,真正领悟到孔子修身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促进当今国家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个人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借鉴孔子"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诱导"、"身正不倦"等教育观点,搞好个性化教育,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采取有效措施,使学习方式和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大学生就业的要求,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主要从财富角度去解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概念,似有不妥.如果从社会活动角度去解释,个人利益可以解释为个人在集体(社会)中的社会化活动方式,集体利益可以理解为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规则和秩序.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角度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其一,集体利益作为集体活动方式,寓于并体现于个人利益即个人活动方式之中;其二,由干集体利益是其成员个人利益之间的共同性存在,因而不能完全涵盖个人利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又是有矛盾的.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正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