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适应新形势,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和雇主协会对集体谈判机制进行了创新:建立多层次、分散化的集体谈判机制;将集体合同所涵盖内容扩大;集体合同涵盖不同雇佣关系的工人  相似文献   

2.
集体合同就其法律性质而言,是一种劳资自治的契约形式。《劳动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其调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制定劳动基准规定雇主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并通过国家监督予以实施;再一种是工人成立工会与雇主进行集体协商谈判,确定彼此权利义务,实行国家指导下的劳资自治  相似文献   

3.
随着劳资冲突的增加,凸显出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存在的体制和机制的不足。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劳资关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和谐劳资关系法律制度和机制保障的立法建议。重点对如何解决工会的人财独立问题及雇主组织的缺位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并结合集体谈判的成功经验构建了适合我国现状的行业或区域性集体谈判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一、工资集体谈判。工资集体谈判制产生于18世纪末的美国,是协调劳资冲突的产物。工资集体谈判制是指通过企业(雇主)与工会(工人)之间的谈  相似文献   

5.
罗竖元 《长白学刊》2010,(1):129-133
劳动者、雇主和政府共同构成劳资关系的三方格局。三方必须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三方关系发生严重失衡的话,将会导致破坏性的结果。而目前我国劳资关系呈现“失衡”状态,表现为:雇主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缺少对雇主进行有效制衡的力量和机制而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少数地方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偏向企业主一方。走出目前劳资关系困境的关键在于:一是政府应该准确定位、恪尽职守: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等劳动者组织的作用;三是要发展三方协调机制,建立集体谈判制度,形成劳动者、雇主与政府之间制度性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人、企业主和政府共同构成劳资关系的三方格局。三方必须维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三方关系发生严重失衡的话,就将导致破坏性的结果。然而,在我国目前劳资关系的格局中,企业主在劳资关系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缺少对企业主进行有效制衡的力量和机制.地方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偏向企业主一方。目前劳资关系困境的关键在于引进集体谈判机制.建立政府、企业主组织和工会之间的三方协商机制.形成企业主、工人与政府之间制度性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劳工拥有组织工会权、罢工权、与资方的集体谈判与签订集体合同权、享受社会保障权、参与企业管理权.劳工权利的获得是工人阶级不懈斗争的胜利成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带给我国的启示是:应启动工会"维权"机制,增强工会的独立性,支持农民工组建工会;应启动"劳资"集体谈判与集体协议机制,以此作为维护劳工权益的重要形式;应启动"劳资"共同决定机制,使劳工切实拥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劳资冲突化解:由集体谈判向网络化治理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劳方与资方的不同利益诉求得以彰显,由此引起的劳资冲突也日益显现。集体谈判是西方劳资冲突化解的基本形式,但由于我国集体谈判在实施中存在着工会主体的独立性不强、基层工会的"空壳化"等问题,集体谈判对劳资冲突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多中心的治理结构,多元主体可以参与劳资冲突的治理,构建了劳资冲突化解的合作互动模式,对当前的劳资冲突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劳资关系中,政府应做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劳动关系的监督者、集体谈判的协调者、劳动争议的调解者。政府应积极主动调整劳资关系,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时,政府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活动不能超越法律边界,不能妨碍市场经济活力,不能因过度干预而损害劳资双方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0.
谭秋霞  杨士林 《求索》2013,(8):204-206
和谐劳资关系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我国劳资纠纷持续上升、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的现状。本文认为在“资强劳弱”背景下,劳方独立维权难,必须联合起来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才能取得谈判的主动地位。认为集体协商概念使用不准确、社会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效用认识不充分、集体谈判制度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是我国集体谈判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值得深刻反思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南海本田事件后,因工资增长诉求引发的一系列工人行动表明,传统的党政主导下形式型集体协商已经无法解决工人的工资增长诉求,自主工资集体协商成为解决集体争议的必由之路。在我国,自上而下党政主导型和自下而上工人行动推动型是工资集体协商两种主要启动形式。对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工人行动之后,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2 010年南海本田事件的传导效应下,瑞鸿企业通过工人行动实现工资集体协商。随后,在工会努力下,通过工会民主制度的构建、工会代表性构建以及协商流程化与规范化构建,形成了每年一次的工资集体协商惯例,建立起工会主导下制度化的工资集体协商,为解决集体劳动争议,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表达分散、工会缺乏独立性和代表性,导致劳动者权益经常受到资方的不法侵害。从利益组织化的角度来看,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就是要实现劳动者的利益组织化。为此,应当在更新观念的前提下,优化劳动法律制度设计和安排,重点着力于:规范工会组织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完善工会代表权的构成与实现机制,促进雇主组织的行业性规范和自律,构建工会与雇主组织之间理性博弈、协商民主的劳资关系,健全劳工维权的司法和行政执法保障制度等,真正实现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刘涛  卢婧 《求索》2011,(5):23-25
现代劳动经济学中,谈判被认为是有效的制度安排,纳什谈判解是符合帕累托最优准则的。劳资双方通过集体谈判确定的剩余分配方案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集体谈判模型中,决定因素是谈判力,应用谈判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就是关于谈判力的制度安排。我国开展集体谈判的目的是解决劳资关系的冲突问题,本文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劳资关系中的运用,并得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资集体协商:能否走出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资集体协商是中国协调劳动关系的独特道路,它既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过漫长的劳资冲突最后形成的集体谈判制度,也不同于亚洲新型工业国家经过民主改革所形成的劳资协调机制。集体协商是在可控的范围内由政府主导推行劳资双方的平等协商。工资集体协商推行艰难,现状堪忧,但少数成功的案例给出乐观的答案。工会体制创新、集体协商法律的完善、社会各界的助力能促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生长;而可持续生长依赖职工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南海本田事件后,因工资增长诉求引发的一系列工人行动表明,传统的党政主导下形式型集体协商已经无法解决工人的工资增长诉求,自主工资集体协商成为解决集体争议的必由之路。在我国,自上而下党政主导型和自下而上工人行动推动型是工资集体协商两种主要启动形式。对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工人行动之后,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2 010年南海本田事件的传导效应下,瑞鸿企业通过工人行动实现工资集体协商。随后,在工会努力下,通过工会民主制度的构建、工会代表性构建以及协商流程化与规范化构建,形成了每年一次的工资集体协商惯例,建立起工会主导下制度化的工资集体协商,为解决集体劳动争议,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刘琴 《人民论坛》2012,(23):116-117
在第三人侵权致雇员受害案的赔偿案件中,由于并无成熟系统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据,雇员对雇主与第三人的起诉方式、雇主与第三人之间赔偿责任的分配和赔偿顺序的确定、法院对案件的受理与案由的确定等在实践中存在执行上的问题;在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才能有效保障雇员权益,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冲击下的劳资关系与工会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西方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是工人运动及其工会的发源地。这些国家的工会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后50多年时间里,工会运动更是成绩卓著。各国劳工群众民主权利的获得、劳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不包含着工人阶级及其组织工会的艰苦斗争。正是在工会运动的强大压力下,欧洲国家相继构建起一整套制度化、法制化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从而保障了劳资关系的相对稳定,为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50至60年代,欧洲各国通过国家干预,对劳资关系的运行构建了一套规范与制衡机制,从而保证了劳资关系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工会是劳资矛盾对立的产物。面对劳资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如何组建外企工会并使之有效运行成为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必须认真分析探讨目前国内外企工会建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平衡外企的劳资矛盾,真正发挥外企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与解决劳资矛盾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和谐关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后叶,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这对英国的劳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劳资之间暴力对抗逐渐减少,转而通过集体谈判制来化解矛盾,避免冲突,以构建一种相对和谐的劳资关系.集体谈判制的兴起,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缓和了一度紧张的劳资关系,构建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会产生劳动关系,如农民在承包土地上的劳动、公民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务劳动、学生在劳动课的劳动、个体户为自己生活从事的劳动等,都不产生劳动关系。在西方国家,劳动关系主要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就与劳动有关的问题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主要调整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同时还存在集体经济、私有经济、外资经济等成份。职工在政治上是国家主人,但在具体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同样存在职工个人与企业在劳动关系方面的各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