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纪实作品《太阳石之光》(见《中国民政n995年第2期)向读者展示出一块光彩照人、光热暖人的太阳石——退伍军人扶贫煤矿奠基人张锦禄。他的奉献精神和不凡之举,令人赞叹,促人思索。太阳石发光,独具风采。张锦禄来自军旅,深知战友之苦衷,他放弃国营煤矿的“铁饭碗”,斗胆擎起一片天,排除重重困难,建起了一个“军字号”煤矿,年利税百万元以上,先后安排数百名退伍兵就业。如此业绩,比任何一个现代企业家毫不逊色。太阳石发热,万户温馨。张锦禄不仅使一个个退伍兵走出窘境,踏上致富之路,而且使一户户烈军属、残疾人和贫困户炉膛…  相似文献   

2.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接见企业家张锦禄时,对其创办退伍军人扶贫煤矿的业绩予以充分肯定:“你这条路走对了。”张锦禄走的既是一条创业之路,更是奉献之路。创业,须有开拓精神。张锦禄辞去国营煤矿的“铁饭碗”,白手起家,百折不挠,苦斗八个春秋,创办了一个年产值400多万、牟利税200多万的扶贫煤矿。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他称得上是奋蹄疾进的千里马。奉献,须有牺牲精神,张锦禄创办企业,并不是为了自己成为百万富翁,而是为了千百名退伍兵就业,为了家乡的军烈属、五保户、残疾人都过上好日子。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讲,他称得上是埋头拉…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山西省翼城县隆化镇卫家河村曝出一条新闻:“马学忠要认祖归宗了!”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向老马祝贺。可是老马的养母马大娘,心里却像翻倒了五味瓶,不是个滋味:“儿子要走了,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今年50多岁的马学忠,是马大娘从小拉扯大的。1943年,日本鬼于烧杀抢掠,马学忠的父亲拖家带口,从河南滑县逃荒要饭来到山西翼城县。当他们来到卫家河村的土地爷庙前时,全家人饿得再也走不动了。刚生下8个月的马学忠饿得奄奄一息。为了让儿子活命,母亲忍痛把他给了马大娘。马大娘用8升谷子换了个儿子,别提有多亲了。取了个奶名…  相似文献   

4.
我以我泪写英雄杜先福我哭了,为一个逝去的灵魂!这一天,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一个逝去的灵魂而哭泣。他走得太匆忙了,只有24岁!他舍下了白发苍苍的父母,他舍下了年轻的爱妻,舍下了两岁的儿子!他儿子说:“我爸爸,出差差!爸爸公安局,出差差……”他妻子说:“都...  相似文献   

5.
“太好了!”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它太简单了,不是豪言壮语,也并非出自名人之口。而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哲理。“大好了!”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曾看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父亲因儿子成绩不好,整日家中“战火不断”。在他的打骂声中,儿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落到了班里倒数第一名。父亲一想,反正打骂也没用,干脆换一种心态试试。于是他看着儿子的最后一名的卷子,笑着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儿子大吃一惊,而父亲告诉他:“你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不去挂坟”说邝文金某年清明,我回老家给先祖挂坟。其间耳闻一则“笑话”:某农夫,其兄约他一道去给祖宗挂坟,他愤然:“不去!祖宗老子专门搞我的名堂!”原来他兄弟二人,兄长一家人人健康,家道尚可;而他自己呢?三个儿子疯了两个,老二正常,可老二媳妇进门不久...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这不仅因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因为他那宽大的胸怀,公而忘私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抗美援朝刚开始,毛主席毅然把自己的长子毛岸英送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有人问主席:’“为什么让岸英去?”主席严肃地说:“难道他是我的儿子就不能去?要让他去前线锻炼锻炼。”毛岸英刚到朝鲜不久,便以身殉职。彭德怀元帅在回国后,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并告诉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抽着,听着,默默无语,最后抬起头来,缓缓说道:“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嘛!为了国…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1):64-64
朋友喜得贵子。儿子刚学说话时,他天天对儿子说:“叫爸爸。”儿子跟着学,也说:“叫爸爸。”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习惯,见了他便说:“叫爸爸。”他没办法,开始纠正.现在天天对儿子说:“爸爸。”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7日早晨,正在给病入膏肓的儿子王冬服药的王崇实的手机响了,当他接通电话时,内心一阵惊喜:“王冬现在的病情怎么样?好些了吗?我知道他还需要大量的钱,我会为他继续想办法的!希望他一定要坚强!”  相似文献   

10.
邱娥国,一个普通的名字,却响遍全国。邱娥国用朴实的17个人生年华,践约了人民警察的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9岁的黄糯女,临终时呼唤的名字不是他的满堂儿女,而是“娥国……娥国……”。是阿,10多年来,就是这个普话的民警照顾着她.不是儿子胜似儿子。80岁的余锦桂老人在失去最后一个亲人后.邱娥国来了.承担了老人的全部家务。17年来,他为一百多户办理了“农转非”户口,而他自己的妈妈却一直是“农业”户口。他的理由是“我母亲这么大年纪了,何必再占一个指标?还是留给更困难的人家吧!”辖区内谁家有困难了.找老邱;哪个…  相似文献   

11.
哑爸     
蒲公英飘飞的时节,小镇上的聋哑人拣了一个丁香似的女孩回来,大约两个月大。那一年他36岁。 那年头,人们都穷得叮当响,而聋哑人却拾一个不能养老的累赘,于是,人们便叫他:“傻哑巴”。 “傻哑巴”不但不傻,而且心灵  相似文献   

12.
周日无事,几位大学好友携带“家口”聚餐。真应了那句话:“三个女人一台戏”,阔别数年的几位“嫂夫人”一见面,便天南地北地侃开了,让人无法插嘴。聊着聊着,话题便转到了各自的孩子身上。几位“嫂夫人”对我们家儿子大加赞赏。妻子连忙拦住几位“嫂夫人”的话头,说:“我儿子可没有你们夸的那么好,他智商一般,  相似文献   

13.
张鸣  郭芙秀 《同舟共进》2011,(10):20-21
载沣:他不傻,却干了一件最蠢的事儿 1908年,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被选为光绪的接班人,身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实际上成了中国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你别冤枉人一个盗贼,潜入一户人家,从黄昏起便藏在走廊底下,他想伺机行盗、到了夜里,窗户被北风吹得“哐当”一声。这一户人家夫妻正在暖炉边相对而坐。听至响声,丈夫开玩笑说:“怕是走廊里有贼在开窗吧?”盗贼从走廊底下喊道:“你别冤枉人!”银匠偷一人...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29日,哈尔滨火车站。上海至哈尔滨的列车徐徐停稳后,哈尔滨市香坊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侦查员刘冰,怀里抱着一个3岁的婴儿走了下来,紧随其后的,是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霍永刚、侦查员王佳。孩子的父亲王仓库接过了孩子,感动得满脸泪水,激动地说道:“谢谢,谢谢警察同志帮我找回了儿子!”就在他抱着孩子转身要走的一刹那,两名警察走了过来,对他高声喝道:“站住!王仓库,你涉嫌拐卖人口,触犯了刑律,我们要拘捕你!”王仓库一下子怔住了……为生子千里躲避今年34岁的王仓库,是河南省商丘县的一名农民,15年前,经人…  相似文献   

16.
责子返金     
田稷是齐国的相,他将接受部下的百斤黄金送给母亲。母亲惊奇地问道:“儿呀,你为相三年,也没有这么多俸禄呀!这黄金是哪里来的?”田稷如实告诉母亲说:“是我接受了部广的贿赂!”母亲听了这话,非常气忿。她告诫儿子说:“常言道,为人要修身洁行才是,不正当的事情不要去做,不义之财不应当拿回家来。国君如此器重你,给你安排这么重要的职位,又给你这么丰厚的俸禄。你为臣不忠,对母亲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所要的,你这不孝之于,也不是我儿子!”田稷听了母亲的话,羞愧得无地自容。于是退出家门,将收受的黄金全部退还给了部下。…  相似文献   

17.
清朝时期,山东有个贾财主,斗大的字识不得几萝,却爱假装斯文。一年除夕,他请蒲松龄写对联,蒲松龄写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并念给他听。谁知他~听竟大为不满,说什么“要增寿就该我娘增寿,穷鬼怎能占这个福分!”并要蒲松龄把“人增寿”改为“娘增寿”。蒲松龄见他大腹便便,半瓶水乱晃荡,感到十分好笑,便对他说:“对联要成对偶句,上联改了下联也要改,否则要让人家笑话的,”贾财主随口答道:“只要找娘增寿,下联随你怎么改都行。”说罢不辞而去。蒲松龄挥笔如游龙,十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大年初~,人们瞧着贾…  相似文献   

18.
别无它法     
卖官鬻爵,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春秋时的吕不韦,就用计买了个皇帝,和皇帝儿子,自己则官至相国,号称仲父,权倾天下。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道:“大贾买得皇帝,又买得个皇帝儿子,大奇!大奇”。这要算卖官中的最高档次了。后代卖官的“质量”虽不如吕不韦,数量却大大超过了他。延演至封建王朝末世的清朝,卖官鬻爵已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均有详尽而形象的描绘。建国后,曾有一段河清海晏的好时光,不意近数年来,封建亡灵又复活了,卖官鬻爵由青萍之末而发展成五六级风,由暗里干到明里干,…  相似文献   

19.
有个倒霉的生意人,在一个不算偏僻的城市两次被抢劫。头一次遇到两个男青年抢劫,他见周围有来往的人,便放声大喊:“救命啊!”不料,不喊倒罢了,一喊,周围的人竟一个个加快脚步跑掉了。第二次是晚上,他遇到三个男青年抢劫。当时他正处于几栋居民楼边,见不少人家还亮着灯,便大喊:“有人抢劫啦!”谁知他一喊,亮着的窗户一家接一家地黑了。可怜的生意人到刑警队报案,说了被抢劫的过程,又讲了上次的经历后,无奈地问:“我 喊了半天,没人来帮 我。下次再遇上这样 的情况,我还喊不 喊?”一位办案的民 警沉思后告诉他: “喊还是…  相似文献   

20.
●在去戒毒所的长途汽车里,母亲把全身溃烂的他搂在怀里。他说:“妈,我身上脏,你别碰我。”母亲说:“傻孩子,哪有娘嫌弃儿子的 ?”   ●戒毒所里,妻子守护了他 15个昼夜没合眼,第 16天清晨,妻子又从楼下一家饭店里给他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甲鱼汤,他刚接过碗,妻子就昏倒在地上。一位护士对他吼道:“你要是再复吸,你就是猪 !”   ●他毒瘾发作时将姐姐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姐姐含泪说:“只要你能戒掉毒瘾,哪怕你把我打死,我也愿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