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旭 《党史博览》2004,(12):51-54
军队里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文化大革命"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酝酿,才形成了最初的思路.按照这个最初的思路,在军队里也要搞"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这样设想,也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纵览》2004,(12):18-22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远去,人们对那个时期的许多事情已经淡忘了,但有三个字,大家很难忘记,这就是"斗、批、改".这三个字,是当时毛泽东计划搞"文化大革命"的三个阶段.换句话说,"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就是斗、批、改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涤生 《党史纵横》2005,(9):31-36
“文革”中,依照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的思路,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经历了从停课到复课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毛泽东怀着良好愿望,决心搞好“教育革命”的许多想法,也表明失控的“文化大革命”使毛泽东的想法不能实现,甚至走向反面。毛泽东早就对过去旧的教育制度不满意,他有一个“教育革命”的思路毛泽东在他青年时代接受旧教育时,就对旧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满。他曾用干脆不进学校读书而是自己每天到长沙定王台去自学的办法进行反叛。后来,在父亲停止供他学费的威胁下,他才又进入学校去读书。但毛泽东对旧教育制度的不满始终存在。新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发展有三种可能的选择:一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总体上继续"文化大革命"的思路,只做局部的调整。二是认为"文化大革命"错了,不能再搞,应该回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路子上去。很多人抱有这样一种想法。三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顺应历史的潮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任湖南省副省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的华国锋也迎来了他一生中极为艰难和重要的一段人生旅程。遭到批斗和关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湖南,大中学校陆续宣布停课开展"文化大革命",大中学校学生率先起来造所谓"修正主义"的反。校园里大字报铺天盖地,由学生成立的红卫兵组织蜂拥而起,到处揪斗  相似文献   

6.
了空 《世纪桥》2004,(1):16-19
由解放军“支左”,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这项特殊措施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的形成过程也比较特殊。 一、按照毛泽东起初的思路,搞“文化大革命”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文苑》2004,(5):40-45
发生在1967年1月的所谓上海"一月革命",曾被"四人帮"标榜为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立下的一个"大功".在"四人帮"得势时,他们在上海还专门搞过"一月革命"展览,颇有让"一月革命"流芳百世之意.而实际上,所谓的"一月革命"并非"四人帮"所说的"革命的里程碑",而是"四人帮"制造动乱的一座"耻辱碑".  相似文献   

8.
违心宣"圣旨" 豪迈释前嫌 1967年夏,杨成武陪同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一次,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搞了一年多了,不能再搞了,明年春天一定要结束,然后解脱老干部,接着开"九大",许多老干部都要当代表,贺龙、邓小平、乌兰夫等人要当中央委员.说着,转向杨成武:"你把这些话报告给总理."  相似文献   

9.
群众性、政治运动式的争论。1957年初,针对一些人提出要搞自由主义、群众运动性的"大民主",邓小平明确表示反对。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实践洗礼,邓小平更加坚定地反对搞群众性、政治运动式的争论。1985年夏,邓小平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再次强调:资产阶级自由化"搞的这一套无非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出非法刊物,实际上是一种动乱,是‘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做法","不能让这股风刮起来","再不能那样干了"。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初春,已"靠边站"的中共山西省晋中地委第一书记王绣锦根据组织安排,到偷次县张庆公社永康村,一方面接受"劳动改造",一方面搞社会调查,实际上是重新使用前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正1971年突发的林彪事件中断了全面"斗、批、改"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践进程,极大地扰乱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发展方向的设计与掌控,"文化大革命"的后续演进由此呈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斗、批、改"思想亦随之进入最后的历史阶段。由于林彪事件严重削弱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合法性,因而此后的"斗、批、改"思想已不再具有显赫的政治地位,而逐步滑降到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的边陲地带。但作为"文化大革命"意识形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斗、批、改"思想的内在逻辑依然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很多层面发挥着惯性作用,并显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博览之窗     
正邓小平反对和批评的争论群众性、政治运动式的争论。1957年初,针对一些人提出要搞自由主义、群众运动性的"大民主",邓小平明确表示反对。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实践洗礼,邓小平更加坚定地反对搞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阅文读书不断毛泽东希望通过"文革"的大乱进而大治,发动之初并没有想到时间会拖得那么长。1967年他在巡视大江南北时说,"文化大革命"不能再搞了,明年春天一定要结束,然后召开九大。但事与愿违,1969年4月九大过后,运动愈演愈烈,局势的发展他已难以驾驭。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那几天毛泽东一直睡不好,也很少说话。1971年冬天以后,大叶性  相似文献   

14.
鲁丁 《党史博览》2003,(10):51-52
一 搞革命,不但要有对象,还要有依靠力量."文化大革命"的对象,按照毛泽东的讲话,按照中共中央当时发布的文件,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这对象不外乎三个:一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二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三日"四类分子"(或"五类分子").那么,依靠力量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15.
霞飞  王鹏 《党史博采》2005,(9):31-36
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云处于挨整的地位,但他始终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拥护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可贵品格.1976年,陈云向叶剑英提出了粉碎"四人帮"的最佳方案,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很深入,但仍取得了不少成果.近10年来,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随着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以及学术界思想的解放和史料的挖掘,逐步深化,先后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著、历史回忆录、人物专访、传记和文献资料.本文着重对近20年来"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文化大革命"的起因、"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人民的斗争以及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简略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7.
焕然  赵炜 《党史博采》2004,(10):4-11
陶铸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夕调到中央工作的,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被打倒,后含冤去世.他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正是由于他毫不妥协、刚直不阿的个性,所以在"文革"初期便遭到江青、康生一伙的诬陷和迫害.历史是公正的,"文革"结束后,中央对他的冤情进行了平反和昭雪.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中共中央曾经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到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这一过程中,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顶着汹涌的"文化大革命"狂潮的冲击与破坏的巨大压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是在毛泽东错误的政治论点指导下进行的,而"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又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错误的政治论点,终于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形成.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和理论进行历史的反思,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在李克强的人生道路上,有过七位引领他成就今天的恩师:李诚,龚祥瑞,马石江,季羡林,王照华,萧灼基,厉以宁。国学大师李诚的得意弟子曾插队"帝王之乡"李克强出身于干部家庭,青少年时代受父亲李奉三的影响较大。李奉三是安徽省一位地方官,曾任凤阳县县长,其后任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在李克强步入中学不久,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随后,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大学入学考试也被取消。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