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它能为县域经济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解决县域就业问题以及遏制县域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目前县域经济传统产业亟待改造和升级,资金、技术、人才短缺,节能降耗压力大以及产业集聚程度不够高等。为此,一是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素质;二是强化产业支撑,努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三是培育发展骨干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吸纳资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坚持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是江西省实施生态强省战略、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核心。从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来看,江西拥有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生态环境,把循环经济作为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主攻的方向,符合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实际。如何根据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特征和江西省实施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采取切实有效对策和措施,促进江西经济特别是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是铜仁地区经济发展的选择。因此,要围绕六大产业建设对工业合理布局,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服务体系建设为手段,以营造发展环境为契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密切,无论是工业化滞后,还是城镇化滞后,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近年来西安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两者关系整体较为协调,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仍存在着城镇化超前,工业化相对滞后的问题,为保证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强化认识、统筹规划、产业先行、制度创新、人才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熊晓琳 《理论前沿》2003,(11):22-23
一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基本实现工业化。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密切联系起来,是党的十六大在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上的一个新突破。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强国富民,是近代以来一切爱国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1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铜仁地区在经济基础差,工业起步晚,人才、技术、产业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环境和市场机制相对滞后的客观条件下,要用全新的思路和理念谋划新型工业化发展,用特色和优势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原动力,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李明 《理论前沿》2004,(15):43-44
党中央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新疆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新疆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都有了显著变化和提高。各族人民深受其惠,共享福利。思稳定、盼富裕、求发展,民心所向。21世纪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初叶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发展的必经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要牢固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始终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型工业化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有机结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以重庆市区域中心城市涪陵区为例,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涪陵区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提出了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技术研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美丽涪陵”等方面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主基调和实施两大战略的重要任务。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开阳县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产业项目实施力度明显加大,强力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主要经验:一是以“第一推手”促进民营企业大发展大提高;二是勇攀高峰,践行“企业家当自强”的理念;三是政企联手,再促民营企业强势成长。  相似文献   

11.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研究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联系与区别,充分认识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特征,克服传统工业化的种种弊端,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对加入WTO和全球竞争而提出的适时方针。要贯彻好这一方针,我们必须真正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所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挑战和国内人才紧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为此,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的这一创新思想,为民族地区发展工业经济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 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一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第一方面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而我国则  相似文献   

14.
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小康。提高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应据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资源性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萍  高伟 《理论前沿》2003,(3):46-46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讲的,具体说,一是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发展信息化,我国是后发展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有条件、有可能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发展信息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二…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十分重要的内容。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更高,其新型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智能化既十分紧迫,又十分艰难。以制造业大省四川为例,针对其制造业智能化面临的需求巨大但进展较慢且区域不平衡、中小企业“招工难”但智能化困难多、“链主”企业十分重要但其带动力不足、亟须政策支持但政策支持乏力等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顺应大势、凝聚共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优化政策、强化支持;推广示范、追赶标兵。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只有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主要论述了推进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工业化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和正确处理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玉屏解决发展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率先跨越,带动周边进步,促进黔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玉屏已经进入了工业化阶段的中期,要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玉屏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既要自加压力,敢为人先,成为区域发展的排头兵,又要登高望远,乐于奉献,成为黔东经济的发展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对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加以对比,旨在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所需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中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 ,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 ,能够协助企业开发、采购、制造及顾客服务等四大部分 ,形成高度互动的统一体 ,产生协同效益及灵活反应能力 ,加强与整个市场的联接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效益 ,实现高增长。我国信息化发展迅猛 ,但基础不牢 ,处于初级阶段。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应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加速人才培养 ,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