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山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推动山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破除“自种自食,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意识,牢固树立发展市场农业的新理念。山区农民由于长期受封闭保守思想的束缚,商品意识十分淡薄,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必须教育和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依托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不仅…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12,(5):6
正1.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的研究(1)对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调查和评价发现,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农业资源开发、优化利用,农业先进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等方面成效显著,有力支持了农业发展,具有鲜明的先导性、  相似文献   

3.
《前线》1997,(1)
1996年金秋,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一片沉寂多年的处女地上,怀柔县首批开发的2.5万亩川滩地春麦喜得收获,平均单产达到300斤,比当地粮田平均单产高出一倍还多。这是怀柔县利用域外土地资源、走域外土地开发之路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向人们展现了一种新的农业开发形式。利用域外土地资源、搞域外土地开发的路一是怎样走出来的1995年,怀柔县在制定“九五”期间农业发展规划时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土地资源不足。怀柔是个山区县,全县面积25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88.7%,耕地只有对万亩,人均不足0.9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三个翻番”奋斗目标中,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是很重要的一项。宣汉作为盆周山区农业大县,将立足山区实际,结合区域特点,按照“稳定基础农业,做优特色农业,发展衍生产业”工作思路。调优产业结构,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夯实基础,稳定基本增长极。.一是狠抓高产创建。坚持以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传统优势农业高产创建为抓手,带动粮油稳产增收。二是狠抓示范带动。建“双核五区两带”粮油高产示范基地核心区2万亩,辐射带动10万亩,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完全适应我省农村山区土地瘠薄而雨量充沛的自然特点。反映了山区贫困群众的必然要求,是贫困农村农民治贫致富之路。也是扶贫开发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发展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以六盘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毅 《理论与当代》2012,(10):27-30
六盘水是最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区石灰岩成土艰难、土层薄、生态脆弱,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因此山区不但大多处于贫困状态,成为扶贫攻坚主战场,而且成为“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那么,喀斯特山区扶贫攻坚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什么,究竟走什么路子?为此,根据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和中共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六盘水为例,探讨符合喀斯特山区实际的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路径。一、强化动力:弄清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优势和劣势弄清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是探讨喀斯特山区发展之路的前提。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化优势为信心动力,化劣势为挑战动力。就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看,至少有五大优势:水资源优势。六盘水处于珠江、长江水系上游的分水岭地区,珠江水系57条,乌江水系14条,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43条,多呈现河谷深切,河床狭,水流急,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发展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和扶贫攻坚必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胡泓 《世纪桥》2012,(9):33-34
牛忠志博士等的新著《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值性开发与利用》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研究方法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值性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跨学科的全方位研究,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如强调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开发与利用的“用户至上”,以“用”来统领和衡量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值性开发与利用系统的运转和绩效;论证了当下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值性开发与利用的最佳模式:以行政机制为主导、必要的市场机制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加的复合型模式;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的主体体系、利用方式和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分配、系统运转的监督和制约等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江口县太平上家族苗族乡马马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梵净山下。1996年以来,马马村在农业综合开发办扶持和帮助下,引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5万元,林业开发基金61万元,群众集资40万元,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对山、水、田、林、路进行全面治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措施,使该村人均吃粮水平从1995年的250公斤增长到650公斤,人均收入从1995年的800元上升到2850元,被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文明村,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林业绿化千佳村”等光荣称号,1998年荣获铜仁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先进村。“山区农民要致富,抓好山水…  相似文献   

9.
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10.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要素中,资源处在核。c地位。对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宣传报道应掌握以下原则:一、面向决策者,面向青少年,面向全社会,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使节约资源、科学管理、综合利用、合理开发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的资源意识。二、对我国资源形势的宣传,侧重宣传形势的严峻性。宣传我国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率很低,并且破坏、消耗、浪费严重。关于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宣传报道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一、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地位及作用当代发展理论认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联合国《21世纪行动议程》明确提出要“治理脆弱的生态系统,持续山地开发”。这表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山区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具体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是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农业综合开发以土…  相似文献   

13.
潼南县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综合“两个着力”、“两个提高”基本方针,即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江口县是以土家、苗、汉、侗等17个民族组合的少数民族地区,位于黔东北部,属武陵山脉内陆山区,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可再生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繁多,水能资源富足,旅游资源富集,地理位置适中,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开发宝地。 一、抓好粮食生产,搞好山地综合开发 江口县属于内陆山区农业县,要想经济上得到快速稳定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较少的投入达到  相似文献   

15.
钟佩君 《探索》2011,(6):135-137
摘要:以“渗透式”隐性德育为突破点,开发利用课本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开辟多向交流型、多样复合型、动态开放型以及生活渗透型等德育模式为着力点,在教育实践中开发思政教育资源;以创新道德教育载体为连接点,正确运用大众传媒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学生为本”为核心点,开发利用师生和社会家庭资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突破点→着力点→连接点→核心点”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地处辽东半岛北部的岫岩满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和鞍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岫岩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按照“念好山字经,吃好资源饭,唱好开放戏”的发展理念,奋力打造“全国蘑菇第一县”。从目前的生产格局看,食用菌产业已由原来农村经济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郭辉东 《新湘评论》2005,(12):22-22
我省“十一五”期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坚持资源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和自然生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大力加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建设,努力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凭着对故土的眷恋。带着对瓜果绿叶的一片痴情。陶忠智用15年的汗水换来了180亩瓜果飘香的综合农场。如今,小堡村村前寨后种满了果树,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色盛装。村民在陶忠智带领下通过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幅员625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万公顷,区域自然结构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县份。桦甸市区域最大特点是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野生经济动植物1051种,生物资源总储量63.6万吨;矿产资源已探明有煤、黄金等47种。桦甸市委和市政府认为,要取得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必须从市情出发,立足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植业和畜牧饲养业,积极培育以农牧特产资源、矿产资源精深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龙型经济、特色产业和名优产品体系。根据这一基…  相似文献   

20.
仁怀市位于黔北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拥有丰富的非耕地资源。从90年起,市委、市政府就把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列入了工作日程,作出了本世纪内开发非耕地47万亩的规划。目前已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30万亩,投工600万个,投资1100万元。其中:政府立项开发13万亩,投资450万元,农民、大户、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各界开发1万亩,投资650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800万元,农民人均已年增收200元,个别人均年增收800余元。特别是94年起,在地委、行署出台的“关于拍卖荒山荒坡等非耕地使用权的规定”的指导下,市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我市的非耕地开发事业推向了高潮。一年多来,成交238处,拍卖8万亩,开发6万亩,占91年来五年开发面积的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