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谓礼貌?从浅处来说,就是待人客气点儿,此乃个人的处事习惯;往深处讲,它体现着人的品行,是伦理的基础,是安定的条件,是人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人的前提。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你觉得别人没有把你当人看;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别人觉得你没把别人当人看;这时,礼貌伤及的是人的自尊。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别人没把自己当人;而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你也没把自己当人:这时,礼貌体现的是人的自爱。自尊与自爱是人的美德,美德往往脆弱,易受伤害。即如“礼貌”,恃财可以自傲,恃权可以自傲,恃貌可以自傲,恃强可以自傲,恃才…  相似文献   

2.
人才者 ,事业之本也。用之适当 ,则事业兴 ;用之不当 ,则事业衰。汉用良、平而天下定 ,宋用秦桧则帝遭掳。人才之于国之兴衰如此 ,于事业之成败若是。是以为政者 ,察人不可不明 ,用人不可不慎也。人才 ,无时不有 ,无地不存。有德才兼备者 ,有才德不足者 ,有德胜才者 ,有才胜德者。德才兼备者重用之 ,才德不足者轻用之。德胜才者为先 ,才胜德者次之 ,因德胜才者 ,才不足德可补之 ,而才胜德者 ,德不足则无以济之 ,且才胜德者 ,易恃才薄德 ,而恃才薄德则鲜有不败者也。春秋智伯有五种才能人不及 ,而恃才薄德终不免一死。《通鉴》曰 :“智伯之亡…  相似文献   

3.
渴望“诤言”董治顺诤者,直言规谏之谓也;诤言者,率直规劝之谓也。据《说苑·臣术》解释:"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按这个解释,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善谏敢诤者,才称得上忠良之臣;二是,谏也罢,诤也罢,都...  相似文献   

4.
吴国祥 《共产党人》2008,(24):55-55
算账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生活中,账算得好,盈满得利,事事顺意;账算不好,小则利益受损,大则倾家荡产。当然,“算账”对于从政为官者,则更显得尤为重要。看忙忙碌碌、熙熙攘攘、上上下下的官场,有人算得清白,博得一世好名声;有人算得糊涂,只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期来,干部中出现的“作秀”风使干部的形象受到损害。对于干部到底是“作秀”还是“做事”,人们往往也一时难以区分。所以,即使是真做事的干部,人们也会怀疑其动机。甚至许多干部只要做事,就有人说是“作秀”。有的干部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则被认为他是想往上爬,是“作秀”;有的干部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则被认为是“标新立异”,是“作秀”;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本世纪末全国达小康,屈指算来离“达小康”之日尚剩一载,岁月无情,形势逼人。综观全国“奔小康”之势,确也各地有异,快者已奔向现代化,中者则是小康过后尽开颜,慢者仍急急于途中。尽管达小康有远近快慢之别,然不可否认达小康者亦有真假之分。据笔者数十年农村工作之远闻近历,达小康确有“捷径”可走,手法五花八门。一曰“无中生有”法。即对照小康各项指标,上报数字恰好达到和适当超过标准数字,综合起来得分刚好超过小康标准分,“实现”小康。然后,及时总结,广为宣传,迅速做到“报纸上有字、广播中有声、电视里有…  相似文献   

7.
蒋平 《学习导报》2013,(14):55-55
“明星”原是道教的一个专有名词,指一个女神仙的名字;“玉女”则是一种美称。所以“明星玉女”就好像”孙大圣”一样,是有其特指含义的。中国古典笔记小说《集仙录》对此有过描述:“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相似文献   

8.
说“恃”     
人生处世,切勿有所恃。有恃则无恐,无恐则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事必败。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3,(3):12-12
近段时间,有关环卫工的新闻呈爆发之势。先有哈尔滨市数十名硕士生争当环卫工,有人称“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再有浙江武义做出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要先当5天环卫。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22):44-44
西方有句谚语说:“如果你骗我一次,你应该感到羞耻;如果你骗我两次,我应该感到羞耻。”依我看,如果“你骗我三次”,则是政府的羞耻。骗人者以骗为荣,以骗为生;而被骗者因无以制裁骗人者而感到愤怒,就意味着社会进入某种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以前,看到有的同志家中悬挂着郑板桥“难得糊涂”的那张拓片,很少介意;但时下悬者日渐增多,且互相馈赠,颇有流行之势,于是勾起了笔者的一点思绪。我暗自揣度悬挂者的寄意:若借名家字画以托风雅,则悉听尊便;若系欣赏郑板桥的书法,“那四个篆字刻得叉手叉脚的”(鲁迅语),似无多大价值;若兴趣在那字义上,对其人生哲学产生共鸣,采取消极的处世态度,窃以为有些不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然并非昏庸糊涂之人。他应科举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知县,对农民的痛苦有较深的了解,在许多诗中表现出同情群众疾苦和憎恨贪…  相似文献   

12.
张春波 《前线》2013,(11):83-83
古人云:“志正则众邪不生。”这“志正”,鄙人理解,即品德美好。所以,古人又言“清正在德”。且有“德若水之源”一说。德净,则水清;德污,则水浊。品德美好,污浊灵魂便不会附体;品德不好,就会丢失纯洁心灵;品德美好,才能成为清正之人。春秋时,宋国人子罕清正,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专家鉴定后拿着献给子罕。子罕拒收,  相似文献   

13.
旧时曾为木工,师傅有言:木有长短,材有曲直,质有硬软,纹有通节。匠犹将也;将贵用兵,匠贵用材。材无十全,因势而用。直者为柱,曲者为拱;硬者为面,软者为底;通者为表,节者为里。用材之道,应取其长,补其短,削其凸,填其洞;选其通达,避其节疤。良将手下无弱兵,巧工手中无朽木。故“农家盖房、做家具,百年之用。作为木匠,识材为先,选材为要,用材以法。这样才能既不浪费,又不凑合,做成器物又合乎规矩。”善哉,斯言!20年来,我已与做木工无缘,但师傅的话记忆犹新。进而从木工师傅的“用材”联想到领导干部的“用人”,…  相似文献   

14.
嘴巴的功能     
人天生一张嘴巴,一是为吃饭,二是要说话。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嘴巴吃饭的第一功能没见多大长进,而其说话的功能则因人而异,多呈其能。古有能言善辩史称“纵横家”者,能靠“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四方,使盟友兵刃相见,使仇敌握手言和。也有言行一致,刚正不阿,信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青天大人”;有慷慨激昂,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豪杰;也有华而不实,“纸上谈兵”的空谈者;更有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指鹿为马”的奸佞小人。今人驾御语言的技术更是炉火纯青,有的人甚至练就了吹牛说谎脸…  相似文献   

15.
椿桦 《党建文汇》2011,(1):35-35
“我爸是李刚”式流行语将社会转型期“二代”问题展示在公众面前——“拼爹”游戏,该不该恨爹不成“刚”?“在幼儿园抢凳子,有人说‘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有人说‘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有人说‘我爸是处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16.
“混”,《辞海》释为“苟且过活”、“人之性也善恶混”。这本来是“贬义词”,如今人们却把它颠倒为“褒义词”,理直气壮地去混,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有人就有混,无事不能混”的怪现象。既可以“混日子”、“混饭吃”、“混钱花”,也可以“混房住”、“混车坐”,更可以“混入党”、“混官当”。“混得怎么样?”已成为一句时髦的见面问候话。自我感觉好的叫“混得还凑合”;感到不如人的叫“混得惨了”。年老的说:“混不了几年了。”年轻的则说:“混吧,日子还长着呢。”从外地调回来的说:“好,咱一块混吧。”调往外地的送别时则说…  相似文献   

17.
发挥道德资源的优势当前道德建构的综合创新之丹一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最近举办了“拾金不昧应不应该得到回报”的专题讨论会。与会者各持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有人主张拾金不昧作为美德应当是无条件的,不应当索取回报;而有人则主张拾金不昧是有成本的,索取适当...  相似文献   

18.
人生在世,总有这样那样的嗜好,只要“嗜”之适度,“好”之有道,人们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但是,嗜好一旦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就极易与权力结合在一起,就会成为某些用心不良者“进攻”的目标,就很可能成为败坏作风、滋生腐败的温床。所以,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嗜好就绝不仅仅是“个人小事”了,领导干部有嗜好,就得格外小心;如果“嗜”而不当、“好”而无度,  相似文献   

19.
尽管新经济时代涌现了比尔·盖茨、戴尔、李泽楷等用足够的敏感性抓住机会、一举成功的“弄潮儿”,但并不是谁都能成为新经济的“幸运儿”。就像考大学那样,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故而,不能给所有名落孙山者都戴上一顶过失的帽子。 有人称美国的硅谷“每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几十个失败的故事……他们才是硅谷真正的英雄。”“硅谷的历史不仅是胜利者的历史,而且是失败者的历史。”这正应了那句话:有“过”不为过,创新无所错;成功固然好,失败亦光荣。 看来,在知识更新加速的知识经济时代,“过”有两种;在网络抵万金的新经…  相似文献   

20.
做官与做秀     
有人把仕途分为四种:一是十年寒窗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凭真才实学,一刀一枪搏出个功名来;二是靠送钱或“进宝”,买个官来做做;三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靠关系唾手捡顶乌纱帽戴戴;四是八面玲珑,巧言令色,靠做假、做秀骗把官椅坐坐。如果说前两种“做”法要耗费些血本,第三种又有些可遇而不可求,那么,第四种“做”法就既见功底,又易出成果了,古往今来,精于此道、乐此不疲的衮衮诸公可真尝够了甜头。   最有名的大概当算唐代的卢藏了,他先靠隐居终南山,搏得隐者、贤士的大名声后,然后踌躇满志出山,做了大官,人们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