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笑不出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真是铁铸一般的事实。当我去看张刚导演的新作《多此一女》的时候,才知道他有一个阿满喜剧系列,而且他已导演了13部这样的影片了。这是第13部,虽然是我看的第一部。我又知道关于他的阿满喜剧系列的讨论中,有“喜剧生活化”和“生活喜剧化”的争论。听了听要言不烦的讲述,还蛮有味道。于是想,庄老先生的“以有涯  相似文献   

2.
改一改文风     
施平 《瞭望》2003,(Z1)
“文如其入”。读一个人的文章大致可以知道他是 怎样一个人。 一个政党也一样,读它的纲领、言论,可以大致知道这个政党的形象。所以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要把“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并列,称之为“整顿三风”。他在列数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今天的时代与当年自然不同,但是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就必须有一种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与时俱进的文风。  相似文献   

3.
米歇尔·亨利第一次将他的生命现象学运用于马克思关于“社会现实”的分析。亨利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现象学最基本的原则“回到事物自身”被亨利解读为“回到个体现实性生命”,所有社会中显示的关系必须还原到个体生命。“社会总体性”还原到纯粹的“个体主体性”是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有力工具。“彻底的主体性”概念是亨利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的“现实性”应该被理解为个体的主体实践。马克思看到了实践的原初本质:实践恰恰是一种努力的主观体验,简言之即劳动。马克思以“谱系学”开始进行社会批判,这是一种对各种社会结构下的主观现实性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他只凑凑合合读了5年书,自幼“克星”紧随,后又蒙受无端之辱而历尽坎坷,却由一名“地球修理工”腾跃为“托拉斯总裁”。现在的齐鲁大地上,没人不知道他的名字——陈仕禄。 他的观点不同凡响:我们共产党人搞改革开放,只有金钱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美、共产党人的本色也越来越鲜明,那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果只是富足了日子而丢了本色,那就无异于背叛!  相似文献   

5.
编余琐记     
韩羽寄来一组漫画,共计八幅。画风是他独有的;见地也是他独具的。既曰“漫画”,当然不是“写真”,似不必费心去查找出于《水浒》的哪一回,哪一节。读画嚼文,或可破颜一笑,因为其间确蕴含着一些生。  相似文献   

6.
岳珂和秦埙     
最近读《桯史》由作者岳珂想到年龄虽比他大,但相去不远的秦埙,并进而想到他们各自的祖父——人们都知道的岳飞和秦桧。 岳珂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年(一一八三年),是岳飞第三子岳霖的儿子。他生时距岳飞之死四十一年,被徙往岭南的岳家已返回内地,岳飞也已得到平反,被追谥为“武穆”了。但丢家毕竞受了很大的打击,岳飞、岳云被杀害,全家在岭南生活了约二十年。岳珂致力于学问,留下的著述如《桯史》《愧郯录》等,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人们称赞他“论识高致,辞藻雄深”。同时他也写诗填词,有《棠湖诗稿》行世,《全宋  相似文献   

7.
北京三联书店新近出版了张竞生的<浮生漫谈>,这位80年前因出版<性史>一书而引起轩然大波的中国最早的"性学家",在被埋藏了大半个世纪以后,作品终于重新出世.  相似文献   

8.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首先应该是对人与自然本身的认识。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这一点边古人都知道,如荀子就宣称“天地者,生之本也”,“天地合而万物生”,现代科学更迸一步从生物送化的角度以无可辨驳的事实进行了严密的科学论证。大自然母亲之于人类真可以说是功德元量。马克思在阐述人与自然关系时,就首先明确肯定: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更形象地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恩格斯,《自然辨征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社会理想 ,表明他决非是拒斥“人的自由”的经济决定论者 ,但也并不因此意味着他是一位“个人本位”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在描述“自由人的联合体”时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指的是个人重新驾驭由于私有制而转化为物的力量的社会关系 ,这样 ,它才构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也因此才需要以真正的共同体的建立为前提 ,从而使他的自由学说与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并最终实现国家消亡的学说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一些理论文章中,常说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或说马克思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也有的既说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又说这是他的两个伟大发现。“发现”和“创立”这两个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发现”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认识的。恩格斯在讲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时,正是这样正确运用的。如他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374—375页)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社会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而决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1.
波恩专电 “全世界2/3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但是这里的许多人却不认识他。”拉恩先生认真地对我们说,他的目光不时越过低垂的花镜框架,注视我们的表情。这大概是他试图向我们说明举办这个马克思邮票展览的宗旨。 拉恩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圆圆胖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说话急促,声音却铿锵有力,给人一种充满信心的印象。当我们驱车200公里,冒雨雪赶到特  相似文献   

12.
无伤 《各界》2008,(3):67-70
张竞生不仅是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也是中国性学第一人,中国发起爱情大讨论第一人,还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先驱,<忏悔录>的第一位中译者,中国第一个提出逻辑学学科概念的学者.   ……  相似文献   

13.
谒拜郦道元     
王宝文 《侨园》2014,(4):48-48
上中学时就知道了郦道元,读了他的著作《水经注》,更对他肃然敬慕:“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是1500年前,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对三峡风貌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曾这样说过:“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因为这将是我们的假设或更确切地说是我们的偏见:有诸多个马克思的精神,也必须有诸多个马克思的精神。”[1]德里达准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可能存在的形态。不过,尽管马克思的精神可能是多样的,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却是唯一的,那就是  相似文献   

15.
吴颖 《瞭望》1988,(34)
《瞭望》今年12期发表了何满子文章,批评沙叶新以《马克思秘史》为剧名,又批评张贤亮小说中“骟马”和“马克思”对话,认为是对经典作家马克思不虔敬。笔者认为何文似乎流露出一种“人有十等”或“‘评,不上大夫”的等级观念的残余,未免有“代经典作家立言”的“圣人之徒”的味道。何先生还抱怨他的这类文章被一些刊物编者“退回”;实不相瞒,笔者也是编辑人员,假如收到柯先生这类文章,也会“退回”的,因为类似那样的见解,对百家  相似文献   

16.
印刷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誊印(通常称“油印”)却不是国粹而是舶来品。它的发明者是美国爱迪生。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号称“发明大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钢版誊印也是他发明的。爱迪生向来对一切事物都喜欢探究,对于印刷他也很感兴趣。那时美国早就有了平版印刷,但他觉  相似文献   

17.
冯倩倩  萧诗美 《理论导刊》2024,(4):97-103+116
“现实的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的核心问题域也是“人的问题”,他不仅关注“人的问题”,更要解决“人的问题”。现代性中“人的问题”在马克思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着重表现为人的异化境遇。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论证“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三者的逻辑联系,对“人的问题”的困境给予解答。他首先把异化劳动同私有制联系起来,分析异化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进而强调要结束人的相互异化必须消灭异化劳动、废除私有财产,而其解决之道正是促进人的本质的复归、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注历史中的社会现实问题,他的“现实”概念是在与哲学、社会和历史的关系中得以呈现的,从中产生的一些内容也是我们熟知的东西。当我们对这些关系和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考察的时候,会发现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现实”概念,需要对哲学与现实的同一关系、社会与现实的具体关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总体关系进一步加以思考。而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现实”概念,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思想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在表征马克思思想起源的主要作品中,《乌兰内姆》的文体形式很特殊,其故事情节无可考证,但其中无疑有在西方流传很广的“浮士德形象”的痕迹,所涉及和讨论的人生议题则十分重大,重大而无解,所以马克思自己标明这是一出“悲剧”。如果仔细地研读文本,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克思受欧洲人文经典和浪漫派思潮的强烈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其中无疑也包括了他当时对人性矛盾和人生“悲剧”的独特理解。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他思想起源期的真实状态,也奠定了他以后思想走向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关系,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这种关系的研究自始就不仅不是在承认既有哲学史观念的前提下对其所作的“哲学史研究”;而且,马克思对于海德格尔的思想影响也不是在生平史上实际发生的,而是发生在纯粹思想性关系层面上——马克思不知道“后来”的海德格尔,文献显示海德格尔曾经注意到马克思的论著,但是显然不如海德格尔之重视黑格尔、尼采等等。人们在说到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关系时,究竟有多少原始文献可以依靠?不过,对于《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的作者来说,马克思和海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