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多年前,即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面对援蒋反共失败的现实,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杜鲁门、艾奇逊等为首的一派,为了欺骗舆论,为自己对华政策作辩护,抛出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对此,毛泽东亲自执笔为新华社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五篇评论,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确立了当时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战略与策略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毛泽东的"五评"白皮书,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迎来胜利曙光。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预示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美国的白皮书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应。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等文章外,各民主党派也不断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8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言人发表的题为《加强内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五评白皮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深刻批判了“对华友谊论”“否定革命论”“西方催化论”和“极权政府论”等美化美国侵华历史、歪曲中国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言论。在批判中,毛泽东坚持以唯物史观批驳唯心史观,坚持以集体主义批驳个人主义,坚持思想批判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使当时的中国人民认清了美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他的批判原则、方法等,对当前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闻名于世。"团结"是指七大在党内营造了和睦亲爱的氛围,凝聚党心,统一意志,形成群情振奋、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胜利"是说七大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在中共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七大的成功召开与毛泽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共七大的主要筹备者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正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和平解放与发展是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团结的伟大结晶。在香山革命纪念馆"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香山时期电报手稿"的展览中,陈列着一封毛泽东关于新疆问题复彭德怀的电报。这封电报不仅呈现了新疆和平解放背后的故事,更体现了毛泽东在香山时期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革命信念。  相似文献   

6.
李文宇 《党史天地》2008,(11):49-50
1926年底毛泽东辗转来到武汉.到1927年8月中旬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武汉政坛风云际会.革命形势发生突变,关键时期,毛泽东以中国革命为己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文宇 《党史天地》2008,(11):49-50,56
1926年底毛泽东辗转来到武汉.到1927年8月中旬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武汉政坛风云际会.革命形势发生突变,关键时期,毛泽东以中国革命为己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6,(8)
早在建国前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两个务必",向全党提出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新要求。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重提艰苦奋斗,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争时期,红旗是革命的象征,它指引着革命者们披荆斩棘,所向无敌,走向胜利;建设时期,红旗是前进者的指路明灯,引领着建设者们焕发激越豪情,发挥聪明才智和冲天干劲,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毛泽东对红旗在引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至深,他在多首诗词中由衷地赞美红旗,他对红旗情有独钟。胸怀开天辟地建设一个新社会之壮志豪情的毛泽东,始终坚信"红旗一定能永远地打下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理论,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毛泽东同志又指出,在工人阶级政党内部,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矛盾论》)毛泽东同志在建党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是科学地阐明了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辩证关系,强调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  相似文献   

11.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形势变化,不断总结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经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着关于新中国的构想。1947年6月之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构想更加清晰和完善。自1947年10月10日提出"民主联合政府"口号至1948年4月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雏形,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形成,并根据形势作出相应调整;自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新中国的"五一口号"至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成熟,对国家基本制度作出进一步设计;自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结束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定型并基本实现。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和设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经验总结,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和王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位极为重要的人物.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王明则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一切从本本出发,害人害己,最终还害了革命.毛泽东和王明之间没有友谊可言,但有过二十多年不得已的交往:王明曾反对、排挤毛泽东;毛泽东亦发动整风运动以肃清王明教条主义的影响.但毛泽东对王明一直采取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让他边工作边认识错误,以期达到新的团结,但收效不大;而王明则始终反毛泽东不止,至死坚持错误.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奋斗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规矩作出了卓越贡献,提出了"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等,这些政治规矩依然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毕生致力于追求民族解放、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发展。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形成了毛泽东的民族思想。毛泽东民族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毛泽东民族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民族平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是中华民族内部团结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结合中国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引兵井冈对中国革命道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开始了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实践中,共产国际根据苏俄革命的经验为中国设计了两个并行的革命战略,即城市战略和农村战略.对于其中的"农村战略",毛泽东不仅较早地给予了深入的思考,而且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对这一战略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语言大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常常用形象、生动、幽默又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准确概括、科学表述枯燥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教育全党全军,凝聚全国人心,推动革命前进的步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广为人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等等。新中国成立前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正当盛年的毛泽东,胸怀极其宽广,精力极其旺盛,创造力极其丰富,语言表达也是炉火纯青,如臻化境。这一时期,在毛泽东主导下,中国共产党就新中国的内政外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不仅在内容上闪烁着毛泽东智慧的光辉,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独特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展示出了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周清玉 《当代贵州》2004,(24):24-25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从反帝反封建不屈不挠的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进入联合国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上个世纪末那场抗洪军民与百年不遇的洪魔在大堤上的奋战到去年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团结这种资源所具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向心力都发挥了无比巨大的能量。"团结牢,事业兴"。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把团结这种资源开发好、运用好和保护好。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正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认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侵略包围的态势.确定要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同盟关系"的同时,特别要做好以印度、缅甸、印尼等为代表的"中间国家"的工作.以此作为打破封锁和包围的主要突破口和重要战略步骤.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措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包围.  相似文献   

20.
事件     
<正>《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布5月26日,我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九部国防白皮书,也是首部专门阐述中国军事战略的白皮书。白皮书中写道:"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世界主要国家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加紧推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