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功先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写得一手好诗词、画得一手好画,他还精通语言文字学和训诂学,同时还是我国知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对碑帖学深有研究。“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砚台上刻下的铭文,但是,6月30日凌晨,这位大师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很多市民认识启功书法,可能都是从许多挂在室外的题字认识的,其实启功先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做得一手好诗词、画得一手好画,他还精通语言文字学和训诂学,同时还是我国知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对碑帖学深有研究。“启功体”独树一帜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与他…  相似文献   

2.
启功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大师、学者、文物鉴定专家,他一生坎坷,不慕荣利,可谓大音希声。启功先生在北师大多年,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是有名的画家,其书、诗、画被称为三绝,著作颇丰。  相似文献   

3.
李平 《中国减灾》2011,(2):54-54
启功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大师、学者、文物鉴定专家,他一生坎坷,不慕荣利,可谓大音希声。启功先生在北师大多年,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是有名的画家,其书、诗、画被称为三绝,著作颇丰。  相似文献   

4.
酷爱唐诗宋词的刘永泰师从启功先生学习中文,先生的品格和学识深深地影响了他。对刘永泰而言,学习书法可表达情感用以自省,也是对先生的缅怀与追思。但令他遗憾的是,虽然自己的习作深得先生书法之精髓,却始终无缘得到先生的亲身指点。  相似文献   

5.
今年86岁的启功先生作为书法大师,一字千金,要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并非难事,然先生不屑为之。先生从不以字换钱。几年前为“北京师大”筹集资金,先生欣然“求字捐钱”,可他从不自己经手,而由学校派人专管。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启功书法作品选》里有墨竹十余幅,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有篇题为《竹》的散文,其中写道:“我觉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韵的竹子,是一枝枝大笔,在天地之间,以  相似文献   

6.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7.
翰墨缘──“坚净居”主人与“还经楼”主人曹放何谓"坚净居",启功先生的书房也。何谓"还经楼",王隆夫先生的画室也。"坚净居"的主人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界的盟主。"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坚净居",可谓意蕴深长。"还...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安》2014,(10):77-77
编辑老师: 我姑姑年事已高,家里的独子跟她关系不好,且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每隔两三年才回家探望老人一次。姑姑因无人照顾,五年前跟我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我负责姑姑今后的赡养,将来财产遗赠给我。签协议时有其他亲戚在场见证,并且我跟姑姑双方都签字并摁了手印。今年初,姑姑因病去世。在这之前,我负责照料她平时的生活起居。办完丧事后,我依据遗赠协议继承财产,没想到姑姑的儿子从外地赶回来阻止,拿着老人在2007年订立的一份遗嘱,称他才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要求继承全部财产。请问我手上的遗赠扶养协议还有效吗?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海军,有一位攀登艺术天梯的的书法家。此人体魄雄伟,意气风发,淳朴爽直,睿智儒雅,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大校正师职政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丁振来。 丁振来,河北乐亭县人,出生贫苦,是共和国同龄人。丁振来似有生就的书香气质,其书法内承北碑朴直之质,外收南帖绮丽之秀,刚柔相济,疏朗峻整。书法大家启功老先生在视察海军时,无意中发现了丁振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民革泊头支部委员李江通过海外亲情,引进外资1600万元,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笔者采访了李江,听他介绍作为民革成员如何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加强与海外联系,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招商引资的情况。这里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李江的姑姑在美国,他爱他的姑姑,就像爱他的父亲。他姑姑一家全在美国,姑姑曾先后两次回祖国探  相似文献   

11.
党内传奇政要、书法界泰斗舒同虽然已经离世,但这位名字上口率很高的人, 久久地被人们传颂和怀念。笔者曾在舒同先生在世时,于北京西山和兰州两次接触并采访过他,得以了解他传奇般的一些人生经历。独领风骚的“舒体”舒同小时候受老师和家乡文化人的影响,喜欢书法。他比同龄的孩子要聪明许多,对书法特别有领悟力。10岁左右时因  相似文献   

12.
说起启功先生,不能不说书法。因为启功先生的字确实好。尽管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诗词,绘画,文物鉴定等方面的造诣深厚,成就显著,但是,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审美价值与普遍的使用功能,使得先生作为书法家的名气越来越大,淹过了其它。每当面对启功先生精美的书作,总似有一股挥散不尽的朝霞之气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尘杂俱灭。先生的字方严、爽利,清隽,  相似文献   

13.
启功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还是文学史家、文物鉴定家、考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启功的书画很值钱,他却不是一个富翁。他的钱变成了庄重之物,成为奖掖后人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4.
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生于1912年7月26日,满族人,属正蓝旗。启功先生出身天潢贵胄,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雍正的四子弘历继承了皇位,即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即弘历的异母兄弟弘昼,被册封为和亲王。启功先生就是和亲王的后代。启功先生自认从小淘气,老来亦不脱老顽童的天真;然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却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15.
回忆启功     
近日,笔者在整理启功先生赠送的10多部签名本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启先生对后学小生的厚爱和关怀,有关他的故事历历在目.众所周知,启功先生是当代德高望重、闻名国内外的大学者、书画家、教育家和文物鉴定家.  相似文献   

16.
作家、艺术家云集的湖南省文联大院里,最显得沉寂的人要数阳盛全老师,但最热闹的去处也算是他的家了。他上下求索、苦心孤诣,创立的“盛全书法教学”体系在书法界独树一帜,在极短时间里造就出大批人才,被誉为当代书法一大奇观。天南海北的人,包括幼儿、少年、青年、中年以及两鬓斑白的(髟老)(髟至)老人纷纷前往求教,可谓门庭若市,络绎不绝。所以,尽管同住一幢楼,我也不敢贸然打扰他宝贵的时间。最近,瞅住他  相似文献   

17.
启功和章宝琛结婚前没见过面。宝琛由于生母早亡.继母待她非常刻薄,没上过学.长相也一般,他们结婚之初.家境极其贫困.一家五口人.全靠启功一人教书维持生活有一天,启功看见宝琛在补一只破袜子.不由得心中酸楚.便下决心多赚点儿钱、,从此.回家便一心作画.但他拉不下脸去街上叫卖宝琛说:”你只管在家画吧.我上街卖。”  相似文献   

18.
1978年,石可在北京开展览会时,启功先生冒着酷暑去光顾了5次。去时,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的书画家,就请他写字。这位尚未“改正”的右派有求必应,谁要给谁写,要几张写几张。服务员未必爱好,也跟着要。要了去是否保存就不得而知了。省二轻厅厅长实在看不过去了:“老石,别叫启功写这么多,他的字非同一般。”“他这人就是太好说话。”石可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写了一篇《启功先生的文化价值》的文章,主要观点是启功先生的文化成就能够横跨学术与艺术两大领域,且在很多具体领域中,都达到当代顶级水平,是名副其实的全能学者和艺术家。再加之他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堪称是一位“间世”的文化大师,其文化意义也将超越当代的局限,影响到更久远的将来。  相似文献   

20.
德艺双馨     
文学与书法,很大程度上也是改变周振华性情乃至命运的两件事。对周振华来说,书法在视觉上呈现出来的是神韵与意境,文学则在叙述中传达着他的感悟与思考。他说文学和书法是他生活中的两个"支点",文章与书法围绕他的思想交替辉映,浸润融合,这样的形式,是其情感世界最好的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