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国后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陈云深刻认识到粮食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粮食是稳定市场、保障供给的重要物资;事关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决定国家建设规模与速度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建国后出现的粮食问题,陈云提出了统购统销、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增加粮食生产、搞好粮食分配、做好粮食储备、保证粮田面积等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针对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陈云的远见卓识,对当时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今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也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云是卓越的经济管理专家,理论界对其经济思想已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发展农业经济的思想涉猎较少。本文主要回顾、研究陈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指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这些观念,同陈云同志的“终身学习”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要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要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如何创建学习型企业呢。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关于“学习”的有关论述,为今天我们创建学习型企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这些论述,对于提高国企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共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李先念,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奠基人和领导者,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今天,我们回顾、思考陈云和李先念正确应对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严重的粮食危机这段史实,对于缅怀他们的历史功绩,学习他们应对经济工作严重危机时表现出来的高度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处理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提高我们在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自觉性与应对能力和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龚格格 《学习导报》2013,(17):60-61
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经验不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提出一系列超常规发展的高指标,致使经济建设浮夸风盛行,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未经试点,全国农村普遍将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加以合并,大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发动“大跃进”运动以及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主观愿望是希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实现跃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中国政界和理论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但又是一些基层领导重视不够、着力不够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农业问题在农村,农村问题在农民,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的“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解放问题。最近因工作关系在农村作了较多的调研,并重温了江泽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系列论述,感到中国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8.
粮食问题:七千人大会上的重要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党史博览》2007,(12):13-16,27
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图为大会主席台,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朱德、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陈云、邓小平。七千人大会是“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大会。这次大会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有限地纠正了一些“左”倾错误,是开得较为成功的一次大会。  相似文献   

9.
对1957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下半年.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大辩论和讨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开展农业生产大辩论为中心.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对提岛干部群众思想觉悟、巩固合作社、解决粮食统购包销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掩盖了大量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实际上成为反右扩大化在农村的延伸和发动“大跃进”的先导。  相似文献   

10.
1959年的庐山会议,如缭绕庐山的云雾,变化莫测,其会议形势的逆转确非人们所能料想。因为此前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到庐山会议召开前,毛泽东曾密切关注全国形势的发展,当他发现“左”的错误思潮泛滥时,忧心忡忡,多次以尖锐而富于个性的语言予以引导和纠正。随着他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许多切实可行政策措施的落实,他的心情也从沉重、焦虑中摆脱出来,大有“柳暗花明”的感受。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扭转,纠“左”就不能不受到局限。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常有两人并称的情况,如太平天国的"洪杨"(洪秀全、杨秀清),戊戌变法的"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的"孙黄"(孙中山、黄兴)。两个人中,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另一个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两人相互补充而又相互依存,共同把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20):33-34
解决“城中村”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既是促进“城中村”农村人口长期发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资本形成不足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只有加速农业资本的形成.“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农村贷款异常艰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支农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转型问题,提出了通过新型工业化、五个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措施来实现我国“三农”转型。而“三农”转型的核心是农民的转型,其实质是在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生活的前提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或市民转变,实现城市(镇)化的过程。厦门作为我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不少“三农”转型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