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宏 《台声》2014,(8):51-52
7月初,习近平访问韩国,双方宣布中国大陆与韩国自由贸易协议(FTA)将在年内签署。众所周知,台湾企业与韩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对台湾经济发展而言,继失去亚洲四小龙的光彩后,正失去另一次难得的翻身机遇。中国大陆与韩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一旦完成生效,对台湾企业和岛内经济发展冲击有多大?  相似文献   

2.
由于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两岸两会领导人在第九次会谈上正式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两岸服贸协议”)至今仍未完成内部审议程序,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进程遭受人为延宕.台湾立法机构关于两岸服贸协议的备查与审议之争、径付二读之争以及“保留”之争,既凸显了台湾政坛向来存在的蓝绿之争,也隐含着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对立.尽管如此,从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岛内蓝绿板块的力量对比以及民进党杯葛两会协议的既往实践等要素来看,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仍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3.
声音     
《台声》2013,(8):14-15
陈裕璋 两岸服贸协议化会融领域,大陆方面对台湾开放18项,台湾方面则开放9项,大陆方面已超出其对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承瞄,“金管会”将积极落实这些政策,协助业者布局两岸市场。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
正中韩两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在两国建交23周年之际开启了中韩关系的新篇章。对此,台湾"行政院"发言人孙立群表示,中韩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对于台湾冲击很大,希望能加速通过"服贸"协议,否则台湾将必被边缘化。中长期冲击大由于韩国与台湾产业出口结构相近,而且大陆都是双方主要出口市场,台湾"经济部"已于去年4月根据中韩FTA草签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纪焱 《台声》2014,(5):38-38
<正>4月10日,历经3周吵吵闹闹的"太阳花学运"落幕,但台"立法院"的争斗却依旧方兴未艾。自"太阳花学运"提出"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诉求后,已有包括台行政主管机构版"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订定协议处理及监督条例草案"、"反服贸"团体支持的民间版"两岸协定缔结条例草案"、民进党版"台湾与中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草案"等7个不同版本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交付岛内相关委员会审查。如果仔细审视"反服贸"团体所支  相似文献   

6.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宣布将在年底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7月28日,马英九表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会对台湾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台湾没有再对立恶斗的空间,也没有蹉跎犹豫的时间。原本,祖国大陆和台湾2013年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占领先机。但是在2014年3月和4月,一些台湾大学生和公民团体以“反黑箱服贸”为口号,  相似文献   

7.
张莉 《两岸关系》2011,(6):33-34
自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生效以来,两岸关系正式进入了"ECFA时代"。2011年1月1日,ECFA的早期收获正式实施;1月6日两岸成立了ECFA框架下的"两岸经合会";3月,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将ECFA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4,(4):57-58
<正>去年6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九次两会领导人会谈期间,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经贸正常化、自由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由于民进党的阻挠,9个月过去,这份协议仍被深锁在"立法院"的抽屉里,迟迟不能审查通过。服贸协议不能生效实施,既不利于深化扩大两岸经济合作,更不利于台湾经济发展,受损害最大的则是台湾业界和民众。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湾被简称为"服贸"。"服贸"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协议?通俗地来说,就是一份相互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4)
<正>摘编自1月31日台湾《旺报》目前两岸服贸协议及货贸协议依旧延宕,看似停滞不前的时刻,却浮现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新契机与新动能。去年底,大陆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来台宣布要成立"专门给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学习创业的基金"。随后同样身为大陆年轻人创业偶像的小米科技创办人雷军也宣布,"小米旗下的猎豹移动要拿出1亿元新台币成立猎豹创业基金,投资台湾新创团队"。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民进党主持的公听会迟迟不能结束,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服贸协议")已不可能在台"立法院"本会期1月14日前完成审议。在台湾经济竞争力不断下降,服贸协议为台湾业者所提供的商业先机瞬间即逝的情况下,民进党绿营政治势力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服务贸易百般刁难,拖延生效?细加探究,实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4,(6)
<正>继两岸服贸协议争议后,关于台湾岛内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简称自经区)条例草案在台"立法院"再掀波澜,一些"反服贸"团体也转而反对自经区。所谓理由是如果让大陆资金、劳工、货品、服务业进入台湾,自经区形同"自杀区"。此前有人认为,岛内"反服贸"运动实质是对大陆的恐惧。这番关于自经区的言论,无疑坐实了这种判断。曾几何时,两岸经济合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及其对台湾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风暴的肆虐和中国-东盟"10+1"相关协议的生效,台湾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为实现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尽快建立规范化、稳定化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大陆和台湾当局形成的基本共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和平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明确倡导两岸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在台湾社会,基于政治化的因素对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还有很多障碍,但是,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攸关台湾经济发展前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主流是客观理性、积极向上、主动作为的,多数台湾青年对自己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超六成被调查者表示能主动适应两岸文化差异,并能客观理性看待大陆政治体制。但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结构的差异,大陆惠台政策重制订轻落实的制度缺失,台湾青年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身份尤其是户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主动调整"成为当前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所谓"台北法案",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特别是台美商签自由贸易协定(FTA)等议题再次引发热议。在美国加大"以台制华"力度、民进党当局挟洋自重的背景下,台美商签FTA有可能成为2020年影响两岸关系的一个风险点。一、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现状(一)已生效的协议:台湾与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巴拉圭、斯威士兰签有FTA并已生效;台湾与大陆、新西兰、新加坡签有类似协议并已生效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美国学术界以台湾作为研究中国的基地,而费正清也积极地介入两岸关系与台湾事务。费正清的"大陆—台湾"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亲共",中期的"反共",与后期的"两岸共治"。费正清多变的面孔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期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而做出的对中国两岸政策的调整,而台湾对费正清体系的反应则体现了冷战时期西方同盟内部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矛盾,以及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2)
正2015年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同时生效实施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迎来第二次降税。至此,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的绝大多数商品贸易将逐步迎来"零关税"时代。随着中澳、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及两轮降税的逐步实施,"中国制造"在成为韩、澳两国人民生活中常客的同时,大陆企业和百姓必将从中受益。特别是对百姓来讲,今后将不用踏出国门就可以购买到对方国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4,(12)
<正>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中国大陆与韩国领导人宣布完成FTA(自由贸易协定)实质谈判的共同声明,此一声明也引发岛内许多讨论与争论。大多数学者与业者对于中国大陆与韩国签署FTA可能对台湾经济与产业带来的冲击都表示忧心,但也有一部分人士认为协议还未正式签署,如面板和工具机等重要产品项目不一定纳入降税项目之中,因此对台湾的影响未必如预期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10)
<正>去年三四月间,台湾岛内"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反对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团体发起"太阳花"抗争运动,迫使台当局接受"搁置审查、先行制定两岸签署协议监督条例,之后再重审两岸服贸协议"的举措。由于岛内部分青年群体在抗争事件的过程中,及其后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加上岛内媒体一波波所谓的"中国人认同民意调查"结论,两岸一些学者、专家也开始对台湾整体政治发展走向感到忧心。就事实而言,岛内"太阳花学运"阻滞了两岸签署协议的进程,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太阳花学运"呈现出的"反服贸"表象要比各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5)
正民进党已经取得全面执政权力,但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依旧混沌不明,许多人预测两岸关系可能会倒退。有专家说,大陆可能会使出霹雳政策,让已陷入停滞的台湾经济雪上加霜。对此,台湾"经建会"原主委尹启铭认为,其实大陆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因为世界各经济体都在看,若两岸关系不佳或紧张对峙,他们自然不会和台湾签署经济合作协议。明显的例证就是印度尼西亚、印度,他们原本已经做好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却由于两岸服贸协议在  相似文献   

20.
柳英 《台声》2008,(7):28-29
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了中断长达9年多的商谈,并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及《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这是在1993年“汪辜会谈”签署4项协议后两会签署的首批协议,是“汪辜会谈”后两岸协商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的达成不但可以满足大陆民众去宝岛一游的心愿,更有利于台湾摆脱当前经济困境,在两岸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