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心油     
《台声》2014,(11)
<正>9月,台湾岛内爆发"地沟油"风暴尚未平息,10月初,岛内知名企业顶新集团下属正义制油公司又被爆出从越南进口饲料油混制食用油事件。从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2012年的致癌酱油,2013年的假米粉、毒淀粉、香料面包,岛内食品安全问题仿佛陷入无底洞,让人看不到结束的尽头。从"地沟油"到"饲料油",岛内民众忧食难安,也令台湾"美食王国"声誉一再受损,而全台对食品安全的不满  相似文献   

2.
地沟油     
《台声》2014,(10):14-14
<正>9月初,岛内知名猪油品牌强冠企业被台检调系统查获向屏东等地下工厂购入地沟油、废食用油、回锅油制成香猪油贩卖食品业者,引发全台舆论哗然。此后地沟油事件一路延烧。截至9月10日,强冠贩卖的728吨地沟油已波及岛内1256家业者共222项产品。尽管台当局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如公布违法产品、牵连厂商及食品项目;勒令问题产品下架;将黑心厂商移送法办;口头宣示将修正"法令"重惩违法者等,但对于如何恢复食用油交易秩序及岛内民众消费信心,几乎束手无策。近3年多来,岛内历经塑化剂、毒淀粉、假米、黑心油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而此次地沟油事件波及范围之广令人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     
《台声》2013,(12):14-15
黑心 以美食之岛著称的台湾,最近却因“黑心油”连环爆,食品安全问题如雪球般愈滚愈大。“大统”、“富味乡”、“味全”等岛内知名食用油品牌相继被曝光,令人错愕嗟叹。从塑化剂、毒淀粉、毒酱油、毒果汁到香精面包、黑心油、含禁药的乳品,近年来岛内民生必需品几乎全部沦陷。  相似文献   

4.
鳄鱼的眼泪     
王晓波 《台声》2014,(11):46-46
<正>最近台湾岛内食安问题真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袭。自9月初岛内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被爆"地沟油"引爆全台食安风暴。10月初,又爆出岛内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涉嫌用饲料油制成食用油贩售。而此次事件的主角正是在大陆打造出家喻户晓品牌"康师傅"而发家,旗下还包括德克士、味全、全家便利店等品牌的顶新集团。从昔日彰化一家小小的制油厂,到依靠大陆市场迅速成长为今日大型食品业集团公司,顶新集团曾被形容为"鲑  相似文献   

5.
人物     
《台声》2014,(11)
<正>邱文达:食安风暴请辞负责10月3日,台"卫生福利部长"邱文达宣布对席卷全台的"饲料油"事件请辞负责。他表示对食品安全事件造成岛内民众心里不安,表达最深的歉意,也感谢岛内相关单位付出人力及心力,使食安事件能够解决。现年64岁的邱文达自2011年2月出任台"卫生署长"一职,2013年7月23日"卫生署"组织改制"卫生福利部"成为首任"部长"。在其任内3年8个月中,全台爆发5次食品安全事件:2011年5月,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2012年4月,宣布开放含有瘦肉精美国牛肉进口;2013年5月,"毒淀粉"事件;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两岸关系发展究竟有哪些新进展?如何才能让读者揭开台湾岛内政治波诡云谲的神秘面纱,一窥岛内政局变化?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王鸿志研究员的《台海观潮:从峰回路转到僵局危机(2008—2020)》以扎实的文献资料,详细描述了2008年至2020年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事件,为读者了解台湾政党政治和台湾问题演变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1997年12月6日,嘉义市中学王名初一女生,下课后相约到嘉义阑潭,跳水自杀,其中两名不幸溺水身亡。这是最近发生的多起青少年寻短轻生案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件,而类似的自杀倾向在岛内青少年中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不仅如此,随着岛内社会环境的恶化、教育体制的缺陷、家庭教育的式微,青少年犯罪已向多样化、恶质化的方向发展,抢劫、吸毒、暴力、色情等恶性案件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社会环境恶化,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社会环境恶化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是自杀事件频繁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岛内社会风气败坏,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承VS改革     
尚道 《台声》2008,(7):91-92
早在100多年前京剧就已流传到台湾。史学家们通常认定京剧流传到岛内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时,为庆祝母寿特从北京邀请京剧班来台表演,因演员口音为京腔,而被岛内乡民称之为“京班”、“正音”。此后从清末至1924年,上海、福州、北京的京班纷纷登岛演出。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4,(10):59-59
这些年台湾经济增长迟滞,岛内蓝绿对立始终无法舒缓,"闷经济"加上"闷政治",对台岛发展构成了双重阻碍。但综观最近地沟油事件,不难发现岛内企业和行政体系中"认真"精神的失落,其实也是严重羁绊台湾社会前进的一大症结。  相似文献   

10.
壁松 《台声》2001,(10):1-1
自去年5月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两岸关系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岛内不仅政局动荡,而且经济状况严重恶化。一年多来,岛内股市大幅下滑,民众财富严重缩水,经济增长率一再下降,至今年第二季度已经降为负数,为近30年来的最低点,岛内失业率也持续上升,人民痛苦不堪。 对于岛内同胞所遭受的痛苦,我们非常关切,感同身受,都希望这种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变。最近,岛内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会议(简称“经发会”)达成了一些共识,其中包括“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戒急用忍’政策之松绑)、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  相似文献   

11.
肖杨 《两岸关系》2010,(1):42-43
郑文灿这个名字,从2003年陈水扁竞选连任开始逐渐被岛内大众传媒所熟悉。2007年4月,时任“新闻局长”的郑文灿在处理台湾电视公司公股释股案时,因宴请日资股东富士电视台事件,请辞获准,沉寂了一段时间。2009年在民进党中央无人肯应战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接受征召参与桃园县长选举,结果仅以49500多票的差距败给国民党提名的吴志扬,是民进党10年来在桃园县长选举中得票率最高的一次,俨然成为民进党“最具民意的新小天王”。  相似文献   

12.
台晟 《台声》2023,(4):36-37
<正>2月25日上午,台湾统派政党统一联盟党在台北举行“二二八”事件座谈会,批驳民进党当局扭曲“二二八”事件的历史真相。与会人士呼吁,民进党当局要珍惜大陆释出的善意,认同“九二共识”,努力促进两岸交流合作。76年前的“二二八”起义,是台湾同胞反对当时国民党当局专制统治、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爱国民主自治运动,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一部分,充分展现出台湾同胞薪火相传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座谈会现场,新党“21青连线”发起人林明正表示,如今民进党当局大力推动“台独”史观,将“二二八”事件扭曲成“台独”思想的源头,为“台独”分离主义争取所谓道德正当性。有鉴于此,岛内有识之士应公开纪念“二二八”事件,还原历史事实,与岛内“独派”争夺话语权,不容青史尽成灰。  相似文献   

13.
1980年12月,台湾当局举行了所谓中央民意代表的增额选举。这是继中坜事件后,台湾岛内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对岛内各派政治力量的一次大检阅,因而,引起了岛内外的关注。增额选举前,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种种预测;选举后,各自又作出不  相似文献   

14.
沐泽 《台声》2009,(1):62-63
面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11月24日,涵盖岛内12家知名医院代表的台湾医疗服务业访问团在北京举行台湾医疗服务业推介会。12家岛内知名医院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设计的赴台医疗游服务行程,从美容整形到优质健检,从脏器移植到日常医疗,产品内容不一而足。岛内医疗业者期望通过推介,使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不仅能欣赏到宝岛的好山好水,更能体验到台湾优质的医疗技术与服务,亦能开拓岛内医疗服务业的潜在商机。  相似文献   

15.
这类事件的出现说明民进党目前依然认为统独矛盾可以继续作为在岛内取悦选民、谋求政治权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徐青 《统一论坛》2008,(2):41-42
2007年的台湾因牵涉到随后到来的立法机构和地区领导人大选,而这两个选举都将对未来岛内政党走向、政治生态变化乃至岛内经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成为岛内朝野党争的焦点。在这样的选举年里,台湾社会总体呈现出来的景象并不令人轻松,政坛之乱依然,经济民生问题依旧无解,  相似文献   

17.
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长率继2007年10月份高达5.34%、创下13年以来新高以后,11月份仍高达4.8%,并且是连续第3个月超过3%,岛内已有学者预计2008年物价走势将比2007年更严峻。这是近几年来岛内物价形势首次出现失控的迹象,尽管台湾当局仍宣称全年涨幅不会超过2%,但对于连续数年在低谷徘徊的岛内经济与民生生活来说,年底出现的物价持续涨势却足以令人感到“心惊肉跳”,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压力明显加大。正值岛内领导人选举前夕,这一问题更具有敏感性,不可避免地会对台湾政局演变产生逐渐放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几百年前,大陆人“从唐山过台 湾”,落地生根,建设台湾;50年前起,海峡两岸隔绝达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约15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而今天,台湾人纷纷到祖国大陆当“台干”、做“台劳”,经商,工作,生活,寻梦。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台资企业越来越多,从台湾岛内到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的台籍干部与工程技术人员也不断增加,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台干”。目前在大陆的“台干”是越来越多的趋势。 过去,尽管大陆“台干”的工资待遇较岛内高得多,但毕竟是远离…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召集紧急记者会,以“不建核四不会缺电”等 6项理由,宣布停建核四电厂,此举在岛内掀起轩然大波。台湾朝野各党派间的矛盾更为尖锐,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加剧。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席卷台湾。 “核四事件”引发台湾岛内严重的政治风暴   “核四”,即兴建核能第四厂计划,是台湾在经历了 1979年石油危机的背景下,其能源多元化政策的组成部分。该计划于 1992年 2月经台湾“行政院”核准, 1994年由“立法院”通过预算案。但民进党表示坚决反对,该党还将“废核”写进其党纲。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核四…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     
《台声》2014,(6):14-14
上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为缓解用电压力,从1971年岛内开始陆续兴建金山核电站(即核一)、国圣核电站(即核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