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以前,这边溪水很臭很浑浊,经过治理,空气好了,水变清了,河里鱼儿也渐渐多起来了。"每每走在东门溪畔,陈大爷都会有一番感叹。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市民的后花园,离不开漳平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东门溪是横穿漳平主城区的城内河,涉及上游的和平镇及菁城街道。由于长期污水直排等原因,东门溪水体黑臭,影响着沿  相似文献   

2.
“永安溪水清又凉,朋友们漂流喜洋洋;仙居山水风光好,风光好来赛天堂……”而在几年前,到仙居县永安溪漂流,往往遭遇的却是溪水里漂流的杂物和阵阵恶臭。如今这喜人的景象,是怎么来的?这,缘自于仙居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的环保执法跟踪督查。  相似文献   

3.
女人的友谊     
女人间的友谊犹如溪水,温暖、甘甜;同样,女人间的友谊也如溪水一样,只要稍稍断流,就难以再找到“源头”……  相似文献   

4.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唐人王维充满禅趣的两句诗,是讲人生情趣的。诗人一路沿着溪水走来,突然到了溪水发源处,水景是没什么可欣赏的了;然而,溪水的源头也正是云飞雾起的地方,坐下来,看着白云升空,飘来飞去不是也很有趣吗!诗的深层内涵是不要死执一端,随处都有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执著     
执著是一首歌,百听不厌的歌;执著是一泓溪水,永不干涸的溪水;执著是一朵花,长开不败的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自己的工作"、 "经济收入"、"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较低.经济落后、贫富差距过大、人口素质低和腐败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最不和谐的因素.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自治权,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统筹社会的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服务,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和谐社会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7.
陈国平 《今日浙江》2014,(24):47-47
正江山市大桥镇有一条大桥溪。清澈的溪水穿镇而过,使全镇都鲜亮了许多。前几天,西坂村一位老党员高兴地对我说:"这水差不多恢复到10多年前的样子了。"说起一年前的大桥溪,村民直摇头:溪水浑浊发黑,还夹杂着难闻的恶臭。导致溪水黑臭的主因是,西坂村是个养猪大村,全村有不同规模养猪户  相似文献   

8.
1.2004年7月17 日,连续多日的晴 好天气,让杭州地 区的气温持续攀升 到了36摄氏度以 上。周边余杭,富阳 等地的漂流旅游项 目火爆。一位母亲 在为儿子洗澡,清 凉的溪水是附近村 人的万能之地。  相似文献   

9.
亲近石龙溪     
石龙溪里乐漂流 德化石龙溪山涧溪水不曾受到任何污染,冰清玉洁,纯净无比;沿途两岸重峦叠嶂中原始森林茂盛,可谓“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漂流全程约5公里,有69个弯,88个急流点,水流时缓时急,落差大,沿溪而下,惊涛骇浪,有惊无险。专家赞许该漂流地段具有“三最”特点,即生态环境最优美、水流最清澈、漂流最刺激。  相似文献   

10.
宋辉  钟涨宝 《理论月刊》2005,(5):165-168
新的<村委会组织法>的颁布,我国村民自治进入了规范化阶段.在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山区,村民选举却不尽人意.该文就鄂西某村村民选举的无序现象,来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娟 《传承》2009,(14):122-123
婚恋习俗是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婚俗旅游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发少数民族婚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既要突出当地婚俗的特色,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又要注意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婚俗的影响,保护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王永明 《前沿》2012,(1):26-28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力度,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3.
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保护和营造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将来的发展和利用夯实扎实的基础,拓展更大的空间。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精华,打造少数民族品牌,积极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子,是民族文化实现自身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  相似文献   

15.
孟林 《民主与法制》2010,(22):12-13
周末,约了一群朋友到郊外踏青,溪水清清,鸟语花香,好不自在。  相似文献   

16.
试论少数民族婚俗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恋习俗是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婚俗旅游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发少数民族婚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既要突出当地婚俗的特色,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又要注意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婚俗的影响,保护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建德市新叶古村,被国内专家谢辰生誉为"中国东南部最典型的农耕村落"。当下,艳阳高照,春意盎然、"水清流、绿掩映、路整洁、房古朴、人安逸、村和谐"的原生态传统农耕风貌灿然展露。这个阳春三月天,慕名而来的游人涌入,感受美景、美俗美趣、美味。一位从上海来的游客,一下车就大声地赞叹:"新叶,好美!"古村四野春意盎然时序又交三月三,风和日丽,万物清净,菜花蜡蜡黄,桃李灼灼艳,溪水潺潺唱,柳絮漫天飞,一派春的绚烂灵秀。在人头攒动的新叶古村玉华山下,旌幡飘飘,人们成群结队在花开烂漫的田野  相似文献   

18.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 在多年的调研中,我深切感到,要保护和传承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关键的一条,是首先要保证这些文化艺术有好的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要保护好民俗这块土壤,必须让民众从民俗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快乐和乡情亲情,让他们在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情致和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有了这一点,各种乡土艺术、民间信仰等,都会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划定的贫困连片地区在空间上基本吻合,是我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和最繁重的地区,通过对贵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调查,结合目前已经采取的扶贫措施,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科学规划、土地资源整合、水利建设灌溉、文化挖掘与产业化、教育资源整合、"一事一议"等扶贫措施,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因地制宜脱贫致富,加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步伐作相应的路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那是我到过的最美丽的地方。天空湛蓝,白云朵朵,鲜花铺地,牛羊满坡……姑娘们的歌声像长了翅膀,驮着你的魂在山谷里盘旋,飞扬。当我骑着马儿来到这里。另一个世界展现在了我眼前。山间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掬一捧喝了,就觉得自己顿时变得纯洁,如同新生的婴儿。——摘自陈庆港摄影博客《突然想去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