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救助制度体现了现代法的精神,它是贯彻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现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社会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司法救助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然而,作为保障司法公正的基本制度,司法救助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具体的司法救助制度很不完善。在此,本文对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完善进行探讨,以健全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吴波 《法制与社会》2012,(20):32-33
现代司法救助制度作为彰显司法人文关怀,体现现代法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是检察机关发挥社会管理创新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因此加强对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研究,将司法救助的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司法救助的司法惠民本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现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存在的不足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完善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对策以及对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救助制度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然而相关立法的滞后,加之各地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均衡,实践中各地法院的做法不一,影响司法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为了完善我国司法救助体系,就有必要考察司法救助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情况,并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袁钢  何君  李颖丽 《人民司法》2020,(10):106-111
司法救助是保障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和谐、贯彻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公信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司法救助法治化是健全司法救助体系的基本方向。以国家责任为内涵和覆盖面逐步拓展的外延,是司法救助概念法治化的体现。司法救助功能法治化要求必须坚持其“救急救困”的基本功能,并区别于社会救助,同时做好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司法救助的协调、受理、决定、公开和监督机制法治化决定了司法救助程序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程德刚  刘欣 《法制与社会》2010,(19):139-139
司法救助不同于社会救助,也不同于国家赔偿。虽然目前我国对于司法救助制度已经有了初步的相对较为可行的规定,但作为新生的中国司法救助制度还亟待完善。为此,本文就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现状、困境及完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法治化的又一进程的开始。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案件审理中所呈现的司法救助状况值得思考。如何完善司法救助机制,探索建立规范的司法救助途径,建立良性的司法救助体系,需要每位司法人员在工作中进一步地探索和总结,并为中国司法救助制度的完善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赵钢  朱建敏 《中国法学》2005,(3):174-181
司法救助制度是直接关涉相关主体能否实际、有效地利用诉讼机制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其之完善与否,事关宏旨。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虽然已有数年历史,但不论是在基本法理方面,还是在规则体例、具体内容以及其实施效果方面,与应然状态及实际需要相比,均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对该项制度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1)司法救助制度应由《民事诉讼法》而非司法解释加以规定;(2)实施司法救助所需之成本应由国家作专项开支而非由救助法院自行负担;(3) 司法救助的适用主体形态应合理拓展至单位当事人;(4)司法救助的适用条件亟待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是指国家对因遭受犯罪侵害导致生活陷入困难而又无法从加害人得到及时有效赔偿的刑事被害人给予一定物质救助的一项制度。从本质属性来讲,它具有救助性;从特殊属性来讲,它具有司法性。本文主要从刑事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名称、理论依据、基本原则、申请人资格及裁决机关等几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促进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司法救助的前身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后者与各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具有同一性,而前者在吸收被害人救助内涵后,不再属于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中的特定概念。社会矛盾激化、纠纷解决的司法化以及普遍存在的执行难现象,是司法救助取代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内在原因。我国司法救助以功利主义作为正当化根基,倡导保护生活模式,大幅扩张救助对象范围,实现救助决定权的多元分享,从而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点。明确国家在司法救助中的清偿代位人角色,多元化地理解司法救助的正当性根据,确定被救助人权利主体的地位,同时合理地对救助对象加以类型化,是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完善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司法救助制度是建立在司法平等、司法文明和司法公正理念之上的一种司法领域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并由于其独特的人丈关怀视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救助制度仍存有弊病,需要通过一些合理化变革来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吴迪莱 《法学杂志》2012,(9):155-159
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目前仍存在适用范围狭窄、适用对象主要限于自然人、审批程序及撤销规定不完善、缺乏救济与监督等缺陷。为使该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应当从提高立法层次,增加救助内容与方式,扩大救助的适用对象,增加救助的相关程序,改变救助费用的承担办法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3.
《法学杂志》2012,33(9)
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目前仍存在适用范围狭窄、适用对象主要限于自然人、审批程序及撤销规定不完善、缺乏救济与监督等缺陷。为使该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应当从提高立法层次。增加救助内容与方式,扩大救助的适用对象,增加救助的相关程序,改变救助费用的承担办法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形成的特殊阶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弱势群体提供救助,帮助弱势群体脱离贫困、无助的状态,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司法领域,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救助是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基本人权、实现公平正义的必要措施,司法机构对此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有关经验,对我国现有的司法救助制度以及其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对司法机构进一步加强司法救助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司法救助是社会主义救助的组成部分,是司法机关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是对保护人民利益的具体实施。武汉市司法机关在这几年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各自根据自身的情况先后建立司法救助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应有的价值。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司法救助需求出现了及时性、有限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单纯的依靠某一司法机关的救助行为已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司法救助体系对于社会发展需要已刻不容缓,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建立统一的司法救助基金体系作了一些制度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目次一、司法和司法体制解读二、腐败犯罪案件侦查权的改革(一)腐败犯罪案件的侦查管辖(二)腐败犯罪案件侦查权的制约(三)腐败犯罪案件侦查机构应拥有使用特殊侦查手段权三、律师会见权及看守所中立问题四、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一)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必要性(二)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立法模式(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基本设想五、审判委员会制度六、劳动教养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指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充分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相应程序给予以经济补偿为主要形式的救助制度。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展的被害人救助司法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相较于制度设置初衷,我国现行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何伟 《法制与社会》2011,(16):141-141,164
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是一项扶助贫困弱势群体,使之得以通过司法救济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是保障公民获得法律救济的两个孪生兄弟,他们在援助对象上、援助原则上、援助宗旨上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仅是援助主体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9.
通过立法建立司法执行救助制度彰显了一国的人权保护。特殊历史时期,建立司法执行救助制度有助于降低涉法涉诉上访量、维护社会安定、防止恶逆变、完成司法职能的回归、树立政府良好的国内国际形象。该制度已具备政治、经济、社会、法理和制度依据。建议以单行法形式确立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配合的司法执行救助资金筹集方式;明确适用案件、对象和条件;规范决定和执行的机构与程序;明确资金返还和监督制度,保障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司法必须以社会的现实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为此,司法必须更好地服务于政治,推进司法民主,通过多元方式来化解社会纠纷。陕西陇县法院推行的立审执兼顾的工作机制、诉调对接制度、诉讼服务制度、救助制度,一村一法官制度,对中国能动司法的发展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