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赔偿外交:二战后日本重返东南亚市场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康明  张勤 《思想战线》2001,27(1):126-130
经济外交在战后日本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东南亚的赔偿外交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起步点.日本以战后赔偿为敲门砖,敲开了东南亚广大市场的大门,开辟了对东南亚扩大出口之路,使日本资本得以大规模重返东南亚.  相似文献   

2.
项卫星  臧爽 《求索》2013,(8):235-237
197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对能源依赖型的日本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冲击。日本政府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其主导产业从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其产业结构调整为低能源依赖型,从而克服了经济增长的能源瓶颈约束。本文对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如何调整能源结构以及转变主导产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就中国如何根据能源环境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车维汉 《政策》2003,(4):57-58
日本的就业政策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它对于战后日本在消除失业、实现社会稳定和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等方面曾起过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日本经济内外条件的变化以及经济长期萧条的出现,日本的就业政策也面临着挑战,而且正处于逐步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亚建 《思想战线》2002,28(4):30-3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 ,几乎可以与战后取得经济奇迹的日本相媲美 ,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却需日本所花时间的两倍以上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发展的效率低 ,而要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就需要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 ,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日本外交有没有"大战略"经常看到中国国内发表一些论述日本内政、外交有什么战略、有什么深远阴谋的文章,而日本学者、官员看后往往会苦笑说,日本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几乎都没有长远战略,正因为没有战略,明治维新后的一百多年才会总是跟着别人跑,战后更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出现"失去的20年"(指1990年代以后的长期经济低迷),至今还走不出停滞的怪圈。中国从古代开始讲究战略,是否因此类推日本也有这样那样的战略?那么,日本究竟有没有长远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叶,曾创造了战后增长奇迹的日本经济迎来了重要转折点。面对来自头号经济伙伴,同时也是同盟国——美国不断加码升级的巨大压力,日本转变战后以来确立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高高擎起“扩大内需”的鲜明旗帜,以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开始构建国际协调型经济发展模式。由此,日本不仅成功化解了美国的重压,缓解了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调整了经济产业结构,保持了长期稳定经济增长,而且大幅提升了国民生活质量。然而,扩大内需政策也带来了经济泡沫化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海夫 《桂海论丛》2005,(Z1):49-50
我国虽然用了近23年的时间将GDP扩大到原有规模的8倍,但也带来了能源依赖进口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等问题.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调整能源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NSS)出笼标志着冷战后几经调整和充实的日本安保战略逐渐定型。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规划了以强化日本防卫能力为基础、深化以日美联盟合作为主轴的"多层次安全合作"的安保路线图,标志着日本政府在摆脱战后体制约束与争当政治军事大国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受安全理念、国内与国际环境以及历史与现实等多重因素制约,日本"多层次安全合作"构想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效果必然存在巨大差异,未来走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和“利民工程无偿援助”,在20世纪的不同年代中不断地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都是基于战后日本外交的原则立场,制订、实施、运作和调整经济外交和对外援助方针的结果。日本对华ODA的发展,及其利民工程援助形态,以及它们的实施方式,对中日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加洞 《理论月刊》2007,(10):140-142
20世纪70年代随着"新冷战"的到来,太平洋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国在亚太战略重心转向经济领域;"新冷战"使中国对外开放得以顺利启动并使战后形成的东亚经济体系发生变动,中国被融入到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随着美国保护主义的实施、日本与亚洲经济进一步地结合以及"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美国亚太经济一体化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史艳玲 《人民论坛》2013,(5):242-243
战后日本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促进下,迅速成长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与其在不同时期采用的技术创新模式密切相关。日本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可概括为:"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自主创新—知识创新",这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吴松芝 《求索》2012,(2):242-244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并精心策划的一场有重大战略预谋的侵略战争。战后日本强迫清政府完全按其意图所签署的《中日马关条约》,是其发动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的的真实表述,揭示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即进行领土扩张、谋取霸权地位以及缓和国内的经济及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由于工业科技相当发达,所以有很强烈的生存空间需求.为了增强实力,成为亚洲盟主,进而称霸世界,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地缘战略,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历经了数次调整.本文将从二战后日本的地缘战略追溯至今,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日本自身的特点,分析它的调整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战后四十余年来,日本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日本战后刚恢复其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时,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不过是一个三流国家,然而到80年代它已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谋求从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乃至军事大国的转变。日本的外交与战略思考始终与结盟意识相伴。与老牌大国结盟,向新兴大国挑战是日本外交战略选择的惯用手法。日本不是没有"哲学",只是其文化中"目的合理性"高于"价值合理性"。日本也不是没有"战略",只是其视觉空间过于狭小,"实用主义"决定一切。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过去中曾根康弘提出的“战后总决算”,还是小泽一郎提出的“普通国家论”,其核心都是要使日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大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希望凭借着“经济能量”推动国家对外战略,争当政治大国。现在,首相安倍晋三强调以渐进方式使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普通国家”,实际上,日本的国家战略已进入最后的加速阶段。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战争、武 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战后一段时期里,日本曾遵守这一承诺,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作战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然而,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8.
野间宏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是"战后派"文学的开拓者和旗手.他创作的<阴暗的画>、<脸上的红月亮>、<真空地带>等一系列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日本军队的反动本质,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追问.野间宏的文学创作手法和创作追求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经济现代化与基础教育──中日教育发展战略比较张琴秀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它产生开始就同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结合在一起。教育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教育具有经济的意义,具有经济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尤其是战后经济的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20.
辛绍军 《前沿》2010,(20):68-70
马克思主义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传入日本,经过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使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并具备了浓郁的东方色彩。日本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日本的社会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对日本战后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非军事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解读,对日本的政党政治和国内政治格局及战后日本新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多领域研究为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