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的联系要回溯到法学和社会学的关系中进行理解,从法的社会学研究到比较法的社会学研究不仅经历了比较法本身的复兴,同时也见证了法社会学和法教义学的理论之争。在理解比较法的教义层面和社会层面时,最好的先例或最佳的理解途径便是法社会学当初融合法学和社会学的事实经过,因此比较法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可能性可以在历史中寻得。而与之对应的现实性难题则不妨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案例中进行理解,毕竟法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对象是作为法律修改源头的社会事件本身,在这个层面上,比较法的法社会学研究也不能闭门造车,脱离社会现实而空谈教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法律行为,首先应采用法学的视角。规范法学视角、法社会学视角、法的价值视角均有其内在的优势,也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三者的关系并非完全并列,却相辅相成。在针对具体司法行为进行研究时,应当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群体事件逐渐增多。其中,群体性事件的政治成因总是涉及社会稳定最敏感的问题,是事件背后诸多矛盾中最核心的部分。在分析政治原因的同时,分析相关的策略,以期能够给政府提供一个价值导向,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科技发展背景下,如何保持我国《个保法》的适用活力是一个重要命题。场景化应用和领域化方案为《个保法》的适用提出了新的思路。然而,尽管场景化应用以其适用上的张力迎合了《个保法》的特定需求,其与成文法规范之间存在内在冲突,不宜成为普适性方案。领域法方案具有特定的法律价值,但其难以实现自身的独立性和体系性,与部门法及相关领域法之间的关系不易协调,无法塑成统一的行为范畴,客观上面临一系列实践障碍。借由现有的两种适用路径,《个保法》仍能有效地应对诸多新生问题:一是基于法释义学的方法,结合特定立法目的对《个保法》中的一些基本范畴作出扩展性解释;二是通过司法适用技术将新规则嵌入既有制度框架,并重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变量,做好新时代网络统战工作,要理清其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网络统战工作内含着一定的生成逻辑,网络社会高度发展促使统战工作向网络延伸,推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网络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和理论依据,其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在具体实践中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发扬优良传统,牢牢把握统战工作的主动权;抓好“关键少数”,凝聚政治共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汇聚网络力量;创新工作载体,用活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6.
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研究宪法学?近年来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日益升温,上述问题越显重要。方法论运用的熟练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为了彰显宪法学的学术品格,尤其要重视其研究方法。为此,本期编发了六篇青年学者的文章,希图了解他们对宪法学方法论的思考。第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宪法学中的"明希豪森困境"命题,并作了自己的解答;第二篇则阐述了法律解释与宪法解释的同异;第三篇则梳理了法律与政治关系在宪法学中的纠缠;第四、五篇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与规范的关系。最后一篇则提出了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希望进一步推动宪法学方法的研究,并促进宪法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政治生活需要、文化生活需要、社会生活需要和生态生活需要;主要蕴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系统全面的辩证思维、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观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等。当前,只有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以及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才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9.
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和艾米尔.迪尔克姆是公认的对法学最有影响的三位社会学家。他们的法哲学思想的共同特点可以用社会性来概括。这个社会性在卡尔.马克思那里表现为法的阶级性,在马克斯.韦伯那里表现为法的理性,在艾米尔.迪尔克姆表现为法的合同契约。卡尔.马克思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方面揭示了法的阶级性共性。马克斯.韦伯从人类社会的制度完善和权力的制约方面揭示了法的理性共性。艾米尔.迪尔克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方面揭示了法的合同契约共性。他们的法哲学思想反映了人类关于法的一般观念。可以通过他们的法哲学思想认识法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设想,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是其形成的主要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文化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内涵丰富全面,涉及多个方面内容。这一思想是对唯物史观创造性发展的成果,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和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在现代多元异质社会具有普遍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探索形成了以一主多元制度体系为依托、以包容性执政理念为原则、以统一战线为核心机制的总体格局,初步确立了将一元秩序与多元活力内在统合的模式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矛盾问题要改变当前仅靠单一统战部门来做这方面工作的狭隘性认识,更好地发挥基本制度、执政理念和统战机制三者协同的作用。这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解决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理性进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理论源头,不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总结治国理政经验,逐步确立了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根本,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基础,形塑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关键。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支撑,贡献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学应当以本土化研究为视角,发掘中国式问题的中国根源,做到中国式问题中国式解决。当下中国法治建设面临法律缺乏自主性、法律适用妥协性和法律适用程序失灵等问题,法教义学研究方法注重法律的解释与适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在法学教学中予以本土化贯彻。其本土化贯彻主要体现为尊重现行实在法,维护法律自主性;注重特定时代背景的考察;侧重法律的解释与适用;兼顾程序与实体的同时侧重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和社会发展实践的一次伟大创新与飞跃,科学回答了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最新产物,开创了法治建设新局面。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追本溯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导向,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导向,身体力行:新时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导向。大学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后备力量,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且充分条件。新时期,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破”与“立”,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者、宣传者、践行者。  相似文献   

15.
注重和合共生的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难题,由此产生的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具有三重意蕴:一是以构建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为保障,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二是以畅通传播渠道为载体,通过培育优秀新闻媒体和加强国际合作深层次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三是以提升国际话语权为目的,通过对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的否定来传播中国声音,倡导树立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高度上进一步强调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重点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弄清楚其内在逻辑和重大意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扬奋斗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保障其他各方面顺利发展,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逻辑。中国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彰显党的初心使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逻辑。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完善党的建设制度规范体系,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赋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的历史使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人员构成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所变化,呈现出新的群体特点,应该进一步发挥好新阶层在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正在启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越是接近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要遇到的困难就越大,就越需要全党上下凝聚调动党员创造性的共识,统一各级组织调动党员创造性的步伐,通过党员个体、基层支部领导、基层党支部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团结协作,调动起全体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创造性,汇聚起9800多万党员战胜困难、冲破阻力的巨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廉洁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观点独特、见解深邃的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支撑。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系列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廉洁理论、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廉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需要从夯实思想根基、深化廉洁教育、厚植文化基础和健全制度法规等方面同向发力,一体推进“三不腐”,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精神肇始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彰显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内涵,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重逻辑的辩证统一。具体体现为:改革开放精神的产生、发展展现了自身独特的历史脉络;改革开放精神坚持并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革开放精神作为伟大实践的产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拓展改革开放空间维度、延展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维度的现实之需。基于改革开放精神三重逻辑的辩证关系,把握其所呈现出的人民性、实践性、首创性、发展性之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旨在为新时代更好继承与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