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由于老龄化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不断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多种养老资源,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目标。文中从社会工作的学科视角出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特质、发展困境和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社会工作的角色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链接,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提供有效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中发挥纽带作用,服务于老年人群体以更好地发挥其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2.
医养结合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形势下提出的一种养老创新模式。天津老龄化程度位列全国第三,整合资源、改变医疗和养老分离状态,实行医养结合养老创新模式既符合健康养老需要,也是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天津在医养结合养老创新方面存在主管部门权责不明,养老机构医保结算难,政策、资金支持不足,所需人才匮乏等瓶颈。为此,需要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权责,放开养老机构医保结算、允许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多点执业等政策支持,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龄事业在老龄化程度高、养老服务基本达国家标准、医养结合初步形成和考核有序开展的背景下,仍存在政府主导不够深入、缺乏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医养结合推进缓慢、服务跟不上需求、农村老年养老服务覆盖率待增强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现政府主导,保证服务提供;政策引导,保证人力资源支持,推进医养结合、整合资源,培育产业等目标,以促进养老事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满足老年人医疗养护和生活照护需求的制度创新,同时也是政府职能转型,创新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新型产物。但是,在实地推进过程中,"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还存在着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支付保障体系尚未系统规划;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专业技能人才匮乏;体制建设和配套措施跟不上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和对策措施去解决处理,增强PPP模式、"互联网+"、长期护理保险等在该领域的探索创新,消除"医养结合"推进过程中的政策壁垒,实现养老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该模式效能最大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医养结合服务符合养老需求,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医养结合有利于提高老年幸福指数,有利于盘活中小型的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借鉴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当前应尽快将细分养老市场、建立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推动专业的老年护理院建设、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等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医养结合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济南是全国"居家养老试点城市",是"山东省医养结合先行示范市",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方面占得了先机,但是在推进中也面临诸如康养型养老机构建设严重不足、政府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未形成、相关政策保障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阐述新时代民生和养老事业发展时强调指出,必须从体制政策诸方面着手,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根据十九大要求检视我国养老事业可见,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存在显著的医养分离问题,由于医养结合涉及诸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我国政府部门在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过程中,面临着科层性体制造成的部门合作难度大、断裂性医保机制造成的医养对接难和孱弱性激励机制造成的专业医护人员匮乏等难题。本文以博弈论的理论逻辑,透过这些表象困境深究其原因,由此发现,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中存在的多种代理关系,隐含的多重复杂博弈行为,导致协同治理关系难以构建;在这种多种代理和多重博弈关系中,作为博弈主体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医养机构、老年群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约束条件、利益诉求、动力机制和策略选择。据此,文章从结构性改革和政策制定,医疗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机制衔接以及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构建路径,希冀有效整合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以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群体医养护一体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东营市亲祥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嵌入式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是养老模式的创新,"嵌入式"即把养老院镶嵌在居民小区之内,或者在养老院大环境内设立小居家;"医养结合"就是发挥其医护技术和设施优势,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指导、康复理疗等服务;"智慧养老"就是实现互联网+医疗+家政+旅居+超市配送+物业管理的精准居家养老服务;"医养一卡通""想家宝智能陪护机器人"、SOS无线定位手机(智能手环)等智能产品链接老人端,作为智慧平台的延伸和末端,为老人获得各种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让养老变成享老。  相似文献   

9.
医养结合是社区居家养老的必然诉求,也是破解当前深度老龄化、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的良方。在我国大力推进医养结合的过程中,基层社区医养结合实践中出现了"原子化"困境,即"养"方机构的"碎片化"、"医"方以坚守既得利益并追逐更大利益为核心的"抱团拓疆式扩张"、社区间医养结合体的"原子化"。破解我国医养结合实践中的"原子化"困境,必须明确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在健康养老中的主体责任和主攻方向,理顺医养结合的管理机制,培训非正式照护者,编织层次多样、任务明确、衔接紧密的医养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河南省全部设区的市、省直管县均已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成效良好,入住老年人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医养结合机构运营现状堪忧、养老护理人员队伍高龄化、医学专业人才匮乏、医疗报销制度不健全等.为促进河南省医养结合又好又快发展,应具体从探索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减少政府部门多重管理、加强医养结合养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密集出台、渐成体系。养老服务政策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厘清养老服务供给责任;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弥补服务体系短板;强化创新驱动,支持新型养老模式发展;推动医养结合,破解养老服务发展困局;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服务供给成本;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护理责任分担新模式。十八大以来养老服务政策变化有四大明显特点:在政策定位上,由单一发展老龄事业转变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在政策目标上,由保重点人群转变为保基本服务;在政策重点上,由侧重扶持机构转变为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在政策内容上,由就养老论养老转变为推动医养康养相结合。下一步养老服务政策取向:一是焦点转移,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落实;二是动能转换,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三是关口前置,增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四是重心下沉,继续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五是重点突破,尽快总结试点经验出台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人口老龄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明显,因此,需要紧密结合我国老龄化社会国情、民情、老龄化人口需求,综合考虑政府的财力、物力、社会的供给与服务、家庭的责任与能力,进一步细化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文中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视角分析养老保障问题,将其按支持网络内容分为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和照料支持,按支持网络主体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构建包括政府制定养老规划、提供税收优惠、创新政府购买方式、完善医疗照顾在内的养老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六合区两家农村敬老院老人的访谈调查,了解农村敬老院老人身体状况,分析农村敬老院医疗护理现状,发现存在医疗护理服务内容不完善、医疗护理费用捉襟见肘、专业医护人员欠缺等问题,探索提出拓展农村敬老院医护功能、增加财政补贴、加强医疗护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对策,发展医养护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前我国的"医养结合"仍处于试点阶段,该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主要有养老机构转型、医疗机构转型、医养机构合作和新建医养机构四种类型。"医养结合"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三方面的障碍,尽快排除这些障碍是保证"医养结合"模式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养老下乡是城市老年人到城郊农村居住生活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未来多元化养老的新选择。养老下乡对缓解城市养老压力与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成都市老年人到农村养老的进展缓慢,成效并不突出。分析发现,成都市老年人养老下乡存在农村医疗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医疗需求、交通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通行需求、生活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品质需求的困境。下一步,需要从深入实施医养融合、强化农村交通服务、打造农村养老综合体三方面入手促进养老下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甘肃省养老事业发展也遭遇了重重考验,其中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更是举步维艰。要破解甘肃省失能老人养老困境,可以尝试从失能老人医养结合照护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探讨,积极应对养老需求变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出台法律规章规范养老机构运行,加快建设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多管齐下,促进医养融合,推动医养资源有序共享,有效缓减失能老人养老负担,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不可逆转的老龄化趋势及“未富先老”人口格局,中国普遍存在的“421”及“422”家庭结构下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借鉴日本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产业化建设需从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专业人才、产业模式四大方面着手。同时,养老服务产业对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激发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互助养老”是社会正式和非正式养老体系有机结合的重要模式,它内含了由老年人亲友熟人支持网络向社会陌生老年群体延伸的层级性互助理念。老年人在“互助养老”的过程中通过友爱互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被赡养”到“自助养老”的角色转换,在互助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者应重视老年人群体构成和老年个体需求的异质性,关注老年人同期群的身心特征,协助互助小组制定调适互助行为的规范,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互助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互助养老”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整合性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推动中诞生的医养康养相结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陆续推出与试点扩大,成效有所显现,但也存在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偏差问题。养老服务体系研究除了从需求侧考虑如何满足需求者外,还应该从供给侧考虑其成本、收益及其筹资系统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医养康养相结合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需求大融合,而应当兼顾服务与资金保障,借鉴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在建设多重服务有机组合的整合照料模式的同时,建立一个成熟的独立于医疗保险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对于养老服务体系持续运营至关重要,但在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难以持续的。由此可见,要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只能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抓好养老事业,是关爱老年人生命和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呈现出来,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宜老社区、养老养生、乡村养老成为主流,医养结合、养老养生、乡村养老养老等模式需求日益旺盛,催生了市场化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