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国战略竞争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中的权力分布和由权力分布映射出的国际权力格局的变迁?经济议题安全化、相互依赖的武器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的网络结构变化?基于UIBE-GVC-Indicators数据库、ADB-MRIO 2021数据库和GDELT大数据,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多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美战略关系、美国对中国的威胁认知、中美贸易摩擦等体系因素对以网络化相互依存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权力格局和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网络中心性和结构重要性的提升、美国的相对衰落、大国间相对权力的变化和各国间权力差距的缩小并未改变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中心—边缘”格局和“强者愈强”的幂律分布特征。美国在入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的强势表现及其在全球服务贸易、高科技领域中固有的、高度的结构重要性赋予了美国更多的强制性权力和将相互依赖武器化、经济问题安全化的权力基础。中美战略竞争与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结构性权力显著负相关,且对增加值输出国的负向影响要大于增加值输入国。中美战略竞争虽然没有弱化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度数中心性,却显著弱化了全球价值链的“中心—边缘”格局和部分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中介中心性。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贸易网络演变背景下,中国从亚太区域集团的外围成长为亚洲产业链的枢纽,俄罗斯则从相对独立的贸易模块到逐步形成“链接”欧亚的产业链格局。从价值链地位看,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出口中包含一定的国外增加值,而俄罗斯主要出口石油、木材等原材料,位于价值链的相对上游,其部分增加值包含于下游国家的出口中。中俄产业链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增加值贸易分析表明:近十多年来,中国出口和最终需求的国内增加值占比均有所提升,且对俄罗斯的增加值依赖较传统贸易指标提高;俄罗斯对外增加值依赖始终较高,且主要表现为对欧洲和中国的增加值依赖。当前,中俄贸易合作面临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及全球环境政策的三重影响,这些因素为中俄贸易合作带来机遇和挑战。预计中俄贸易将在逆境中曲折前行。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国际贸易和投资疲弱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总额为4522.1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中方顺差597.7亿美元,顺差额同比收缩27.8%.中国与越南和柬埔寨的贸易额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越南首次超越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的贸易额有增有减,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贸易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而与泰国贸易呈小幅度的增长,中泰贸易额首次超过中新贸易额,中菲贸易稳步增长.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与东盟的贸易均保持稳定的协整及关联关系.预测2017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具有较大的增长势头和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指数看,以水产为代表的初级产品是马来西亚主要出口产品。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之后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增速显著提高,原材料、种植、农产品加工是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重点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应积极承接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两国共建产业园区,并对轻工、建材、能源、原材料等具有优势和资源互补特征的产业部门进行重点投资。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4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呈阶段性持续发展,尤其上世纪90年代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紧密度不断加强。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无论是中国对马来西亚而言,或是马来西亚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都不断提高。双方政府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经贸关系,尤其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方的经贸关系将更上一层楼。同时,双方也应正视中马经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就中马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及中马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测算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产业内贸易,发现近年来两国贸易表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表明,中马两国相互交流水平对产业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收入水平差异缩小也有助于促进产业内贸易,但中国规模经济的扩大会降低中马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当前,中马两国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商品结构不合理,对双边贸易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中马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注重产品差异化,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7.
RCEP的签署为成员国的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基于TiVA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版),利用附加值贸易的方法测算印尼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并与RCEP主要成员国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机制。整体上看,印尼在GVC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但参与地位处于中游水平;制造业的GVC参与程度适中,参与地位较低,但呈上游化的发展趋势;细分行业中,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如电气及光学设备制品的参与程度最高,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如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所处的地位最高;中国是印尼整体和制造业出口贸易附加值来源第一的RCEP成员国。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是东盟区域内重要的经济体,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主要成员国之一。高度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新加坡深度嵌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体系,国际投资和贸易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新加坡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利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在新的全球价值链(GVC)分解框架下对新加坡的价值链活动和上下游主要经济体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新加坡的全球价值链活动高度活跃,并主要表现为投资驱动型价值链。投资相关GVC活动主要通过上下游均为跨国公司的生产模式进行,但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分工合作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步加深。新加坡的贸易和投资伙伴相对集中,上游经济体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日韩地区,下游经济体则主要包括中国、东盟和其他RCEP成员国,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探究新加坡价值链活动的特征及其上下游关系,对于了解RCEP协议下东南亚区域价值链的发展,优化中国与新加坡在RCEP框架下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一省  叶英 《东南亚》2011,(2):20-25
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共生状态。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虽有族群间矛盾,但两者已基本上形成彼此忍让、相互共处的局面。这种共生态势,主要表现在两者在政治上合作、经济上渗透和文化上交流。共生态在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权力结构变化和全球价值链展开的双重驱动下,亚太区域价值链的构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复杂特点。作为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一环,TPP的高标准规则将对既有的亚太价值链的贸易、投资结构和发展机制以及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需要以深化内部经济改革和参与构建亚太价值链的实践为基础,主动调整它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运行结构和状态,实现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对接。同时,中国应积极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尝试接纳和运行TPP达成的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而实现亚太价值链的机制融合。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本期设两个专栏。在“产业链价值链”专栏中,王金波的研究关注两个问题:大国战略竞争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中的权力分布和由权力分布映射出的国际权力格局的变迁?经济议题安全化、相互依赖的武器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的网络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宋效峰 《东南亚》2009,(2):22-26
政治稳定是马来西亚发展政策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在巫统一党独大条件下,马来西亚实行积极干预的发展政策,有力地介入经济及社会结构的重组。马来西亚土著的经济地位得到加强,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客观上有利于政治稳定。但是,执政党(政府)权力与经济领域的界限不清,财富分配政策不尽合理,也造成了一些不利于政治稳定的结构性问题。马来西亚的情况对于很多现代化中国家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是一个国家融入全球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能力的体现.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分析框架和实证研究工具,在分析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后的经济现状和结构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当下俄罗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全方位的实证考察.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俄罗斯全球价值链的能力提升存在着悖论,其突出经济主权安全、过度强调产品本土化、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的宏观背景下,本文对马来西亚汽车市场进行详细的总量和结构分析,指出近10年来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但泰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使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失去了在东盟的主导地位;而马来西亚政府推行的进口替代汽车产业政策和国民车计划直接决定了该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向。在实证分析部分,我们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测算发现马来西亚汽车产业不具备显性比较优势,通过恒定市场份额CMS分析得出2001—2007年间虽然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呈上升趋势,但竞争力呈自我弱化趋势。与泰国汽车产业的测算结果比较反过来验证了泰国政府及时顺应世界贸易自由化浪潮进行产业政策转变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UNCTAD-Eora全球价值链数据库,测算了拉美国家2006—2021年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其地位指数,从地区总体、国家以及产业部门三个角度入手,全面讨论了拉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拉美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地区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条件与可能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价值链重构“泛安全化”趋势上升的背景下,拉美具有地缘、制度和规则三重短期优势,并具备禀赋、产业和绿色三大中长期优势,近年来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得到了总体提升。但产业和国别异质性也开始显现,加勒比和中美洲多数国家及墨西哥受益较多,更多加入全球产业链下游;南美国家继续以原材料供应者身份保持在产业上游,但部分国家被边缘化的现象明显。中国应对拉美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受益的形势形成充分预判,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积极主动调整对拉经贸合作战略与战术。  相似文献   

16.
得益于廉价劳动力资源、优惠外资政策、中美战略博弈升级、中国国内经济转型等一系列国内外因素,越南吸引了大量产业转移,拉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角度来看,越南制造业的参与方式具有“一高三低”的特点:“高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低增加值”生产环节,“低端技术”部门比较优势突出,在高端技术部门的生产分工中被锁定在低端,产业向越南加速转移固化了其“低端锁定”困境。越南制造业当前高度依赖产业转移并深嵌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包括国内市场规模有限、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依赖外资、自主研发能力低和政府国家治理能力弱等多个方面。RCEP为越南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机遇,有增大越南出口并倒逼国内改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多年来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共同推动的RCEP,历经8年曲折谈判后终于尘埃落定.通过RCEP,中日两个贸易大国首次建立了自贸协定关系,双方市场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不仅开放两国重点关心领域的投资限制,进出口产品关税也将得到大幅削减,区域累计原产地规则以及便利的海关通关手续将进一步提高中日贸易便利化水平.未来,RCEP对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中日韩FTA推进、供应链产业链一体化、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将带来多方面影响,为此,应采取积极对策应对可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郑达 《东南亚纵横》2009,(12):87-91
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原因诸多,本文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中,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投资环境与两国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华商网络、华人文化的优势也是影响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双边经济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研究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潜力规模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利用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计算了贸易潜力。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流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双边贸易潜力,指出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双边贸易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方法,利用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增加值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第三国增加值的作用。研究表明,1995~2017年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增加值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同时亚洲经济体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增加值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加值,表明中国不仅已经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而且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产业的影响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通过承接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日益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并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是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产业转移日显重要。因此,中美贸易争端将会给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所谓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或者"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