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党执政制度属于国家政治制度范畴。科学构建政党执政制度是现代政党执政的规律性要求。现代政党执政制度有着客观性、系统性、根本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等多方面特点。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规则体系,对于健全与调适中国其产党执政制度,弥补其制度性缺失,实现党的执政理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加强党的执政制度建设,完善党的执政制度体系。应围绕完善执政的代表性机制,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增强执政的系统性思维,保证执政的有效性展开。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共产党在缔造新型现代国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形成了政党与国家相互嵌入、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协同推进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性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之间的相互促进为内在机理;以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执政能力和全面从严治党能力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统筹规划功能、系统推进功能和激励凝聚功能为互构联结的整体呈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同向同行的价值目标。三者共同彰显了中国特色治理框架下的独特互动逻辑。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得以实现,乡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乡村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乡村治理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统合能力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引领、组织嵌入、利益整合和价值塑造。“政党统领社会”分析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特质的生动呈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传统的总结与提炼,是对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性回应,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取得成就的内在机理,而且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它由作为多党合作制度价值基础的人民民主理论、实践基础的统一战线理论以及运行基础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理论,相互联系、有机组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基础的研究,不仅关系到我国多党合作立制之本,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之基,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郝丽  冯玉丽 《前沿》2023,(6):5-13
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是由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政府主导、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协同共治的政党领导型治理。在中国特色政治体系中,党内制度体系与国家制度架构具有共通性和强大的制度合力,党的制度和组织体系能够有效地弥合政府行政体系中科层制的短板与弊端。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也是国家治理的主导者,在各项事务中总揽全局负总责。建构健全公共危机治理的中国模式,必须依托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体系,解构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三维逻辑,即着力于从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政党间的关系、政党与政府关系的结构分析框架,探究在公共危机治理全过程中党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动员机制、党与民主党派的协商合作机制,以及党的领导决策与政府施策机制,深研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以期全面科学推进中国特色公共危机治理机制、能力与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正人大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根本任务,在行使国家职能中,以民主形式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必将极大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也将为人大制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机遇。人大必须积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更加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民主化、法治化、效率化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党内民主建设的意义决不限于共产党自身,必然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价值取向,也是推进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有效的制度形式。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和相互监督的关系,揭示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发展党内民主对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多党合作中的政党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玉靖 《前沿》2012,(3):41-44
党政关系是指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党政关系是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推进党政关系科学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和趋势。根据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制度化保障党政关系科学化,关键要建立健全能够规范党与人大关系、党与政府关系以及党与司法机关关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治理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变迁就是在党的引领和推动下展开的。这一过程以党政社关系的演变为扭结,历经党建国家、党改造整合社会、党领导社会管理、党领导社会治理四个阶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了政治与社会前提,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培育了多元治理主体,完善了治理体制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一是以党的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二是以党的组织机制与队伍优化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四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之乱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凸显了政党在21世纪的独特价值。从政党文明史视角进行新的学理审视,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现代政党政治肇始以来,世界政党发展主题先后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分别是18世纪的政党发生论、19世纪的政党功能论和20世纪的政党发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方略和实践凸显了政党在21世纪的独特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在观念层面开创政党文明新形态,在实践层面提升政党革新新境界,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层面打造政党治理新气象,在政党—国家关系层面引领政党发展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回应和超越了西方的政党崩溃论、政党衰败论和政党无用论等主题,引领世界政党发展主题在21世纪走向政党价值论,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政党发展主题的第四次大转变,而且为构建世界政党文明新形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目标治理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建构能力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有正确方向的接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不断胜利的根本保证,谋定而后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意愿提出奋斗目标,并为之接续奋斗实现既定目标。从组织、价值、制度等维度研究党的目标建构能力,对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党通过党建的民主化、亲民化、制度化,是政党获取民意合法性和社会认同度的重要路径。与西方国家政党党争中的"制度消费"角色不同,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中扮演着"制度建构"角色。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提出并推进"制度治党"的价值选择,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规范党员干部言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制度治党富含从严治吏、依规治党、制度管权的政治诉求。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再到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逐步生成的"制度治党"价值选择,其推进路径离不开完善治党制度、培育党纪信仰、夯实民主决策和全面从严治党,让制度治党生长为党长期执政的纪律信仰、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章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四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五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六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国家治理现代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动改换了中国的政治生态,构成中国共产党崭新的执政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内涵着党执政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执政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建设,既要考量政党自身的发展,更要考量国家建设的规律,党的执政能力要素与国家建设规律是内在统一的关系。科学、民主、法治是世界现代潮流的集中体现,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应该围绕这三个核心要素实现现代化对接。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出发,继续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证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统一战线》2013,(5):73-73
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衡量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谭婷 《思想战线》2023,(2):19-28
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必然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逻辑。党建引领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新时代治理导向和实践路向为指引,注重运用共同体思维,在深入分析当前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精神困境、融合困境、行动困境的基础上,着眼坚定人民立场、强化领导核心作用、注重文化价值引领、坚持学习型政党本质四个方面,坚持以师生为本实现源头治理、构建“一轴多元”大学治理格局提升治理合力、树立新时代大学精神激发治理活力、推进大学改革创新增强治理韧性,创新推进大学治理共同体建设,切实提升大学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观点     
《中国统一战线》2014,(5):79-79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内在契合的。从政治价值上看,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本质的同一性,都是追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政治主体上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领导的一元性,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政治制度上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发展的互促性,1989年以后党的一系列关于多党合作的文件使得政党制度的运行逐渐地融入到国家制度体系的运行之中,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催生的协商民主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民主发展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特定国情出发,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探索中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百余年的发展,标志着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孕育而生,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日益完善,丰富了参政党理论和实践,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国际形势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国内背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还需进一步发展,以应对新挑战新问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加强多党合作制度供给,增强参政党履职尽责的能力,推动政党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不断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以提升其国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