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和政策举措,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内容丰富的民生理念。这些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民生理念作为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确保党和国家民生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系统研究分析这一理念的理论根源、社会实践背景,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习近平关于民生问题论述的科学含义,把握其精神实质,确定新形势下民生保障、民生改善的工作内容,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工会博览》2022,(29):11-13
<正>“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内在要求,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抉择。习近平从执政理念、目标任务、执政基础、政绩观、评价标准、群众路线等角度,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牢记根本宗旨、践行初心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谋划发展,站在人民立场深化改革开放,着眼人民美好生活改善民生,突出人民利益导向加强制度创新,牢牢植根人民、夯实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22,(36):38-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连日来,记者在一线调研采访时了解到,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各地城乡社区积极行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社区工作实际相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社区群众最关切的事情着手,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相似文献   

5.
张薇薇 《工会博览》2023,(16):25-2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既指明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总体战略方向,也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如何更好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居住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保障房服务企业重要的使命与职责。北京保障房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保障房中心”),原为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新举措令人关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民生清单"既强调纾困兜底,又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诸多百姓生活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在"民生清单"里得到正面回应。就业: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予以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就业政策,一是聚焦稳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二是拓渠道: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7.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围绕社会治理主题,习近平民生建设思想的基本线索体现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三种感受"的实践工作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相互联结、相互促进,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另一方面也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治理领域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为人民民主不懈奋斗的成果。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争得人民民主,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根本政治和社会条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人民民主,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根本制度保障;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人民民主,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正确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升华人民民主,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崭新局面。在厚重的民主发展历史逻辑基础上,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对于深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于走好新时代新的赶考路、确保中国共产党永久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对于应对“美式民主”挑战、充分释放中国民主的巨大优越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目标;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推动共享发展的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新理念;关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战略;关于社会保障可持续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上述思想构成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促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网约配送员、直播销售员、电子竞技员、短视频博主……随着线上经济迅速发展,一批紧跟互联网发展进程的新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入职。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示的新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催生的数字职业;二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要求下涌现的绿色职业;三是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的新职业。  相似文献   

11.
改善民生、推进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奋斗理想和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问题取得巨大改善,人民经济、政治、教育、医疗等权利和资源日渐丰富,但仍存在不少亟需改进之处.当前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推进我国民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共享发展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必须以社会主要矛盾为新依据,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辩证运动及其引起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分别构成了共享发展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现实依据。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应赋予共享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目标,应坚持通过共享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三八”节期间,公交集团公司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工作大局,以“纪念百年‘三八’——建人民群众满意公交、创美好生活、展女性风采”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14.
民生:始终是古巴党和政府的要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革命胜利后的近50年里,古巴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积极解决就业问题,人民得到了实惠,从而赢得了民  相似文献   

15.
田磊 《南风窗》2010,(7):38-40
各种各样的民生数据都可以佐证,作为一个整体,西部在过去10年与东部以及整个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高速增长的GDP并没有直接带来人民生活福祉的改善。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上说:"关键就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何促进当地老百姓致富,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望 《当代世界》2010,(9):61-62
切实解决与改善中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于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校园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引发社会热议也不断增多,甚至会导致人们对社会安全的恐慌,成为社会矛盾加剧的又一诱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对于受欺凌者的家庭而言,校园欺凌使得他们的美好生活蒙上阴影,欺凌行为多发的学校往往教育资源不足,这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民生为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相似文献   

19.
梁英 《当代世界》2008,(7):37-39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古巴共产党是整个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作为执政党,古巴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相比更为艰难。一方面,近在咫尺的美国加大了对古巴的封锁与“和平演变”的力度,采取种种手段分裂古巴共产党,企图彻底颠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古巴失去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依托。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古共何以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维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最根本的原因是古共注重改善民生,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古共在改善民生方面进行的大量探索,也为中国当前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9个字,字字千钧。从2013年至2017年,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这份承诺的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