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敏 《工会博览》2022,(5):54-55
<正>“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候,京城的那个冬天特别冷,我穿着灯芯绒的红色小棉袄,拿着一首描写冬天的诗句问妈妈,妈妈用写字台上的英雄牌钢笔工工整整地抄了下来,围着火炉与我一起朗诵……”这是张弦记忆儿时学习诗词的印象。彼时的她沉迷于阅读唐诗宋词,经常会拿着一首古诗词去问父母如何解释。“那时候,父母似乎也没有给我讲明白太多的典故与诗意,只是纵容着我稚嫩的好奇心与无限的兴趣,无论是诗中的悲壮伤感还是情真意切,我似乎与懂与不懂也没有那么真实地认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相似文献   

2.
佚名 《法制博览》2011,(7):18-19
按照惯例,一个国家只能有一首国歌,可是,在我国的民国时期,竟然出现了四首国歌。1912年元旦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当时,蔡元培任教育部的部长,他立即发布公告,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征集国歌。1912年的二月,国歌就在临时政府的公报上发表了出来,这首国歌的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是民国时期的第一首国歌,虽然还有些稚嫩,却洋溢着当时的中国人民对新生的民主共和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郦波 《法制博览》2008,(23):14-17
“扬州瘦马”柳如是 柳如是,原名杨爱,“柳如是”的名字,是这个女孩子给自己取的名字。 听起来,这个名字很美,也很女性化!但其实原来的意蕴倒不太符合女性。这个名字的典故出自辛弃疾的一首词,叫《贺新郎》。这首词上阙的最后一句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如是”的名字就取自这句词。  相似文献   

4.
1968年我出差回北京,我的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突然跟我谈起了“伍豪事件”。那时候“文化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据说,有一天红卫兵小将翻出了上海20世纪30年代刊有“伍豪启事”的旧报纸,就把这张报纸送到了中央文革小组江青手上。当时江青正想整我伯父而愁找不着“黑材料”呢,一见这张旧报纸如获至宝,便意欲借此事,谋害伯父。  相似文献   

5.
庄亭 《法制博览》2009,(19):30-31
二十多年前,我在单位图书馆积满灰尘的书架上,翻到了一本路工先生编的《明代歌曲选》,其中有一首小曲《玉抱肚&#183;官悟》,引起了我很大兴趣,特别是最后几句,至今还记得:一边是富贵荣华,一边是地网天罗。忠臣义士待如何?自古君王不认错!这几句小曲,大概是作者在替谏官发牢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本人对君王的看法。最后一句“自古君王不认错”,给我的印象最深,多年来总是盘桓在我的脑际,  相似文献   

6.
我本来对“艳照门事件”毫无兴趣。顺便说一句,我对眼下层出不穷的“某某门事件”一概反应冷淡。但在这信息高度畅达的年代,我觉得我这一介微民,有时就像是夏夜一盏辉煌的街灯,哪怕我谦虚地站在某个死角,也会有无数只携带着各种信息的蛾子朝我身上乱撞,想躲都没处躲。比如这个“艳照门”,就简直是一个硕大的飞蛾老巢,它释放出的情色信息以及各路英雄好汉的评论,充斥于媒体,流传于街谈巷议,只要人睁着眼睛长着耳朵,就不能对陈冠希、阿娇、张柏芝、Maggie Q这些明星的精彩表演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7.
二十多年前,我在单位图书馆积满灰尘的书架上,翻到了一本路工先生编的《明代歌曲选》,其中有一首小曲《玉抱肚&#183;官悟》,引起了我很大兴趣,特别是最后几句,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8.
吴非 《法制博览》2009,(16):74-75
上个世纪80年代“普法”,学校开始重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安排了课程,写进了教科书。20年过去,社会的法治文明有了明显提高,这就更使我觉得校园的法治教育环境落后了。如果我们能客观冷静地思考,能不带偏见地分析问题,可能会发现:如今的学生从早到晚都在违法乱纪的环境中生活。  相似文献   

9.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7):F0002-F0002
二十世纪末叶。我曾做过写情书之类的把戏。不知道从哪里抄了这首《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相似文献   

10.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这是罗大佑的《童年》,他老人家生于五十年代,能有如此浪漫的童年,可比我这70后精彩多了.我记得当初我考上重点初中时,我听同学说我所在的小学学校要奖一块电子表.我美滋滋地打电话回家报喜,母亲立刻将这一讯息广泛发送. 后来没奖手表,只是奖了一支钢笔.假期我回家时,却发现整个街坊的人都知道我得“电子表”了,无论我走在哪儿,大叔大婶大爷大妈小侄小妹只要见到我,都要跑来看“电子表”,在80年代,那时候电子表还是稀罕物.搞的我自己都跟“金人”儿似的.但问的人多了,我就烦了.一回家,我就向母亲抱怨.  相似文献   

11.
段子     
我在江湖上浪得虚名,熟悉的人都说我善讲段子。别人讲段子多是编的,我讲的其实多是真实的。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某领导诗兴大发,欣然命笔赋诗一首:看见床前明月光,怀疑地上起了霜。抬起头来望明月。低下头去想故乡。秘书听了,激动不已,说领导这诗写得太好了,比李白的诗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祁建 《工会博览》2005,(6):27-29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首《老鼠爱大米》唱红了大江南北。在金钱这锅最重要的在"大米"面前,3个曾经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朋友如今却反目成仇--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民间,传统的过年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腊八开始,便进入了过年过程,有备年、迎年、接年、守岁、元旦、送年等内容的习俗。今儿,就让我们从古诗词中去追寻一些古代人过年的习俗——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这是明朝诗人李先芳写的一首《腊日》诗作,诗中抒发了积雪寒风席卷之际,和和气气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诗中"腊日"即指今日的"腊八"。那么,  相似文献   

14.
李晨 《当代世界》2010,(8):68-69
2010年7月31日,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前会长、顾问丹羽宇一郎正式来华赴任日本第十二任驻华大使,这既是日本继20世纪50年代任命民间人士担任驻美及驻法大使以来时隔半个多世纪再次由民间人士出任日本驻主要国家大使,也开创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由民间人士担任驻华大使的先例。这是菅直人6月份接替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做出的首个外交领域重要人事调整,  相似文献   

15.
《工会博览》2023,(9):47-48
<正>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形成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光荣传统。前有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的劳动故事广为流传,后有《悯农》《观刈麦》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深刻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劳动的尊重和认同。本章以传统劳动文化为线索,精选了古诗和格言,并延伸了蕴含在古代劳动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以期为新时代劳动教研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23,(3):26-27
<正>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形成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光荣传统。前有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的劳动故事广为流传,后有《悯农》《观刈麦》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深刻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劳动的尊重和认同。本章以传统劳动文化为线索,精选了古诗和格言,并延伸了蕴含在古代劳动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以期为新时代劳动教研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7.
《工会博览》2023,(6):26-27
<正>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形成了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光荣传统。前有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的劳动故事广为流传,后有《悯农》《观刈麦》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深刻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劳动的尊重和认同。本章以传统劳动文化为线索,精选了古诗和格言,并延伸了蕴含在古代劳动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以期为新时代劳动教研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8.
牛郎要离婚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8):67-67
牛年是我的本命年,却偏偏从织女那里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银河边的广大喜鹊,纷纷失业下岗,回乡务农去了,鹊桥工程至今还是个烂尾工程,你说,这事怎么办,叫人着急不着急?想想这事,我就一肚子气,都什么年代了,还叫我们夫妻两地分居,一年只能见一次而,  相似文献   

19.
谁的钱?     
90年代的工厂,厂里有个叫“我”的科员。有科员就有科长,早在进入90年代之前,他的上司——科长就把他当时储蓄了整整一  相似文献   

20.
文人的舌头     
文人的舌头是惹祸的根苗,也是谋生的工具。姑不论众多三家村学究,私塾的教书先生,无日不赖这根舌头为自家换取衣食,就是那些混到庙堂之上的士大夫,无论晋升还是保级,舌头都是离不了的。我们曾经有过游说得官的年代,那时候的张仪,在被人暴打一顿之后,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舌头还在吗?有了舌头,就挡不住人家滔天的富贵。后来得官之途改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