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拔干部要注意“社会公论”陈金琦党的十四届四中主会《决定》指出:选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要广大选拔任用领冒干部工作的民主。无论选任任是委任、聘任颔导干别都要走群众路线,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或民主评议,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这是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过程,提高选拔...  相似文献   

2.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精华。"在选人的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能感情用事。""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共有政绩的人。"①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阐明了新时期选拔干部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亦即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但近年在贯彻这一原则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把这一原则与党管干部原则对立起来,认为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会削弱党对于部工作的领导;有的在实际操作中把这一原则绝对化,或片面化,认为群众公认,就得完全按得票的多少,决定取舍;还有的认为,群众公认的概念不清,操作性不强,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林学启 《桂海论丛》2008,24(3):33-35
党的十七大把群众公认原则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准则之一,是因为群众公认原则首先建立在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同时也汲取了西方文明的一些思想,特别是肥沃的民主思想。人民主体性是群众公认成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价主体的根本依据;集体决策理论是群众公认成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价主体的合理内核;政治参与是群众公认成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价主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向、原则、标准和价值取向。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同和  相似文献   

5.
从何知“公论”申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一重要规定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但我们时常听到组织人事部门同志反映,有些人在考察中德才表现,工作实绩都不错,但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不...  相似文献   

6.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事关党的事业的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也是组织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在考察、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中一定要注重社会公论李贺明社会公论也叫社会公认,即以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和是非标准为基础,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价。一般来说社会公论对人或事的评价,是真实全面,准确可信的。在考察和选拔领导干部中注重社会公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在...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鼓励、动员、支持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反腐倡廉的实践反复证明,要想有效地遏制和逐步消除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没有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是...  相似文献   

9.
梁燕 《时代主人》2007,(9):39-39
公开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前提。没有公开,人民群众就没有对政治事务的知情权;没有知情权,人民群众也就不可能有较高水平的政治参与。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要向社会公开,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确保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符合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把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群众参与和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面前的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认识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努力形成科学的、充满民主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局面的出现,使社会利益群体逐渐趋向多元化,人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见越来越强烈。新的形…  相似文献   

11.
群众公认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切实贯彻这一原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建立和形成新型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的重要途径。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必须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必须在推荐上突出群众性。充分让群众参与推荐是保证选好用准干部的基础。为了扩大群众在推荐中的参与面,近几年,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1995年滁州市全椒、定远等县组织县直各部委办局和乡镇党政正职民主推荐县级后备领导干部。1996年,通…  相似文献   

12.
影响干部威信的几个非工作因素王教法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社会公论的好坏,不只来自工作实绩,也来自非工作因素。非工作因素就是指干部个人的外观形象、素质修养、生活作风、家庭环...  相似文献   

13.
王立平 《群众》2008,(10):61-6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并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八字方针“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机制,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拓宽民主渠道,改进参与方式,进一步落实广大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14.
必须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命题之,中国共产党要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中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社会转型条件下形成的弱势群众的现实利益;同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提升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反腐败工作,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干部工作原则,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观点。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主体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吸取人民群众智慧;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改革社会体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朱民 《群众》2014,(8):37-38
<正>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核心是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重点是诉求表达受理、矛盾纠纷调处和社会权益保障。因此,社会治理创新问题,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创新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大力推动社会治理方式转变。近年来,徐州在加快推进经济  相似文献   

18.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注重社会公论何耀明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卫作中重视社会公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在建立社会卞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社会公沦,高度重视社会公沦,科学运用社会公论,对于选择优秀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它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发生失误也能得到有效的纠正。”而用人决策历来是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的重要决策,是关系全局的大事。那么,如何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地运用到用人决策中去,确保用人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从而广辟知人渠道,为党组织用人决策打下坚实基础,在用人决策中我们应注意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高山 《前进》2008,(3):14-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党的十七大对选人用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多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直在致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选人用人原则到选人用人程序、方法都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选人用人在由传统的经验型选人用人向现代科学型选人用人转变,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转变,由注重选用结果向同时注重选用程序和选用制度转变。但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过程中的“民意失真”问题、选用考察的“流于形式”问题、选用结果的“人岗不相宜”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