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台湾民众纷纷通过不同方式,深情缅怀中山先生丰功伟绩,表达他们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他们细数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深厚渊源,感念中山先生当年对台胞的深厚感情,并冀望以中山先生为媒,深化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23)
正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前后,台湾民众纷纷通过不同方式,深情缅怀中山先生丰功伟绩,表达他们对中山先生的景仰和追思之情。"你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吗?对了,中山博物院。"台北"国父纪念馆"前副馆长曾一士说,"因为它是在1965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的。"曾一士说,出于对中山先生的崇敬,台湾很多地方有中山先生的塑像,几乎每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系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人(现名中山县),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少年时代正处清朝末期,吏制腐败,国家贫穷,人民生活困苦。中山先生目睹国家被西方列强侵占,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因此立志推翻满清,振兴中华。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山先生以崇高之理想,开创民主共和之愿景,冒险犯难,鞠躬尽瘁,不惜竭其毕生之力。中山先生奔走国事,凡四十年,精诚无间,尽萃于斯,满清不能屈其身,穷途困苦不能移其志,心之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回,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卒底于成。中山先生肇建民国不…  相似文献   

4.
他为实现国家的统一而献身──孙中山先生晚年的爱国事迹黄文雅团结统一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基本条件。我才近代无数爱国志士都为之奋斗牺牲。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1,J、中山先生是其中的代表/.物。中山先生一生都为谋求民族解放、国家统一而奔波操劳,可谓鞠...  相似文献   

5.
方国瑜先生     
<正>追随先生1953年秋天,我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就开始了与先生的师生缘。记得第一次见先生是在入学不到1个月的时候,我和杨世强、李近春、和世杰等同学一起去拜望先生。先生住在云大北院两层楼的红砖房中。先生刚进50岁,着中山装,清瘦但很精神,一位地道的学者。先生知道我们是丽江的学生,非常高兴,得知我和  相似文献   

6.
我为中山先生守灵□左治生口述朱小鑫撰文现已是银发飘逸的左治生先生是西南财经大学教授。71年前,他曾为中山先生守灵护灵。谈起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幕,他仍十分激动—92岁高龄的左治生先生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我在江西九江中学(其前身为濂溪书院)读书。我经两位留日教师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并剪了辫子,立志改革。辛亥革命之际,我参加了江西军都督李烈钧部宪兵团,廖伯琅为团长。后来,李烈钧成立了秘书团,廖就推荐我到秘书团任秘书。辛亥革命以后,我同中山先生见过五次面,每次见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山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1924年,孙中山在与宋庆龄合著的《建国大纲》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设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80年前,中山先生正式提出“京唐大港”、“泛亚铁路”、“三峡大坝”、“重修运河”四大主张,气吞山河,石破天惊。1925年,中山先生北上议和,因肝癌不治不幸逝世,抱撼终身。80年后,先生宏大的经济主张与政治抱负,正由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步实现着。  相似文献   

9.
丁弘 《同舟共进》2011,(5):60-62
认识中山先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今天还在继续着。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山先生等先辈在一百年前推翻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如今,“共和国”已是我们这个民族经过理性思考后得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7,(3):70-74
“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竞之业”,孙中山在遗书中这样表达他的遗憾。伟人辞世后,乱世依旧,兵荒马乱的北平,只有碧云寺这个小小的角落维持了安宁。数名国民党卫兵在寺内住下,守卫孙中山的身躯。直到4年之后灵柩移出。孙中山第三次到北京,前后只有七十多天,时间是很短暂的。但那毕竟是他走完生命最后旅程的地方,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中山先生1912年来碧云寺时亲手扶植的九龙柏现已郁郁葱葱。2006年4月15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碧云寺种下一株白皮松,并题下“青山有幸伴中山,同志无由忘高志”。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十二日在北京中山公园参加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仪式,默哀时不禁想起五十九年前我在金陵大学上学,教务长美国人塞维奇不独不允中山先生逝世日放半日假,  相似文献   

12.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已經七十週年了。作為一個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的戰士,我懷着極其崇敬的心情,緬懷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囘顧中國革命走過的道路,更深刻地感到作爲真正的三民主義忠實信徒,對完成孫中山先生遺志所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我站在孫中山先生故居陳列館的第二展覽室裹,懷着一種景仰之情觀看着中山先生留下的墨迹。在那衆多的題詞中間,這一幀墨寶以其樸素而光輝的內容,牢牢地吸引住我的視綫:‘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相似文献   

14.
中山先生出生在广东,幼年时生活、学习在广东,民国建立后曾三次在广东组织政府,他最光辉的晚年又是在广东度过的。因此,中山先生对广东有特别的感情,他曾写过《告同乡书》、《告广东父老兄弟书》,表示他对广东人民的关心和眷念之情。为什么要研究孙中山?一是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二是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三是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四是因为他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孙中山领导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他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个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承认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而他自己则是人民的公仆。当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又继续领导反对袁世凯,反对北洋军阀,组织护法军政府。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中山先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能和共产党紧密合作,这在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是孙中山先生浩气长存、精神不朽的长眠之地。3月12日上午,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在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上午9时,参加拜谒的各界人士首先在博爱坊前合影留念,随后拾级登上陵顶祭堂,在中山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古旧书业的姻缘,我与著名记者、作家萧乾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平淡而真诚的往来,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先生对文化、对晚辈的古道热肠。先生辞世将满一月,我的念叨就算是对先生持续不已的一份怀念吧! 1992年的一天下午,中国书店的师傅为萧乾先生寻觅到几部他本人的早期著作,于是我有幸借送书之机第一次来到木樨地路北楼宇中那间拥挤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近代化先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和政纲。他把"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作为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并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孙中山先生虽没有在大连留下足迹,但对俄、日侵占的大连地区十分关注。辛亥革命时期曾任命二位大连籍革命军将领;1923年时为大连中华青年会会刊《新文化》创刊号题写"宣传文化"题词。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大连市以"中山"命名的街道、广场、公园和行政区有4项,在东北地区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缅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着特别的意义。一百年前,中山先生高举民主旗帜,领导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为中国人民最终获得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人民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9.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127-132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为谋共和,中山先生来到北京。1924年为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次年逝于北京。北京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孙中山的遗迹为千年古都增加了几分厚重与光彩,遍历孙中山蓓京旧迹,有很多取的流光碎影。  相似文献   

20.
有幸认识吴敬琏先生,是缘于为顾准先生作传。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顾准母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晚辈学者,我通过顾准胞弟陈敏之先生的介绍,专程赴京采访吴敬琏先生。无论在何种场合,吴先生总是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