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一种行为方式,"法治"在一个国家的实现被认为是融入国际社会的先决条件。然而什么是"法治",怎样才是真正的"法治",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把"法治"视为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个表现过程是切入"法治"的一个新视角,也就是说从思维到行为的这么一个连续的过程是"法治"精神的表现,这就是行动中的"法治"。  相似文献   

2.
将"合理性"要求从民法引入行政法,乃是人类法治的一大进步.从此,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仅被要求合法,同时被要求合理,行政法的两大原则即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由此被确认.合法性原则高于合理性原则,后者只是前者的补充,这乃是当今大多学者有关两大原则之间关系方面的一种观点.本文在挖掘"合理性原则"渊源与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性"高于"合法性"的主张,并认为这有助于中国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  相似文献   

3.
"和"与"争"分别是中西方法治价值选择的基点,不同价值基点的认可,使中西方做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法重"德治"、"民本"、"无讼"、"等级有序",而西方传统法注重"法治"、"人本"、"正义"以及"人人平等",这最终促使中西方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法律文化,并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法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均衡型法治"与"新市场经济"的中国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性的视域中,市场与法治具有深刻的经济关联.在东西方文化中,市场与法治在社会经济结构中都进行着非均衡的"博弈".相对于古典中国的"真理型法治"与近代西方的"方法型法治",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稳妥兼采众长的新型法治."均衡型法治"以其独特的双层经济内蕴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入世"后中国"新市场经济"之路的灵动指针.  相似文献   

5.
"法治"(the rule of law)与"依法治国"(the rule by law)的根本区别在于所依之"法",仅仅用"of"和"by"两个字无法将这两种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区别开来."the rule of law"不能涵盖"法治"的内涵,"法治"的英文表述应该是"the rule under natural law".  相似文献   

6.
"法治"释义     
什么是我们要实现的法治即法治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是法治建设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理论界将"法治"等同于"依法治国"或"依法行政"给法治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法治不仅仅是"依法治国"或"依法行政",还包括"市民社会自治","市民社会自治"是现代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法制理论,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开创性地提出在法制建设中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实行依法治国。这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并存,两者虽有矛盾,但在法律领域则意味着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程度的融合,全球法治化与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俨然存在.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法治的民间化障碍"正成为对抗"法治全球化"的巨大阻力.调和这种矛盾的最佳选择是运用"和"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构建强调"和谐"的现代化法治社会,这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当代的回归,也是融合异种文化后的创新,为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4日,是第三个 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当天,我 省1万余名法律工作者、志愿者深 入社区、企业、学校和农村,结合当 地实际情况,围绕"依法行政,公正 司法,为海南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 环境"这一主题,举行了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深 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中始终受到"过分依赖政府主导"的错误思想指导,整个环境法律体系均突出表现出典型的"管理型法制"特点.这一现象如不能及时纠正,将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法治"轨道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3.
免与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种适用于官吏犯罪的规定,它们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然而,两者在性质、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法律后果上均有共同点和差异之处,笔者在此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理性和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笛卡尔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不满"理性"和"理性主义"长期以来被其独享和滥用的局面,尝试和寻求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通过对理性的重新表述和在理性主义之前加修饰语的办法,从逻辑层面上将这两个术语加以提升,区分出滥用理性的"建构理性(主义)"和有效利用理性的"进化理性(主义)",为自发生成的进化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提防个体自由遭受源于建构理性的计划和极权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从文明共享的角度来看待法律移植问题,是一条有益的途径。但是如果不理清文明共享的“认同”、“认异”问题,则不可能对法律精神有深入的理解,亦不可能对法律是否可以移植以及如何移植的问题做出合理阐释。在法治中国的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深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
“熟人”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伴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亲缘、地缘基础上的自由的稀薄的人际关系,以习俗型信任为特征。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受到契约、物和物化了的社会设置所中介了的间断式人际关系,它以契约型信任为特征。后工业社会也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但是,由于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人际关系将是一种自由稠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所包含的是合作型信任。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跨越工业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式,自觉地促进后工业社会人际关系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