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由此可见,加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国以民为基、党以民为源的深刻含义,表明了我党从严治党,取信于民的坚定信心,要求全党同志牢牢记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作为执  相似文献   

4.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一切工作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要求,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决定事业的成败。人民群众看社会是否和谐,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如此,人民群众就拥护;反之,人民群众就反对。因此,充分认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对于完成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事业胜利之本。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说到底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离不开人民群众。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好的形势,就必须进一...  相似文献   

7.
始终坚持并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千方百计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保证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新形势下能否继续践行好党的宗旨,关系到党的命运和民族未来。我们党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这个论断精辟阐述了脱离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带来的极端危险性,对增强全党同志的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相似文献   

10.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与群众同甘共苦 ,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 ,凌驾于群众之上。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密切联系群众 ,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 ,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 ,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 ,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 ,就一定要失败 ,就会被人民抛弃。”我们…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只有充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以巩固和加强。同时 ,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干部的基本功。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  相似文献   

13.
回顾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理念;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强大政治优势,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提供了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在当前世情、国情、政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领导干部必须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反复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领导同志,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安全、发展和  相似文献   

16.
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巩固与否,检验的惟一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程度,而人民群众的拥护程度,又取决于自己是否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如不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失去了民心,就丧失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坚持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基石。一、坚持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历史作用,始终是与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先进在哪里呢?最根本的,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事业,甚至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都在于这“三个代表”。什么时候坚持了“三个代表”,我们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文化观、价值观,概括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了党的根本任务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联系,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七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忠实地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结合部门工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以巩固执政基础为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执政基础既包括社会制度,更主要的是指群众基础,也就是依靠谁来执政和为谁执好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执政基础稳固与否将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拥护度和支持度。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就是因为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关键是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执政的支持和拥护。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