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青团》2024,(5):75-76
<正>团成都市成华区委锚定“青年在哪里、共青团就到哪里”的工作目标,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全国试点为契机,探索实施“两企三新”团组织建设“三聚”工作机制,推动建成“两企三新”团组织344个、覆盖青年3000余人,推动形成分类指导、分级引导、分门辅导、分层督导、分项疏导的工作闭环,全面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青团》2023,(6):45-46
<正>近年来,团江西省委下大力气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坚持机关改革、基层改革和团属社会组织改革“三线协同”发力,有效增强全省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童心港湾改革项目获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县域共青团基层团组织改革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5个县区获评全国优秀;团属社会组织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06,(5):F0002-F0002
昆明机场集团公司团委在集团各级团组织中实施“云岭青年先锋”工程,切实加强团的建设,增强团组织的整体战斗力,着力把团组织建设成为优秀青年的示范群体,提高团员青年的素质,全面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在集团党委、团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昆明机场于3月22日至3月25日,组织60名基层共青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委托“香港捷成国际顾问有限公司”进行青年团队成长培训。  相似文献   

4.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为党组织培养和输送优秀青年是党团组织的共同任务。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视角,坚持党建带团建,使民办高校共青团建设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应坚持“党建带团建”,把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点,通过三结对一创争活动的开展、团组织队伍建设、活跃基层团组织活动,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各级团组织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民办高校党团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F0004-F0004
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是共青团中央、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在西南大学设立的一个基层团组织。现下设36个二级团组织,其中33个学院团委,7个荣昌校区团委、7个国防生团委、7个含弘学院团总支。校团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研究生团建工作部、社会实践部、学术科技部等部门。  相似文献   

6.
基层共青团直接面对广大青年,但同时其力量和建设又相对薄弱。研究新疆南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与问题对维护边疆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重点剖析南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重点分析当前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以期找准党政关注、青年需要和共青团力所能及的结合点,从而切实推动南疆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克乾 《当代贵州》2022,(25):66-67
<正>“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高校共青团要牢牢抓住共青团发展的历史机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更好地把学校青年师生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推动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青团》2023,(5):45-47
<正>杭州共青团坚持党建引领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各级团组织、团属社团、青年社会组织以及各界青年坚定不移往社区走,让广大青年有机会、有能力、有动力、有方法、有保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造集项目落在基层、资源送进社区和人才梯队培养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让“团旗在社区舞动、团徽在社区闪耀、青年在社区建功”。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青团》2023,(18):27-28
<正>探索背景鄞州区江城社区拥有3万多的“潮汐青年”,分布在楼宇、商圈、住宅、学校各领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前,许多青年游离于属地团组织之外,存在“青年多却联系不到”的现实问题。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以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团组织联动,五条路径找寻青年,最终将各领域、各单位、各群体的青年凝聚起来。  相似文献   

10.
郭琴 《世纪桥》2013,(11):93-94
共青团组织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能有力的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团建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如“团”的概念被弱化;团组织工作方式落后,开展的活动没有吸引力;团干部队伍工作能力欠缺等。本文就目前高校基层团建面临的困惑,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9):8-9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广大青年学先进、争先进,立足岗位作贡献,是共青团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落实党对共青团要求,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光荣传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青团》2023,(12):67-68
<正>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共青团要坚持夯实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提升青年群众工作能力”。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贴合青年需求、精准服务青年成为摆在各级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对此,团天津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谁能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谁的工作就是做得好”的重要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中建设高品质生活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共青团是个有组织的革命队伍,每个共青团员对于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都必须认真负责地去完成。团章规定,要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员,除了具备一定的入团条件外,还必须“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且在其中工作”;又规定,团员有义务“完成党和团组织所交给的任务”。这里所说的“工作”和“任务”,应当将团组织分配给共青团员的社会工作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新考验,市场经济发展衍生价值多元化,高等教育和高校内部的改革带来新环境、新要求。本文从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应着重创新的四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共青团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柳州共青团坚持抓好团的基层建设、推动团的组织力不断提升,在开展全市共青团基层建设整顿攻坚行动的基础上实施"基层团建深化年"方案,全面助推基层团组织活力加倍。巩固优化,筑牢基层团建"底子"以"新"助"兴",统筹村(社区)团组织换届。  相似文献   

16.
<正>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是共青团中央、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在西南大学设立的一个基层团组织。现下设36个二级团组织,其中33个学院团委,1个荣昌校区团委、1个国防生团委、1个含弘学院团总支。校团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研究生团建工作部、社会实践部、学术科技部等部门。西南大学共青团是有着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先进青年组织,始终坚持紧跟党走,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在西南大学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西南大学共青团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关照青年实际,以育人工作为根本,以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为两大战略任务,在基层组织建设、团干部建设、分类引导青年、青年就业  相似文献   

17.
张喜山 《奋斗》2014,(8):22-22
正一、精准定位,共青团组织践行群众路线应首当其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全党意义重大,对于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意义也更加深远。首先,基层团干部是青年群众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青团》2023,(7):29-30
<正>基层组织是共青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建设是共青团履行自身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团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共青团以党建引领,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成立领导小组,组织专题学习,开展全面部署,建立分组包片制度,不断提升各级团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以极大的决心、力度和韧劲狠抓团的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必须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简称“三力一度”),才能成为党的合格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全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全团持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政治引领力,不断团结引领广大青少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夺取新时代伟大新胜利。  相似文献   

2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F0004-F0004
北京外国语大学共青团工作介绍 共青团北京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积极承担“将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使命,科学把握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把有意思的活动办得有意义,把有意义的活动办得有意思,充分尊重青年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加强分类教育与引导,不断夯实基层共青团工作基础,积极拓展育人工作新载体,精心锤炼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共青团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