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国成 《唯实》2021,(5):78-80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新目标、新要求,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镇江市润州区聚焦"效能提升"的基层治理核心要求,积极探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新路径,为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奏响了"十四五"时期基...  相似文献   

2.
严郁洁  曹胜亮 《探索》2023,(3):39-52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通过组织人力、理念认同等内源动力因素与制度支持、资源注入等外部助推因素将党组织引领优势转化为社会组织治理效能。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效能评价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检验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其治理效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因而建构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建构这套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基本思路,坚持统筹性与典型性相统一、可行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将评价指标细分为社会组织运行的科学性指标、社会组织的党建嵌入指标、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指标以及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治理效能指标等四重维度,建构起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通过建构这套评价体系,以期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治理效能进行量化评价,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卢义桦  任克强 《唯实》2022,(12):74-77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域社会治理是落实顶层设计、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江苏积极部署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江苏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深泽县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以社会治理效能大提升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础之上,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进步性和多方面显著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要确保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治理主体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性,形成国家主导下共建共治、蓬勃向上的国家治理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彭正波 《求实》2012,(9):90-92
中央政府推出的以税费改革为标志的一系列惠农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负担,国家与农民关系呈现出缓和的趋势,政府在农村的合法性形象得以改善;但是,为数众多的农村陷入无治理状态,农村社会出现了新一轮的治理性危机。从治理主体、农民政治参与、共同体重构以及信仰危机四个维度去分析这轮治理危机,经过精兵简政式改制后的乡镇政权苦于财政枯竭及权力萎缩成了悬浮于农村社会之上的维持会,村民自治的基层民主政治实践频繁遭遇家族势力、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精英贿选等潜在的威胁,农民的民主权利在部分地区得不到实现,农村健康的内生性组织缺乏,农民因此严重缺乏社会生活的组织平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积极构建“小区党支部引领,业委会示范带动,小区党员、物业公司和居民主动参与”的小区党建管理服务体系,西宁市城东区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为主线,以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打造育才路社区党建“微综合体”, 探索创新“ 四联四共”工作法,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效能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研究对象。基于对S省Z市“民生微实事”项目的案例分析,提出“能力建设-惯习积累-信任强化”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多元主体成长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机理,丰富了“主体关系”和“行动方式”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基于资源优势互补与主体责任再塑加强了能力建设,能力的提升使其有意愿并且能够建立合作关系;政府通过规则调适以及持续的参与激励来培养多元主体的合作惯习,有助于促进合作行动;共同议题下的利益相容和由参与效能感形成的良性循环会强化信任,进一步增强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行动,进而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合作治理常态,使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张波 《奋斗》2020,(2):26-27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制度,而制度的  相似文献   

10.
吕莹 《湖北政协》2021,(1):35-35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点,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治理经受严峻考验,也暴露出一些短板.随着党员“双报到”制度的逐步落实,社区治理力量得到快速补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统筹能力不足、办法不多.社区党组织在组织、宣传、动员党员,特别是动员群众方面,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李思学 《探索》2020,(1):121-130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其本质属于政党治理范畴。政党治理主要包含三大要素:政党治理主体、政党治理机制和政党治理价值,分别回答了"谁治理、如何治理和治理为了谁"等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构成了现代政党治理的理论框架,直接影响着政党的治理效能。政党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党治党的内在规律,为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治理效能提供全新视角、理念指引和科学思维方法。新时代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效能:从治理主体上讲,动员全党主体力量是首要前提;从治理机制上讲,完善管党治党机制是关键环节;从治理价值上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2.
刘占虎 《唯实》2011,(11):69-71
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或政府管理,而与当代中国发展指向"强政府、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则应是政府与社会间伙伴式的多元治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呼唤源自社会本身的自我管理,它与源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管理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体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转型向度,积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理性看待公民社会,充分发掘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潜能;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借助网络舆情拓展社会治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红  伊强 《学习论坛》2007,23(8):51-54
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性目标,而这一目标又是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日益表露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迅速增长,社会的高风险度增加。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以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为前提,只有建立一个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公共性、灵活性、负责任的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4.
郭风英 《求实》2016,(2):90-96
缘于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认识的差异,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基于此理论视角,中国学者在分析社会治理问题时形成了不同的分析思路,预设了不同的操作路径。主张重塑"国家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主体性互构论",强调在社会治理中实现"国家在行动、市场在行动、社会在行动",推动"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合作共治、互构互强,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相呼应,为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有世界眼光,更要从传统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盛世之一,汉文帝、汉景帝在不到40年时间里将一个战乱后民生凋敝的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文景之治"留给后世诸多治国理政的深刻启示,对于当前调控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16.
袁雷 《实事求是》2016,(1):50-53
从前提上看,社会建设理想的科学设定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人的维度、共产主义的预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从原则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坚持现实选择与未来指向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从主体上看,实现社会建设理想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科学认识到真正的"人的历史"靠人自身来完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劳动人民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还要坚持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治理重心下移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简约高效为目标,协同基层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统筹利用好各种资源。据此,可以运用“结构—资源—效能”框架分析我国场景下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机理。“结构调适”“资源增加和利用”与“效能提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简要概括为:治理重心下移推动治理结构转型,通过治理结构的调整使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承接体制内资源以及体制外社会资源、群众资源等资源汇入的中心,在这一基础上基层政府再对社区赋权增能,激发社区自主治理动能,促使社区治理多元主体高效、自主、积极使用既有资源进一步提升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21,(7):28-29
近年来,韶山市抓住列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省委农村党建联系点的契机,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开拓思路、创新模式、精准施策,在乡村治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夯实自治,以垃圾分类为抓手,激发群众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公正:社会治理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对于社会治理的逻辑要求体现在三个层次:治理结构的公正、治理过程的公正以及治理结果的公正。效率是市场的指挥棒,而公正应该是政府的指南针。在追求社会治理公正中,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主要有:采取积极措施将社会多元主体吸纳到社会治理结构中来,同时要按照民主行政、透明行政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实现公共财政支出重点由经济建设型向社会发展型的转变;政策制定要按照社会治理过程公正的要求,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结果的相对公正。  相似文献   

20.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效能指政党、政府、社会和网民等在治理目标的指引下,运用多种治理手段对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实现有效的治理,是治理目的和治理手段的统一、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的综合。其中,治理目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成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效能的核心要素,是分析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效能的重要维度。治理目标是治理行为的方向指引,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的落实和显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