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 ,知识不仅成为改变个人命运的力量 ,同时 ,也是改变社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资源 ,对于社会学而言 ,关注和研究正在向我们逼近的知识社会 ,探究它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不同特点 ,使人们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认清未来社会学的目标和任务 ,并从理论的角度把握以前社会学理念和方法的不足及局限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知识社会学的意义及前景来思考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呼唤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民俗文化,即民众的知识。知识总是与特定的社会主体相关,其生产、使用、传播以及接受等都具有社会性。知识是地方性的,因而也是未完成性及开放性的。非遗制度是一种国家主导的知识谱系构建。国家级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所占比重很大,正说明作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因其组成的多元而具有多样性的文化。通过国家主导的赋权制度,差异性存在的地方知识获得了同样的身份,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内地—边疆文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方面的差距。边境地区非遗与内地非遗具有共同发展的耦合关系,与他国边境地区的文化也可能形成良性互动的耦合关系。双重耦合关系使文化共生关系有可能建成并有益于人类智慧共享。  相似文献   

3.
在后工业时代里具有明显后现代性格的新媒体,正符合青年一代的特质,而企图用理性的框架将其界定以便供我们主宰,也许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对其发展进行一番谱系发掘与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脱媒是新媒体自我独立脱离传统媒介的过程;自媒是新媒体自我赋权的过程;泛媒是新媒体自我进化的过程。只有掌握了以上特质,我们方能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对青年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4.
王舴 《前沿》2007,3(7):35-37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知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或结晶,其实就是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中获得的经验和理论。概言之:知识乃是认识必然的成果。于是知识便获得了和自由的直接关系,人们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走向自由。因此可以说,知识是获得自由的工具,是打开自由之门的一把钥匙。在当今"知识改变人的命运"和新的"读书无用论"相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郑杭生以及他的团队曾先后提出了富有影响力的社会学理论。学术界对这些理论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大体上涉及其理论建构的方式或类型、理论群知识是否可接受以及这些理论到底是社会理论还是社会学理论。如果运用工具主义的视角去看待这些理论的话,实际上它们构成了一种并行的统合关系。通过文本的探究,我们还可以发现郑杭生并非固步自封在已有的理论群知识体系之内,而是不断保持自我知识的内外在实践性反思过程。因此,这种统合性、实践性的社会学理论群知识在接受时间的检验和价值待评估时,会成为中国社会学史的一种永恒经典。  相似文献   

6.
蔡华 《求索》2013,(5):107-109
缄默知识客观存在.但不易言传.对其认识也因知识观的变迁而历经曲折。近年。缄默知识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其研究亦呈兴盛之态。从西方缄默知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历经了萌芽、内隐和兴盛三个阶段。对其分析.有利于感知缄默知识理论发展的源流脉络。对当代缄默知识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一直自觉主动地接受西方法学的滋养,它的恰当表述与其说是"中国的法学",不如说是"法学在中国"。与"法学在中国"、"在中国发现法学"这两种对法学知识谱系的论证不同,魏敦友教授提出的"新道统论"突出了中国法学的历史之维,从子学、经学、理学、法学的视角来论述中国法学的正当性及其知识谱系,并自觉地寻找新的概念体系来创造"中国的法学",对重塑中国法学及中国思想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自社会学创始人孔德以来,韦伯、舍勒、默顿、曼海姆以及哈贝马斯的知识社会学脉络,简要介绍了科学社会学的兴起,并就<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一书作了认真解读.  相似文献   

9.
10.
和谐警民关系是近年来公安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以知识社会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对和谐警民关系的定义、警民关系现状、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多学科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可以促进该问题的研究并对该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以结构--制度分析为研究范式,通过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分析了青年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专业知识的价值在不同体制下的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体制内和市场化两种不同的体制为青年的知识价值实现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和空间,从1978年开始的市场化改革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了青年知识价值的实现程度,而且使知识白领青年实现了第二次解放.  相似文献   

13.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普遍强调知识生产的"应用情境""跨学科性""异质性"、自我反思性和质量标准的多维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淡化了应用型高校"高深学问"的课程目标,打破了其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取向,改变了其知识传播的课程实施形态,转变了其课程质量评价导向。变革课程,应用型高校的课程目标应凸显"应用导向",注重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结构坚持"跨界交融",实现异质知识整合;课程实施强调"协同反思",强化实践经验获得;课程评价突出"多维标准",促进知识的综合化。  相似文献   

14.
自由: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一直是西方哲学所关注的一个问题。马克思提出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从自由的渊源来理解。在德国古典哲学中 ,康德把物自体范围内的知识归为关于自由的知识 ,自由成为本体的代称。而自由在经历了形而上的阶段之后 ,马克思在本体论范围内所提出的实践是以感性活动本体取代主体意识性本体 ,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经济日益步入后现代化轨道,资本主义国家客观上要求不断改善广大国民的生存发展状态.这在客观上催生了阿马蒂亚·森的以人为着眼点、以自由为导向、以制度为依托的自由发展观的产生.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思想,对我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弊端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历史"的宏大场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全新的创造性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长伴随着批判与还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探求并生成着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新的政治生态和文明样式,积极倡导"和谐世界"新范式以实现人类共同利益与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个性特征"日趋显现和成熟,而"成长的烦恼"也相伴而生,唯有继续创新发展谱系,丰富话语,实现超越,才能规避各种风险,迈向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何宝峰 《前沿》2012,(17):8-10
自由和生命是现代社会的两个终极价值.现代社会的一切价值争论、社会冲突和政治冲突从最终意义上都源于自由和生命.平等是以自由和生命为前提条件的价值,理性只是一种程序性价值.确立自由和生命两个普遍价值可以有效地反对传统忽视普通民众的基本自由和生命权利的观点,使人们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同时还可以为有效地反对自然法理论、解决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关于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正不断深入,其"问题群"的核心指向新时期文艺学学科的知识生产问题。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一种凸显实践性的社会学考察分析范式,为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解析和应用场域理论,可以启示我们从文艺学场域的社会-历史分析、内部结构功能分析等入手,从反思社会学的学理逻辑上梳理、分析文艺学学科知识生产状况和"场域化"过程,为重审本学科的合法性、确立今后的发展走向等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它不仅是知识经济的表现形式,也是构成知识经济形态最重要和最能反映其本质特点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研究和实践存在许多不足,亟待通过对知识密集型产业运行机理的细致考察,深化有关发展密集型产业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安顺屯堡文化是明朝时从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吉昌契约文书的发现,是百年来屯堡村寨和外界,尤其是与学术界不断交流、碰撞、对话取得的结果。《吉昌契约文书汇编》首发式是多元主体对话和交流的工具和介体,屯堡人和学者、官与民,农村社会转型与城乡统筹发展等"合力"与"共谋"进行着的新形式的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