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同发 《黄埔》2009,(3):52-54
三、民风民俗:两岸同文而相习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由于生产方式、文化习俗各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历法。中华民族采行的夏历(农历),相传是我国夏朝时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年历史。夏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一种历法,人们从夏历中不但可以提早知道月亮盈亏的变化,而且通过24节气,可以掌握星辰运行、气候变化的规律,对于不误农时组织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铜时代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张光直先生关于青铜时代本质的观点进行了诘难。这种诘难表明 ,夏商青铜器的本质是解决历法问题的“仪器” ,它虽然不表现为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工具 ,但它无疑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但西周青铜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主要的是人的突显与神的隐退 ,这实际上是历法逐步稳定的结果和表现。到春秋战国 ,历法进一步稳定 ,生产中的不稳定性成为例外的情形 ,青铜时代就最后结束了。所以本文认为 ,中国青铜时代的本质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历法时代。  相似文献   

3.
防洪与天象     
乌格 《中国减灾》2009,(7):52-53
2009年7月22日出现的日全食,让人们见识了大自然的美好,更领略了天象的神奇. 而"朔日"和"望日"时会形成较强潮汐,是人们知晓的天象常识.但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洪灾的发生,与天象有何关联?就此,我国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农业生产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百姓生存的.经济命脉。历法制定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古人通过观察认识到,一年中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时,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承受的阳光也不一样,因而造成了万物生长、气候冷暖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傣族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核心的稻作民族。围绕稻作农业的祭祀是傣族各个村寨常见的文化事项,在傣族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傣民族为了获得稻谷丰收,适应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征及对节令、历法的需要,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个阶段、环节的神灵祭祀活动,并呈现链式或阶段性分布,进而形成农耕祭祀链。与各个阶段相对应的祭祀活动侧重点各自不同,体现着祭祀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小和初中毕业生的参加生产劳动和升学问题,是关系国家建设和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各地应该好好总结去年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根据今年的具体情况,及时地为今年解决这一问题做好准备工作。我国高小和初中毕业生逐年增加,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这一现象之所以可喜,不但因为它反映了人民羣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因为它是适应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事业,不仅需要各方面的专家,而且需要更多的有一定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的青年。在工业方面,技术工人是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根据东北的经验,现代工业技术工人,特别是重工业技术工人,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而在广大的农村,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对改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显著作用,也由许多事实证明了。山东省掖县后吕村的高小毕业生徐建春的事迹,  相似文献   

7.
朱燕 《求索》2007,(9):160-162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文化失落与心理失衡现象,它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心理原因: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定型和民族中心主义。根据人们心理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克服文化休克。  相似文献   

8.
马俊哲 《青年论坛》2010,(3):124-126
创意农业属于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学科;创意农业有它的学科基础,如创意经济学、农业美学、创意产业发展理论、农耕文化、农业科学等;创意农业的打造方法有功能创意、产品创意、园区创意、文化创意、营销创意等;它可通过组织现场展示活动、开展农民专题培训、在各级学校开设课程或高校举办专业、举办技能和成果大赛,以及发展专职机构来推广和发展创意农业。  相似文献   

9.
一切生产单位,不论工业或农业,必须在国家的计划指导下进行生产,并且要根据国家计划来制订自己的生产计划,这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但是,要实现这种计划,就要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冲天干劲,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特别是生产责任制作保证.有计划地组织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特点之一,在生产活动中所建立和不断趋于完善的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生产管理者和生产者,在一定工作范围内的职责,这就可鼓励人们更  相似文献   

10.
<正> 如果说实践标准是作为真理的标准,则生产力标准是作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标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我们通常把它统称为“制度”,所以生产力标准也就是检验制度的标准。一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初期,因反对者甚多曾遇到很大阻力。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人们发现生产责任制比以前那种一大二公的制度的确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于是拥护者也逐渐增多,这一制度终于普遍推行。在拥护者看来,“既然农业生产责任制比以前的制度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说它不好,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推广!”这种根据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判断制度好坏的作法,可称为生产力标准论。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生产行业之一。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所具有的产业特性,注定了它是需要国家予以特别支持与保护的产业。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是生产食物的唯一部门。正是由于农业所生产的产品有其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就使得农业成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没有农业,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生产也就不能继续下去。同时,农业又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农业的一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当社会上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足以提供整个…  相似文献   

12.
周永健 《求索》2013,(2):58-60,64
苗族农业生产中的祀神活动较为普遍.恶劣的生产环境让民众敬畏天象与自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让其将年成好坏寄希望于农业创始人与家族祖先。在万物有灵观的支配下.苗族群众又对种种幻化出的关乎农业生产的灵物加以崇拜。农业生产与宗教祭祀均需要牲畜.民众又憧憬得到神异的畜力神的护佑。  相似文献   

13.
那日苏  秀英 《前沿》2004,(12):219-222
消费与生产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又互相作用的经济行为。生产的目的是消费 ,既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 ,又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只有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呼和浩特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5 4 7% ,说明呼市仍是农业大市 ,农民仍是消费主体。因此研究农民的消费结构对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改变消费观念 ,优化农民消费结构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一 )呼和浩特市农民消费现状1、农民收入与支出迅速提高收入决定消费。分析消费要从收入开始。改革…  相似文献   

14.
王秀娟  徐建新 《群众》2006,(10):39-40
文化生产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诞生、成长而日益被人们看重。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手稿中明确使用过“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一概念。他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物质投入能力,包括机器设备、矿山、厂房、能源等物质资料生产能力;而文化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文化投入能力,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智能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人的智力水平、科学文化知识、生产管理能力等。显然,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是文化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逐步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了实现这个任务,不仅需要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还需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五年来,人民政府对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事业虽然作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村的文化依然处在很落后的状态,文盲依然占农村人口的绝大多数,若不逐步加以改进,将成为今后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障碍。从一九五三年冬季在农村进行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的宣传教育以来,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已在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已有很大发展,农民对文化的需要也逐渐增长和日益迫切。事实证明,要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要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农民没有文化是有不少困难的。必须了解,社会主义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虽然至今仍生机勃勃,但它又有着需要在发展中加以克服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认识所抱的神秘主义不仅曾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而且现在还滋生和助长了迷信和伪科学。天人合一:文化的神秘主义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核心观念的话。,那么,它就是“天人合一”,它渊源于上古的“天学”。不过,倘以作为自然科学的天文学的观念来度这种“天学”,那么,不免有圆凿方柏之虞。从根本上说,这种天学旨在仰视天象以占知人事吉凶,在上古政务、官史、文化分类系统和数术中占据极端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玉婷 《前沿》2013,(13):182-184
文化的主体是人,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物质生产,同时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人们将不能进行任何物质生产和创造活动.文化起源于生产劳动,物质生产以及其所创造的经济状况是其产生的社会基础,道德、哲学、宗教、法律、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都是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有其自然基础,任何文化现象都离不开自然条件,文化应从自然出发,没有自然界人们将不能进行任何物质生产和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8.
德宏古傣文有近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傣族人民对它十分珍视,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今天来研究它,不仅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德宏古傣文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傣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感受这一优秀文化所带来的魅力,更为紧要的是让人们来学习、珍惜、传承和弘扬并深刻领会这一文化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理解三峡巫文化,就应以人文精神来尊重和关怀它,而不是简单地归之于迷信.三峡地区是中国巫文化的重要摇篮之一,三峡巫文化历史悠久.三峡巫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至今仍然影响着三峡地区人们的文化.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主要有: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生产出发,直接服务于生产、世俗化和制度化、宗教化、思想的理论化.三峡巫文化还在如下领域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功能:医学、功利、政治、社会控制与整合、礼仪规范与娱乐等.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01,(1)
由济宁市政协组织编纂的《济宁运河文化》一书,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运河文化是人们在对京杭运河的开凿、疏浚、利用和发展的千百年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形成的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它植根于运河的漕运、商贸、手工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商品化生产,具有广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