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哥伦比亚《麦德林报》称:“全世界都认为他(辛普森)有罪。”美国《每日电讯》称:“辛案是美国司法制度对种族鸿沟的又一次加深。”英国《泰晤士报》称:“这场审判与其说是民主体制下的一次司法程序,倒不如说是一次电视表演。”澳大利亚《澳州新报》称:“这起谋杀案中,除了尼科尔和戈德曼以外,还有一个受害者,那就是美国的司法制度。”被冠以“世纪审判”的美国前橄榄球明星、影视明星O.J.辛普森涉嫌杀害前妻及其男友一案,经过近一年的审理,最终  相似文献   

2.
周文峰 《检察风云》2004,(13):58-59
目前市面上正流行一部由克拉克·约翰逊执导的DVD影片:《S.W.A.T》,其中文译名有多种,比如《反恐特警组》和《洛城特警》等。这张DVD碟片由美国八大影业之一的哥伦比亚/三星(Columbia/TriStar)公司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发行。很多人看过后都说很过瘾,故事情节当然是虚构的,不过,原型却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位于洛杉矶东六街251号的洛杉矶警察局特别武器战术小组。S.W.A.T实际上是SpecialWeaponsAndTactics的首字母缩写,意思就是“特别武器和战术小组”。影片根据20世纪70年代的同名电视剧集改编而成,正是这部电视剧让洛杉矶警察局特别…  相似文献   

3.
OJ辛普森被控凶杀案的启示刘世沧被媒体称为"世纪审判"的美国洛杉矶(LosAnge-les,简称LA)OJ辛普森被控杀人案,自1994年6月13日辛普森的前妻妮可及其男友高德曼的尸体被发现起,至1995年10月3日陪审团宣布裁决止,经过1年零4月。1...  相似文献   

4.
中国今天到了需要很好树立律师职业形象的时候了。 我们不妨从辛普森刑、民两案谈起。1994年6月12日,辛普森35岁的前妻尼科勒及其25岁的男友戈德曼,在寓所外被  相似文献   

5.
刑事案无罪释放1994年6月12日,尼科尔·布朗·辛普森和她的男友兰·戈德曼在洛杉巩西部尼科尔的家中遇害。根据警方的调查。死者是在当晚10点15分左右被人用刀子刺死的,犯罪现场有搏斗的痕迹,还有一只沾有被害人血迹的黑皮手套。6月13日早晨,洛杉矾警方对距犯罪现场只有3公里的辛普森的住宅进行了搜查,结果发现了与犯罪现场手套配对另外一只,还发现沾有被害人血迹的袜子。警方还在辛普森的白色BRONCO轿车中发现被害人血迹。据此,洛杉肌警方认定辛普森有重大嫌疑并下了逮捕令,并于1995年1月23日正式对辛普森提出双重谋杀案的刑事…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这一制度设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对这一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已成必然.建议将民事诉讼从刑事诉讼中剥离出来,刑、民彻底分离,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1995年10月3日,美国西部名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宣布:经陪审团裁定,加州公民O·J·辛普森无罪。这件举世瞩目,被称为“世纪审判”的谋杀案自此划上了令人震惊的句号。克林顿总统在白宫收看完判决现场的电视转播后,默默无语,沉着脸用红笔在纸上写了三句话,其中的一句是:“我们必须尊重陪审团的裁决,我们的司法制度要求这样。”美国总统在写这几句话的时候,除了面色阴沉之外,我想他的内心多少有点苦涩。号称民主与法制制度最为完善的美国,在审理辛普森谋杀案中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有大量证据被指控为犯有双重谋…  相似文献   

8.
质疑与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佑平  江涌 《法学论坛》2006,21(2):57-6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其产生之初,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现实。现实中,该制度矛盾重重,包括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内部的矛盾。同时,国外以刑、民分诉为主流和方向。因此,对该制度应该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权优于私权和效率优先的理念,立法者设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民分离的产物,同时也是刑、民结合的果实,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们就目前审判中遇到的问题,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性质、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确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与判断、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等刑事附带民事审判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编     
刑事侵权损害赔偿之诉有待改进福建正联律师事务所(福安市)刘翔光认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专门规定犯罪行为侵害被害人民事权益案件的审理程序,《刑事诉讼法》设置了"附带民事诉讼"专章。其主要特征是:一、刑事优先。附带民事诉讼不能先于刑事诉讼立案受理、判决。二、刑、民兼顾。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主体并不囿于刑事被告人,而是依据相关民事法律确定。三、有条件的独立性。附带民  相似文献   

11.
审理交通肇事犯罪引发的民事赔偿纠纷应严格按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解决,不能先民后刑,否则会带来程序和实体上的错误;为避免刑、民交叉带来程序错误,交通警察部门宜在重大交通事故案件的事故认定书上通过备注等方式提醒案件有可能涉刑。  相似文献   

12.
辛普森杀妻案.因为警察取证时违反法定程序(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而越墙入室收查证据).导致尽管所有证据都证明辛普森有罪.但是法官仍以所获证据不具有合法性为由,宣布辛普森无罪。从而确立了美国司法制度的“毒树之果”原则。  相似文献   

13.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用在辛普森身上再贴切不过.15年前他成功逃脱法律制裁,去年年底又被判入狱.回顾整个事件,且不说辛普森的今天是其咎由自取,单说他从无罪到有罪的过程之曲折,就可以看出美国法律在种族和定罪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辛普森案审判看对抗制诉讼形式龙宗智美国网球明星辛普森被控杀妻案,1995年1月下旬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最高法院开始审判,直至同年9月13日陪审团作出判决,给这场轰动美国的谋杀案划上了句号。辛普森案的审判是采用美国正式的刑事审判方式,即对抗制──当事人...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印发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以下简称《样式》),于1893年1月1日在全国各地法院试行了.早在1989年3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征求意见稿,以自己的名义印发了《刑事裁判文书样式(试行)》等23种,开始使用事实部分既反映控辩双方意见,又反映法院认定事实的全新样式.新民诉法颁布后,广东省法院于1991年9月,根据新民诉法精神,以自己起草及转引最高法院制定试行的部分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合而为《民事诉讼文书样式(试行)》(计有121种)下发各基层法院,其种类、格式,内容已与现行的新《样式》相去不远.新《样式》印发后,广东省法院办公室、编辑室为方便各庭审判人员使用和保管,还把《样式》分为“刑事审判部分”、“民事、经济审判部分”和“行政审判、执行案件部分”三个分册,按32开本(原本16开)重新排版翻印,发到省内各地法院直至法庭,并  相似文献   

16.
在刑法理论上,根据刑罚剥夺的内容,可以把刑罚方法分为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和资格刑.前三种刑罚方法因其性质的严厉性(例如生命刑)或者适用的普遍性(例如自由刑和财产刑)而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相比较之下,资格刑受到明显的冷落.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民事诉讼的困境看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兵 《中外法学》1996,(2):8-11
<正> 美国的民事诉讼系采用典型的当事人主义模式。虽然部分美国律师坚持认为,美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是一个值得他国借鉴的范本,我国学界也侧重强调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优点,但事实上,在美国本土,要求对现行诉讼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国前总统布什抱怨道:“美国正从一个自由的国度演变为诉讼的乐土。”美国前付总统奎尔在1991年美国律师协会年会上批评道:“令人惊讶的诉讼费用以及漫长的诉讼期限,已使美国的竞争能力受到内在机制的损害。”1984年,时任美首席大法官的沃伦·伯格(Warren Burger)在1984年美国律协会议上告诫道“对于一个诚实的公民而言,我们的制度太耗费财力,太令人痛苦,太具有危害性,同时也太缺乏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美国,联邦和各州各有各的刑法体系和制度,比较复杂。本文试图简要地介绍一下美国刑法中的罪和刑,使读者对美国刑法有个初步了解。美国联邦和各州的刑法典,把各式各样的犯罪现象分为重罪和轻罪两大类,某些州把犯罪分成重罪和轻罪后,还加上轻微犯罪作为补充。其区分重罪和轻罪的标准是:(一)犯罪人被关在监狱里还是关在地方看守所里?(二)犯罪人被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如果是监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物证,是刑、民事诉讼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证据。但有关物证的概念,目前法学界的认识颇不一致。本文试就物证的概念与特点谈一些浅见。关于物证的概念,当前主要以下四种意见: (一) “物证是指能够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证据学》第156页,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二) “物证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刑事证据理论》第197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政法学刊》2004,21(1):32-3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于提高诉讼效率,防止矛盾判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于两种诉讼性质上的差异以及立法上的 不完善,使我国的刑附民程序在设计上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应将民事诉讼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保证性质不同 的诉讼按照自身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