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南京电视台、南京华艺音像有限公司摄制的八集电视纪录片《血脉》,经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2002年 10月,《血脉》又获得第 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纪录片最佳作品奖的殊荣……  相似文献   

2.
百年电影巨头米高梅倒下了,还有哪些电影公司值得关注呢?有这样一家电影公司,它于2004年成立,每年都获得奥斯卡提名甚至奖项,2006年推出的关于气候变暖的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更是获得了全球历史上纪录片票房第三的好成绩,2009年推出的关于保护海豚的《海豚湾》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然而,票房并不是这家电影公司的目的,它希望通过票房收入支持社会题材的电影拍摄,唤醒人们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2,(5):25-25
本刊讯5月13日,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纪录片年度品牌评奖活动——第六届“纪录·中国”纪录片创优评析活动中,《提案追踪》栏目获得创优栏目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所有的民族志纪录片都包含叙事的表征.参鉴民族志写作对叙事本质意识的逐步增强,可以理解为在民族志纪录片制作中对叙事操控的合法性.民族志纪录片制作者必然依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素材取舍,从而让观众分享他们的民族学学识,当然同时也有可能让他们的个人偏好和理论倾向间接地影响到民族志纪录片.结构一部民族志电影,首要考量的问题是如何让观众感到带有此类结构的影片是易于理解且富有吸引力,由此涉及各种叙事模式的应用,有些叙事模式是主题本身固有的,有些则是影片制作者设计和赋予的.尽管民族志纪录片制作者并没有以自觉的姿态来思考叙事规范,但有必要承认民族志纪录片制作应遵循特定的叙事规范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5.
吴孟樵 《台声》2013,(12):62-62
具古典文学涵养的知名演员李玉琥,热烈推荐齐柏林拍摄的纪录片《看见台湾》,也力挺广告界名人范可钦监制、由模仿政治界演艺界人物获得肯定的许杰辉执导的大型舞剧《台湾舞娘》。  相似文献   

6.
当纪录片热潮再度出现,叫好且叫座的新片频频出现.人们或许会想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纪录片究竟是什么?是情感的体现,是对事件的回顾,还是思考的定格.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纪录片的定义,只要你看过,只要你被感动过,人人心中都有一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7.
随着纪录片市场的逐渐看好,纪录片制作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题材选择、拍摄制作、市场宣传等等。都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必须答好的问卷。  相似文献   

8.
马骏骎 《新东方》2006,(7):60-64
一、引言我国纪录片发展自1958年第一部纪录电影的诞生开始,就记录并肩负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和使命。近50年来,我国纪录片发展的整体趋势呈现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淡出和社会因素的复杂化。纪录片的社会化不仅仅是当下我国纪录片生长的土壤,同时也是我国纪录片界的首要课题和目标。二、纪录片社会化的概念、表征和发展趋向关于纪录片社会化的概念,何苏六曾经指出:“我国纪录片的社会化并非社会学中社会化的概念,而是指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界普遍的个人、小群体、行业而言的一个更为宽泛的外延和疑似,有着多元化的意味。”笔者…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24)
正本届评审作业分三阶段进行,涵盖幕前幕后专业人士。初选又细分为剧情长片、纪录片、剧情短片、动画四类,由18位评审分组进行评选。入围名单则由11位复选评审选出,包括瞿友宁(编导,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入围)、陈宏一(编导,台北电影奖最佳导演)、陈芯宜(编导,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剪辑、纪录片入围)、姜秀琼(编导,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马志翔(编导、演员,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入围)、刘蔚然(制片、编剧,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入围)、刘强(美术指导,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马英力(编剧,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沈圣德(录音、配乐,金马奖最佳录音)、焦元溥(作家、学者,广播金钟奖最佳非流行音乐节目)、何思颖(学者、策展人)等。得奖名单将由本届评审团主席许鞍华导演,率领以上11位评审加上金马影后李心洁、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8)
正日前,2016年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作品征集启动。大赛于8月至11月举行,面向大陆各高校以及台湾地区高校大学生征集作品。大赛以"向上·向善"为主题,诠释心系祖国、敬业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据介绍,本次大赛设有最佳微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广告奖、最佳动画类微电影、最佳纪录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荣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河池市委组织部选送参加“为祖国骄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录片展评会暨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的参评作品《龙田记忆》,获得了全国党建类节目银奖,排名仅在中组部和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几个大省组织部之后,创造了地级市委组织部荣获全国党建类节目奖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DV(数码摄像机)的出现是影像技术和设备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不仅给电视纪录片制作观念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且在大众传播的历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DV同以光学原理和胶片介质为基础的电影设备、以模拟技术和电信号转换为基础的电视设备都是完全不同的,DV纪录片具有传统纪录片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在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给予DV纪录片一个良好的栏目平台和传播渠道,DV纪录片一定能够取得特殊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在中国影视界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搭配”的尴尬境地。然而近两年来,配角也开始唱“大”戏了!纪录片,悄然成为观众喜欢的上座率高、票房好的片种,在大江南北红红火火。 我们将在本期及下期《文体娱乐》分上下篇介绍今日的中国纪录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的梳理,来探讨未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之路。笔者认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大力推进纪录片产业化;二、延长生产、消费纪录片的产业链;三、重新构筑纪录片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田正清 《今日民族》2009,(10):34-36
电影发明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电影自发明就以拍摄纪录片开始。我国和云南省的电影拍摄也都是以拍摄纪录片开始的。1910年,法国人拍摄了滇越铁路通车的纪录电影,这是云南最早的电影。其后,有国外、国内的电影机构在云南拍摄纪录片和故事片,其中最大的机构是美国新闻处,拍摄了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  相似文献   

16.
雷颐 《同舟共进》2010,(5):53-54
小小一部纪录片的配乐也会引起当时国家高层领导的介入,引发全国音乐工作者的恐惧,结果所有的纪录片都只能用屈指可数的几首歌来配乐,这十分生动地说明当时的“文化专制”已到了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尚道 《台声》2009,(2):94-94
吴乙峰,台湾纪录片工作者。196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头城镇,从小就喜欢文学、艺术。毕业服完兵役之后,吴乙峰进入王小棣的民心工作室,当时台湾尚在“戒严”时期,纪录片的发展迟缓,他便跟着工作室承制一些电视台的社教节目。因缘际会之下,获得了拍摄电影《赤脚天使》的机会。然而对当年26岁的吴乙峰来说,想法过度浪漫,到后来才发现很多事情不如想像中的简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产纪录片涌现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其社会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影视领域的新亮点。秉承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国产纪录片已经成为时代变革的重要记录者、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媒介,以及凝聚与分享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经历、集体记忆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平台。可以说,多种类型题材的纪录片不仅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带动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易艳刚 《今日浙江》2012,(11):59-59
前段时间,每天深夜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毫无争议地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火爆程度直逼同期播出的电视剧。纪录片播出之后。连续数日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排行榜,某购物网站的特产零食和食材的搜索量、销售量均创新高。这部“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制作的纪录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缱绻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况味。也激起了每个异乡人内心深处的那一抹乡愁。  相似文献   

20.
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Jean Rouch,1917~2004),以拍摄风光、社会和人文等影片而著名于世,其数量超过了140部.他在1960年拍摄的<夏日纪事>[1]开创了"真实电影"[2]的先河.在这部影片中,街头访问的对话形式、关于幸福的不懈追问、音画同步的技术革新冲击了当时既有的纪录片拍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