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论断,特别是在1989年发生动乱之后,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作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阐述,为我国的民主建设指明了道路,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条基本原则,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努力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晚年曾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二重性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保证社会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者的全面发展以极…  相似文献   

3.
对“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几种观点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界就公有制按劳分配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讨论,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有不少同志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本质。对于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没有将这两条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未明写,但已隐含其中”。认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际上已包含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内容。二是“既定前提,存而不论”。认为邓小平同志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基本前提来对待的,既然是基本前提,在概括中讲与不讲已无关紧要。三是“早已阐明,无须再提”。认为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九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所作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真理已被我国五十多年历史事实所证实。这一科学论断,一方面说明,没有社会主义的真正民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就不断得到增强,这就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不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建设速度和发展进程,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会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透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 ,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还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有人提出,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中,“适度拉开收入差距,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需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本文拟从逻辑角度谈谈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孙玉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理解不一致,甚至可以说分歧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多是分别加以阐述的。我们阅读《邓小平文选》,把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原理综合起来,觉得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对二者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索。一、社会主义本质是特定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等内容的统一目前,理论界阐述社会主义本质,无不引用邓小平同志下面的经典论断,那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篇3卷,第373页)应该说,邓小平同志指出这些要点,特别是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是在当代中国对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要深刻理解其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作出了精辟的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邓小平的这个新概括,究竟应当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只有把邓小平的新概括和中国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同他一贯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联系起来,并把…  相似文献   

11.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等的分析与论证 ,对我国现有的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完善制度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风建设制度化,是党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行。制度化关键在“化”,即在制度化条件下,制度是最高权威,一般来说它不因任何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任何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风建设制度化应在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规范体系、制度程序、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并且要与加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一度成为传媒的热点 ,也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校方处分学生的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诉讼标的 ?本文作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8.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