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开宗明意,在第一条中就规定了仲裁的宗旨:即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案件。要实现这一宗旨,就要研究仲裁的运作,特别是要研究具体运作仲裁活动的人及这些人的仲裁运作行为。仲裁委员会裁决案件是由仲裁委员会聘任的、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依照一定的程序裁决的。法律规定了仲裁员的资格和条件,以保证具体案件裁决的公正性,在仲裁法第十三条中,除了一些职业、职称方面的资格要求以外,明确规定仲裁员要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试提出一些原则要求,以图促进仲裁事业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0,(9)
重庆市人事争议仲裁庭已准备就绪,即将开审第一宗案件。有关部门已起草完善与人事仲裁条例相配套的仲裁规则、仲裁员守则、仲裁委受理案件制度等4个规章制度,并在市人事局等有关部门聘请了17名仲裁员。去年,重庆市共接待人事争议来信来访1170多人次,受理人事争议案件80多件,其中市仲裁办直接受理的有44件。不服调解的人事争议案件占到了总案件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当事人申请,今后都可在人事仲裁庭得到解决。另外,凡公务员、职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与所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因录用、调动、工资、辞职、辞退…  相似文献   

3.
金融仲裁以快速决策为目标,其"效率高""专业性强"等特点弥补了诉讼解决金融纠纷的不足,在解决金融纠纷方面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权利救济制度。然而,我国金融仲裁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各地区仲裁机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仲裁具体制度不完整以及缺乏对新型金融仲裁的进一步探索。在完善以上这些不足时,要通过落实仲裁"意思自治"原则、调整业内外人员比例搭配,增强仲裁公信力减小地区差距;通过增设"第三人制度""临时保全措施",强化仲裁员身份"披露制度"制度等填补具体制度缺失;通过鼓励金融仲裁机构与金融市场主体多种形式合作,突破新兴金融模式对金融仲裁制度的桎梏。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但劳动仲裁行政色彩过浓,违背了仲裁的独立性原则;实行强制管辖,违背了仲裁的自愿性原则;实行一裁两审制,违背了仲裁的快捷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并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结果。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事业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仲裁制度、仲裁实践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中国完善仲裁立法并转变和创新仲裁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国际商事仲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改革与发展的趋向应表现为国际商事仲裁类型的多样化、仲裁员制度的合理化、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大化、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弱化和国际商事仲裁业务发展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实践》2008,(9):40-40
问:仲裁过程中。对于专门性问题如何鉴定?鉴定机构是否需要参加开庭?答: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制度以来,已形成了一支较高素质的仲裁员队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但劳动仲裁机构却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因此,研究新时期劳动仲裁机构的建设,对化解矛盾,稳定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8.
高雅 《求实》2005,(Z2)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简单讲是指在国际商事活动中,当事人愿意把他们之间将来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特定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共同意思表示。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仲裁协议的效力直接影响到仲裁庭对受理争议案件的管辖权、仲裁裁决的有效性以及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等一系列问题。没有有效的仲裁协议,整个仲裁便失去了根基。那么,究竟谁有权来认定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否有效呢?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我国相关的立法与实践作一评述。一、仲裁庭的认定权———管辖权管辖权原则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庭取得管辖权的依据。因此,在仲…  相似文献   

9.
<正>东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党支部通过“一案四调”、把流动仲裁庭开到百姓身边、健全与各职能部门的合作机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开辟了新路径。“某超市40人集体劳动争议,涉及金额200余万元!”接到仲裁员提出的劳动争议预警后,东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东城区仲裁院”)党支部联合属地街道调解组织快速启动集体劳动争议应急处置预案,详细了解案情、面对面调解……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分批完成了现场调解工作,并出具调解文书,走完了仲裁全流程。  相似文献   

10.
国际投资仲裁庭的管辖权,以及仲裁庭对具体仲裁请求的可受理性,均为仲裁庭行使案件审理权限的先决要件。在投资争端解决中,被申请人提出管辖权异议与可受理性的质疑所具有的实践意义是不同的,因此区分二者殊为必要。在被申请人向仲裁庭所提出的关于股东派生仲裁请求、仲裁申请人未遵守等待期的异议、以及适用拒绝授惠条款的主张这几方面,究竟属于管辖权异议还是可受理性异议,不同案件的仲裁庭在认定上或是达成了初步的共识,或是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尤其引发了投资仲裁实务界对统一标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存在法律关系模糊、经营权流转难、相关规定没有彰显其物权属性等诸多缺陷,为此,应明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放松对经营权流转的限制,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制度和物权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强化统计调查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提高效率、强调中国特色,是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必须遵循的原则。实行中央和地方并行、省以下统计部门派遣制的统计体制,是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中央统计机构与地方统计机构的分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勤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行的枢纽,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则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中,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严格与宽容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构建人本化后勤服务体系,以期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医疗机构的大型化和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对公立医院来说,除了带来严峻的考验也提供了改革的借鉴。医疗机构整合的发展模式为公立医院提供了一个新的改革模式参考,公立医院如何发挥"团结力量大"的优势,利用不同医院间的专业和特长采取联盟的优势,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将改革效益回馈到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机制,形成公立医院治理的良好循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独立性上来看,政治控制着文化,文化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利器。从文人的精神趋向上来看,文人把做官作为从学的最终目的,把读书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对人民大众,则实行"牧民"、"愚民"的政策,普通大众形成奴性思想,依附型人格。于是形成文化屈从政治的传统,文化始终没有达到独立自觉的地位。因此,新时代的人民文化必须彻底地批判官文化,实现由官文化向人民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加,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着立法规格不高、内容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等不足。完善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应该实行裁审脱钩的双轨制,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确定劳动争议案的执行措施和配套措施,真正体现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公正、经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大学生是先进文明的传承者,必须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习惯。针对目前大学生不诚信状况,高校应构建以诚信教育为导向、诚信制度为保障、营造校园诚信氛围"三位一体"的诚信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18.
"适度普惠"社会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正从"补缺型"转向"普惠型"。社会救助权利化趋势要求转变传统理念;社会救助全面化趋势要求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专业化趋势要求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要以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为导向,积极培育有利于普惠型社会救助发展的理念;要以受益的普遍性为导向,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覆盖面;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运行机制的前提条件是改善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的关系;构建依法执政运行机制应从建立培育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四部分组成机制入手;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党的依法执政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党内和谐必须破除党内“潜规则”。党内“潜规则”现象的存在和运行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内公平正义价值、党内忠诚友爱关系、党内充满活力局面、党内安定有序状态以及党内党外和谐关系均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成为影响和制约党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破除党内“潜规则”现象,一要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制度治党理念;二要严格依章治党,充分发挥党内“显规则”功能;三要自觉接受监督,大力推进党内事务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