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珏 《理论导报》2014,(2):13-14
农村环境的恶化及其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的恶化不仅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农村环境恶化的原因和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体系进行探讨,并针对目前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湿地保护刑事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湿地保护的刑事立法非常缺乏,更没有专门单独立法,但湿地保护刑事立法意义重大,并存在宪法、刑法和生态等方面的依据。为此,可从确立预防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入手,建立"保护性利用"立法理念,注重以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主的公法方面的法律责任,对破坏湿地环境的犯罪应以"危险犯"为基本犯罪形态,增设故意提供虚假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罪,完善湿地资源开发许可证和湿地保护司法救济制度等,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法》存在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环境立法体系不完善、缺乏规划性、法律的规范功能与作用发挥不足和缺乏法治理念等主要问题,应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法》:赋予《环境保护法》基本法律的地位;确立科学的立法目的、任务和原则;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完善环境保护法律责任,依法保护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体系构建、中国的社会现实、法律的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的冲突以及现行法立法缺陷等角度看,制定专门的农民权益保护法十分必要.让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认识到其权利,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这也是对公民权益的最大保护.出台一部好的<农民权益保护法>,将大大增强我国农民借助国家法律实现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农民的维权行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降低农民在法律缺失状态下发生对抗性行为的频率,从而有利于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前,四川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农村污染占整个污染负荷大,乡镇工矿企业粗放型经济加重了农村污染,农村环境状况不适应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影响到四川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推进四川农村环境保护任务重大,应强力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强力综合治理小流域及湖库环境、强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强力控制农村地区工矿污染、强力推进农村生态保护示范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是过去20年的近4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亦同步增加,在国家三个类别九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中,辽宁省具备三个类别的七种类型.辽宁自然保护区需要立法的保驾护航,需要适时制定《辽宁省自然保护区条例》这一专门的地方立法,其立法宗旨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实现国家的生态安全.在立法中,遵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生态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7.
会仙湿地是桂林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战略重点之一,但广西湿地保护地方立法的欠缺给会仙湿地保护的有效、有序开展带来极大缺憾,亟需加快广西湿地专门立法步伐,确立湿地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立法理念,明确湿地保护范围和保护重点,通过法律手段强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环境正义作为一种较新的环境理念,在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中还存在缺失。现阶段,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正义问题主要体现为:立法目的和原则缺乏环境正义理念、环境法治中的权利义务失衡、司法中的环境正义实现制度存在缺陷等。因此,要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原则中确立环境正义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健全法规制度,进行司法改革,以期环境正义在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的最终实现,人类与环境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秀梅 《新视野》2006,(6):59-61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已远不能满足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新需要,亟待修改。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应当成为国家的基本法律,确立科学的立法目的、任务和原则,健全基本法律制度,完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法治,不仅仅只有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而且包含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内容。应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有效司法和全面普法来实现环境法治的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开展的基层民主建设 ,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党的领导始终发挥着引导作用 ,广大农民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遵循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2.
走出农村信访困境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帮助农民表达合理利益诉求,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农村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以构筑大信访格局为基础,走出农村信访渠道不畅的困境;以建立农村信访代理制度为尝试,走出农村信访成本高效率低的困境;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为抓手,走出农村信访名不副实的困境;以营造和谐信访氛围为保障,走出农村信访环境不和谐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邪教在农村的滋生蔓延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与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无关联。它们往往打着宗教的旗号,散布各种歪理邪说,迷惑、蒙蔽广大群众。要彻底治理农村邪教,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要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打防并重,标本兼治,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孤寡老人生存状况堪忧,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严重问题,其支持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都存在许多不足。构建和完善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必须明确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的主体及其具体责任,完善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的内容,改革和创新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的手段,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主要思想体现在: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这些思想对于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伦理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凸显我国农村文化的一些缺失,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迫。深刻分析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困境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谎话,尽快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下,我国必须选择“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国人尤其是农村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此,必须对当前实施赶超型、跨越式发展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我国特有的、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构。在形成之初,这种社会结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其弊端日益显现,而且这种弊端所带来的矛盾已经激化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由于传统社会陈腐习惯的影响和现代社会不良观念的感染,农村法治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在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知识培训、充分发挥村民参与法治的主体作用、强化对农村法治的有效监督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三农”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此,文章认为建立和健全农民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一方面,农民组织要转换意识,提高认识,多样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转换职能,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为农民组织的建立健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