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中的基本概念。“行政机关”一词存在较大缺陷。新公共管理之非政府公共组织对行政主体理论产生了很大冲击。无论是为了解决我国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还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法学研究接轨 ,都应该扩大行政法学研究范围 ,扩大行政主体理论所涵括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应该把公共服务社会化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战略重点和新的增长点,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公共行政:政府行政与非政府行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行政学将公共行政等同于政府行政。近百年来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突出了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的作用与意义。本文认为,当代公共行政应包含政府行政与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两大部分。与政府行政相比,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具有行政内容的服务性、行政性质的非权力性、行政方式的非集中性、行政组织的多样性等特征。当代中国的非政府主体公共行政由基层自治行政、公共事业行政、志愿组织行政、社会中介行政构成。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提供法律保障、社会秩序维持和公共服务三种劳务产品,从公共物品属性及供给的角度分析看,公共服务具备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可以通过采用自愿供给,即非政府组织供给的方式。非政府组织成为警务社会化主体不仅可以推进警务社会化的进程、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和谐警民关系、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并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公共行政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艺术角度看,公共行政的确是美的.公共组织及其程序拥有美丽而匹配的形式、设计、经验和语言,正是这种美或潜在的美,吸引了无数的人来从事公共工作.此外,在公共行政高尚而宏伟的目标中、在为达到这些目标而建立的组织和程序中也包含了巨大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念认为,政府警察机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私人保安、社会自治组织等社会治安组织也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与警察机构合作、互动,共同维护社会秩序。我国的治安主体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在研究治安主体时,应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加强政府主体的同时,还要强化非政府主体,两者双管齐下,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的过程是公共权力在公共行政中的运行过程,公共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合法性、有效性、公共性及其与私人性的内在冲突。公共行政权力不仅是公共行政得以产生和有效运作的客观基础和逻辑起点,也是公共行政正义价值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需求与供给:公共行政研究的基本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的关系,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基本主题.公共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发展史,就是一部公共行政发展史,也是一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公共需求与供给作为公共行政的基本关系,决定着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基本框架,是我们构建公共行政学科学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方公共行政的价值变迁经历了从"效率至上"到"公平主导",再到走向效率、公平与责任并重的阶段,体现了从重视工具理性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互相融合的趋势。每种公共行政价值观都有其产生的特定环境,在保持理论的连续性的同时,不断进行扬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政府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是形成一种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即政府、公共组织、私人机构及社会个人协同承担公共事务.治理型公共行政是政府对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回应,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又一次突破.虽然这种模式只是初具雏形,但已在实践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对于我国政府行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论的流变、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内涵及其特征、中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模式选择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该文系这一讨论的学术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刍议公共行政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行政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官僚制和政治控制为特色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公共行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的变革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 ,取而代之的是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模式 ,该模式一跃而成为当今公共行政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追求——公共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管理要充分体现“公共性”,即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等要代表公共利益。谋求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追求。因为公共行政的权力是公众所授予的,行政权力的存在和活动是为了实现公共目的,所以公共权力的主体在管理公共事务时,应该执行公共意志,谋求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的。本文论述了公共利益作为公共行政人员伦理价值追求的原因,价值蕴涵并提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在西方国家开始成为流行术语,它与传统公共行政成为同一研究领域中两个难以区分的概念。本文试图从思想发展的历史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作为独特的研究领域,公共行政的界定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存在着范式论争、分离与危机,只有整合公共行政的主流范式与非主流思想,把公共行政的制度性定义、宪政主义定义、规范性定义及组织性定义结合起来,才能把握公共行政框架的丰富性。公共管理作为一整套旨在提高效率的经济理论的产物,其价值取向的偏狭性和"公共性丧失"的危险性使它不能脱离公共行政的根基而存在。促进二者的融合是思想史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语境中的公共行政解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后现代性”话语跨领域使用的前提下 ,建立在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和韦伯的官僚制基础上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及后来出现的制度主义、宪政主义、社群主义等替代模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困境。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将公共行政置于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 ,构建了全新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这种公共行政的制度设计对于我们建立一个服务型的、人民满意的政府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肖扬伟 《工会论坛》2011,17(3):145-146
公正是人类历史上孜孜以求的道德价值目标。公共行政的主体———政府作为权力的实际掌控者和实际行使者,担当代表着民众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实质就应该要求行政公正,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要求公共行政管理者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而由于公共权力的所有权和实际行使权的相对脱节,权力的变异很难避免,公共权力只有在公正的轨道上运行才不会沦为某些个人和集团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范式经历了四次转变,这同时也是“民主行政”逐步演进、行政权力逐渐回归公民社会的过程。“新公共行政”提出的“社会平等”和“民主价值”是对“传统公共行政”弊端的弥补;“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在客观上使“新公共行政”的理念得以实施;新公共服务就是以民主为切入点,再次强调了行政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民主化是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个人权利、价值在行政领域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18.
西方公共行政价值观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公共行政改革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发展史,也是公共行政价值观效率与公平相互博弈与融合的发展史。公共行政改革的四个阶段虽各有侧重,但公共行政改革追求更高效率、更多公平的总目标没有变。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行政的价值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和平 《理论前沿》2003,(24):18-19
之所以提出“公共行政的价值追寻”这一论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考虑:一是我国公共行政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二是我国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政府的公共行政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一方面,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弄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如何科学确定、机构如何设置、政府管理的运行方式和程序应该怎样、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应遵守什么样的行政行为规范和行政价值规则;另一方面,在实践上,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吸收其他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正反两方…  相似文献   

20.
公正:我国公共行政追求的主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公正就被看做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一个价值标准,用以匡正人类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较突出,有的还比较尖锐。因此,建立良性和谐运转的体制,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号称"看不见之手"的市场本身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看得见之手"的政府的调控和整理。就是说,人们对公共行政权力的行使寄予了极大的期望,所以,公共行政公正的问题成为社会和学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