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芳  赵秋霞 《求实》2005,(Z1):53-54
(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把国家引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道路,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论断.而近些年来许多人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化为GDP的增长是硬道理,见物不见人,忽视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形成了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所谓发展观就是对发展的本质、发展的规律、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标志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发展观作为意识形态,它的正确与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到巨大的阻碍甚至破坏作用。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取决于掌握国民经济全局的决策者、发展观是否科学、能否制定并切实执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和调控措施。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凝聚了党心民心,把我们国家引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道路。近20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排除一切干扰,集…  相似文献   

4.
王殿双 《奋斗》2005,(5):27-27,41
所谓发展观就是对发展的本质、发展的规律、发展的动力、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标志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发展观作为意识形态,它的正确与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到巨大的阻碍甚至破坏作用。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取决于掌握国民经济全局的决策者、发展战略和调控措施。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凝聚了党心民心,把我们国家引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发展,一个美丽而庄严的字眼。对任何人和任何国家来说,谁不想发展?谁不需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进步,才有锦绣前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才有今天科学昌明的时代。就是明证。因此,一位历史伟人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问题在于,要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观,自建国以来大致经历了以“共同纲领”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以两个“总路线”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以“发展是硬道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观和以“新型工业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也反映出领导中国60年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深化和拓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这一重要论断,把发展与执政兴国联系起来,不仅深刻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表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而且突出强调发展是贯穿于“三个代表”实践过程中的红线,进一步说明在党面临的各项繁重任…  相似文献   

9.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说,发展观是否科学是政绩观是否正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只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创造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新世纪新阶段,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政绩,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两会”期间,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领导千部的政绩 以前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人们错误地把“经济增长”作为领导干部的政绩,GDP就是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关键指标,于是不管你客观条件如何;不管你个人能力如何;不管你的政绩是显绩、还是潜绩;不管是集体功劳、还是个人政绩,只要是看得见的就是领导者个人的政绩,这种评价确实存在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使得领导干部只对GDP负责,千方百计的只抓经济,经济增长就是硬道理,却不顾环境是否污染,社会秩序是否稳定,就业是否充分。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定义为“五个方面的”的“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发展观,给我们评价领导的政绩提出更加合理的要求。因此,我们评价领导政绩的时候,要做到: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个人政绩”,又要看“集体政绩”,即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和核心是讲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内容极为丰富 ,涵义极为深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邓小平从全球战略的高度论发展 ;邓小平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论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 ,抓住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 ,体现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国家政治方略 ,代表国家的发展方向。这种方略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执政党对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内在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为邓小平理论增添了重要的新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既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先进的发展观念,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科学的发展观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率领各族人…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全新的指导思想,也是推动和促进扶贫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首先是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为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权…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6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发展观的变迁史。从毛泽东人民发展观到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观的提出,再到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正式提出。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沿着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关注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直至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演进和深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6.
理论学习全在于运用。我们包头北站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贴紧车站实际,在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上解决一个对新事物的认识、对新观念的接受问题,向正确的思路要发展出路。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首先是抓了领导决策层,确保工作思路的超前。在组织中心组学习时,我们重点研究《邓小平文选)中涉及发展问题的文章,多次就取小平理论的发展观,组织大家围绞车站要不要发展,车站如何发展等问题展开多次的研讨。用事实让大家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发…  相似文献   

17.
《前线》2004,(6)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怎样结合工作实际,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思想方法转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一精神,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当前,我国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毛泽东的平衡发展观、赶超发展观及"姓社姓资"的发展观,使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和失误.邓小平提出"硬道理"发展观,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江泽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一要务"发展观,使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平衡"发展观、"硬道理"发展观、"第一要务"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世界发展的先进理论与我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纲领,是发展的主旨、主题和主线。准确理解和把握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怎样实现以人为本,对于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端正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成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袁贵仁 《求是》2005,(22):23-25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于我们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