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29日,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会议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名誉会长林准同志到会讲话。 林准同志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学会对他的信任,聘请他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的名誉会长,并对学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在青少年犯罪研究上所取  相似文献   

2.
《法学》1985,(7)
由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华东片)和安徽省司法厅联合举办的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科学讨论会,于5月19日在黄山开幕。安徽省政法副书记张建明、省司法厅、省法学会、黄山市委等领导同志到会讲话。会议上共交流了三十多篇论文,研究了当前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律及某发展趋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心理层面的理论研究则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领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因理论研究逐渐采取了科际整合的观点,结合各领域各个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青少年危险模式包括了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提供了多元化的取向.我国的学者长期囿于传统的横断研究,鲜有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贯研究者,需要进行青少年犯罪纵贯研究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 为纪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通过一周年,中国法学会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于1990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青少年立法研讨会”.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青少年立法工作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8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局、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等部门有关领导,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佛罗伦萨办事处的专家和官员也参加了会议.王汉斌副委员长出席了开幕式、会议就如何推进我国青少年立法工作进程,进一步依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通报了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立法的情况.目前我国虽有30多个现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有涉及青少年的条款.但零碎而不系统,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2,(8)
近两年来,经过采取整顿治安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温州市和全国各地一样,社会治安情况已有好转,青少年犯罪发案率有所下降,但青少年犯罪仍是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综合治理,就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任务,更是司法部门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犯罪,有历史的、社会的、生理的多方面的原因,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原因.我们认为,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必须把内在原因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任何犯罪都是主观原因起决定作用的,客观原因只不过是产生犯罪的外部条件或者对犯罪意图的诱发.教育、挽救、改造犯罪青少年,指的是通过改造他们的犯罪思  相似文献   

6.
王鑫  黎明  张帅 《法制与社会》2010,(23):296-296
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清楚的认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本文从青少年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的环境,探析了青少犯罪的基本成因。  相似文献   

7.
目前,青少年犯罪与走私、毒品犯罪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也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我国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预防、治理工作,建立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治理体系,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治理体系,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结合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谈谈我对青少年犯罪的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驻柏林记者柴野在2004年7月26日的该报上撰文《德国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介绍,德国教育界人士认为,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学校、家庭、社会是三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分析、治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课题.对于人的成长而言,家庭是第一个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思维模式的塑造,行为方式的形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在对其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甚至社会交往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一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了出来,如冲突型的家庭环境、宠溺型的家庭环境、冷漠型的家庭环境、缺失型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能导致青少年人格的缺陷、行为方式的偏差和结交朋友的不慎,这些内因或外因完全能够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而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歧途.鉴于此,此文在阐述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的基础上,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方面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并对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和预防方面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度上升,这是当前一个具有世界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当前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当然,两种制度下两种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别,所反映的实质截然不同,但问题的严重性却是共同的,因此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爱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他们看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比作祖国的花朵,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然而,在建国三十年后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样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的犯罪经过究竟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它不仅是搞好当前社会治安、建立良好社会秩序、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局面的极关重要的问题,而且是关系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大事当前,我们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北京市政法部门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极为重视。最近,市公安局、高级法院、司法局和北京政法学院的一些同志,他们组织了青少年犯罪联合调查组,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研究了七十名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写出了一份典型调查报告。这个调查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即: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主观原因,心理特点,以及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本刊从第一期起连续刊载这个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会对青少年问题愈加关注,青少年暴力事件、吸毒事件等各类违法事件频繁爆出.青少年在社会、家庭和自身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对各种事物缺乏分辨变好坏的能力,容易被引入歧途,尽管青少年的年纪较小,但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是十分恶劣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妨碍社会治安的维护,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最重要的是扭曲了青少年的人格品质,给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二日,由烟台大学副校长杨春洗教授率领的中国法学会专家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法学院举行的中美青少年犯罪及其治理的双边学术会议。会议期间,中美双方的专家学者就青少年犯罪及其治理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换了资料:中方代表参观了圣地亚哥中学、少年法院、少年监管中心、社会教养设施,同少年法院法官、教师、社会工作者、学生、违法犯罪少年进行了座谈。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由于会议东道主——圣地亚哥大学法学院的精心安排,因而收获较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吴珊 《法制与社会》2011,(25):246-246
青少年犯罪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事关祖国的未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最本源的解决方法和研究途径——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而青少年犯罪却与日俱增。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约10名是14——18岁的未成年人,这显然说明青少年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人数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了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最重要的特征,人的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是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和人的道德、意志、情绪、情感紧密相连。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改造,就不能不对犯罪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加以认真的调查研究。一、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态度上。从对七百名犯罪青少年的抽样调查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特征,多是消极的,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的态度,已形成一种反社会心理。如认为“生活对他太残酷”的,占  相似文献   

16.
冯锐 《法学研究》1984,(5):73-73
华北地区首届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九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北戴河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华北片理事会召开的。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从当前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中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看,精神污染对青少年的毒害,是诱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认真研究精神污染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系,采取正确有效措施,清除精神污染,进一步落实综合治理,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各国的法律不同,对于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一般来讲,青少年是指14岁至25岁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界定青少年犯罪概念的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征,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的特征;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的特征.犯罪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9.
陈桂香 《法制与社会》2012,(13):279-280
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已经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并且向网络化、暴力化发展,分析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应当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但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论从犯罪人数,作案手段还是从犯罪分子年龄结构上显得尤为突出,并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并以盗窃、抢劫、伤害、流氓居多。因此,需认真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对策。一、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除了主观因素外,还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社会、家庭等各方面有联系,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青少年犯罪的自身根源,是导致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