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性别相对于生理性别而产生的,是近年来国际上分析男女平等的重要概念。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影响两生平等的因素,主要有理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实现两性平等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性别不平等妨碍女性的发展前景,忽视社会整合,危害两性的社会合作,从而严重影响男女两性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经济发展及制度改革都是促进性别平等的关键因素,但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尤为重要,因为使性别不平等长期存在的社会和法律制度即使能为个人所改变,但也存在很大难度,因此急需国家采取积极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以促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3.
妇女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男女从权利到机会的平等,就要努力减少并最终消除现实中性别不平等现象,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健康和婚姻家庭等方面赋予并保障女性平等的发展权利和机会,并关注两性生理差异和在发展程度上的现实差异,在政策上给予女性适当的倾斜,逐步缩小两性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备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应把性别和谐的重建纳入其中。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性别和谐的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性别和谐,要从保障政治权利、完善法律法规、建构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协同努力,来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共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备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应把性别和谐的重建纳入其中。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性别和谐的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性别和谐.要从保障政治权利、完善法律法规、建构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协同努力,来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共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文化、性别文化都是权力关系的产物.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权力的一种转化方式,包括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它在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权力构架起来的性别文化模式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反映并挑战这些权力的不平等,致力于打破这种权利构架.打破现有的这种性别不平等模式,就要建构一种平等的性别文化,也就是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性别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男女间真正的平等 ,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社会性别理论认为 :男女之间的差异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 ,是“社会体制习俗”把人组织到规范好的“男性”“女性”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结果 ,而不是因为男女的生理特征而自然产生的。其分析方法要求考察女性与男性面对的不同的社会现实、生活期望、经济环境等因素 ,分析社会公共政策对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影响 ,尤其是可能给女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而修改社会公共政策 ,以期消除男女之间的实际不平等。我国 2 0 0 1年修订后的《婚姻法》仍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 ,规定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但以社会性别平等理论来分析审视现行婚姻法 ,其结婚、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离婚等具体制度中 ,某些规定仍缺乏性别意识 ,并不能真正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法律保护 ,特建议从社会性别平等的角度对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平等不仅仅是单纯的妇女的事情及其妇女组织的事情,或某一部分人、某一个具体领域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行动,没有男性的改变和参与,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性别平等问题。在项目实践中如何调动男性参与的积极性、发挥男性的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社会性别发展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实现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描绘了两幅正义社会的图景。正义社会最鲜明的特征是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正当型和谐社会。在特定价值观基础上,法治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正当性建立在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均衡关系上,信奉在物质不平等的前提下推进和追求政治平等和权利平等,并在推进和追求政治平等和权利平等过程中改变物质不平等。全球正义观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重大问题时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当代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性别文化主流是进步的,但同时又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性别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加强先进怀别文化建设.需要把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提高法律与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真正建立起相应的反歧视、反不平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