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6,(6):47-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与完善中国政治制度整体框架相适应,与推进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相协调,与规范中国行政权力运行相统一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既是实现社会、政府、政党现代化架构的体制保障,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和核心决定因素之一。合作治理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经验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导向与治理逻辑,对于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困境给予有益的启示。当然,寄托于行为互动的自然主义演进而构建合作治理是不现实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需要在合作意识的引领下展开,这就使系统化的理论建构更具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政务约束机制实现行政体制现代化陈建新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政府约束机制,实现政府行政体制的现代化,是反权力庸败总体思路中具有战略性的重点内容。笔者认为,建立政务约束机制,实现现代化的行政体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规范政府及政府官员,保证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3.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是公共型政府、公正型政府、民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有限型政府、分权型政府、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责任制政府。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必须切实解决传统行政体制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实现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4.
廖志鹏 《学理论》2009,(15):39-40
政府行政伦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石。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外部根源有:行政环境等体制外影响、来自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行政职权过于集中、行政管理体系层次太多、行政职责不够清晰、行政规范存在“真空”、行政权力的监督和纠偏机制失灵。为此,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注重导向宣传、强化制度规范、完善行政机制等途径,加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统制型到服务型:当代中国政府建设的模式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行政论坛》2009,16(6):43-47
政府发展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改革也是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焦点与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当代中国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其趋向就是逐步扩大政府的服务职能和领域,限制、规范政府的统制范围与领域。即从“统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政府文明建设的模式取向。  相似文献   

6.
闫维 《行政论坛》2001,(6):10-12
由于我国是后进国家,我国的现代化是属于一种"追赶型"的现代化,即是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模式.因此,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在我国显得尤为紧迫和至关重要.本文认为行政管理现代化主要内容有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专业化和高效化,要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必须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同时还需要经济体制、行政文化、政治体制等各项配套变革.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对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研究中 ,人们比较重视经济因素和诸如“政府提速”等行政体制创新的重要作用 ,而对行政文化创新是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条件缺乏深入认识。本文试图以行政文化创新为视角 ,对其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互动关系及其内在机理作一初步探讨 ,论证行政文化的创新度决定现代化的实现度这一基本观点。一、行政文化创新的理性思考行政文化与现代化具有互动效应。一方面 ,现代化必然推动行政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 ,无论是先进国家还是落后国家 ,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对政府主导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在立宪政体和责任政府的框架内 ,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和扩大民主参与 ,进一步确立理顺党政、政企、政社、政民关系 ,特别是要进一步确立公民在政民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把我国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定位在政民关系上 ,使我国政府管理真正变为公共行政。二十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一、简单回顾 :1978年以来 ,我国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大方向是由“计划”转向“市场” ,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的这…  相似文献   

9.
大部制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然而在行政与政治日益融合的今天,大部制改革必将折射出政治的变迁,甚至牵动政治体制的变动。中国现阶段实行“行政吸纳政治”的行政民主发展道路,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充分吸纳反映民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合作治理体制,也应是大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基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体制是实现此目标的可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行政决策是行政过程的起点和政府效能的核心。所有的行政过程都是在决策与执行的循环往复中得以完成的。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与完善行政决策体制,并以此为基础和前提,促进政府行政工作效能的优化。 一、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原则 行政决策体制不是自然形成和发展的,是人为设计的。这种设计受作用对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基础的制约。人们设计不同的决策体制,目的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很快就要迎来第30个年头。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1982年开始经历了五次大的动作:即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以及2003年的改革。整体上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政府管理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走到了今天大体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在今年开始的新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判断和认识当前中国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目前政府管理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杨晓猛 《学理论》2008,(24):5-6
体制保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因为体制保障是实现发展的前提,是落实"以人为本"的保证,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体现统筹兼顾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等,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关于部门利益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部门利益是法治社会的一颗毒瘤。它与我们依法行政,打造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完全是背道而驰的。部门利益的存在,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如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等的不健全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也与部门立法机制的不完善密切相关。而要有效制约部门利益的膨胀,必须实现阳光立法,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实现经济转型,是"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本前提和要义之一,也已成为当下我国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重要议题。本文认为,在此过程中,压力型体制下形成的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逻辑中的自主性仍有其发挥作用的空间,但显然需予以再定位。那么,地方政府的这种自主性何以可能?有哪些主要变量因素?其行政逻辑转型的目标模式又应是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来看,政府自身的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政府职能转变的程度小于政府机构改革的程度。当前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依然是整个体制转轨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聂云凌 《学理论》2013,(19):1+12
<正>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本质核心。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必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其主旨应是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公共职能。剖析行政体制存在的障碍,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政府权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文章论述了行政体制改革在中国改革总体战略中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仍在于提高效率。行政民主是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目标取向,不能与行政体制改革本身的目标相混同;改革要兼顾机构改革与政治职能两个方面,使二者协同发展;目前改革的难点在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并未形成良性互动,行政体制本身的改革并不配套和适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有很多阻力。对此,文章提出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对策,并认为行政体制改革应与政治体制改革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19.
行政体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也必然存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行政体制的核心要素是行政权力 ,权力制度的变动会改变体制内部的资源配置 ,使得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增强体制的生命力 ,这为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性的内在动力。行政体制的载体是行政机构 ,机构改革一直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每次政府机构改革实际上都是为对行政体制的局部调整 ,这种调整是外部环境引起的 ,但也增强了行政体制从外部汲取资源的能力 ,它为行政体制的变革提供了内在结构性的动力。行政职能是行政体制与外部环境进行的互动 ,外部环境对行政体制的直接冲击就是其职能 ,而行政体制改革的首要体现和关键就是职能转变 ,行政职能转变调整了行政体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 ,推动了整个行政体制的变革。人是行政体制的活的因素 ,任何行政体制的改革和运行都离不开人 ,行政体制内部的人事制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体制内人的积极性 ,这为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内源的自主性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和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思路逐步清晰。服务型政府打破了"全能主义"政府模式对一切事务的大包大揽,既遵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运作程式,也响应民主化思潮对政府工作的透明、高效、民主、法治以及积极吸纳公民参与的理念,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中国政治与行政尚未完全分化的情势下展拓的,其理论架构、构建程序和运行方式等,既关涉政治议题,又勾连社会治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虽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名,但多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实,服务型政府在这两种态势下运行,必然脱离不了政治和行政的干系。审视政治体制改革抑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组织形式和规模等方面推动着服务型政府的构造,而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中表征的民主、法治、公正、公民参与等理念均彰显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光辉,从一定程度上对政治体制改革起着倒逼作用。在全球化、民主化以及社会自治强度扩张的情势当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既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实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府建设路径进行,也要处理好诸如服务型政府规模、结构以及与传统政府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