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邓小平关于国情的科学论断罗时平邓小平同志谈到中国在当今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时,曾多次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94页)深刻理解邓小平这一精辟论断,对于我们认清中国现时的基本国情,一切从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64年的历史,既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走向"小康社会"的工业大国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其间历史悠久、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多民族、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尚未实现以及党的领导和大国等基本国情,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和转变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所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国情出发。而在这个长时段中,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国情实际上也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国情的"变"与"不变"成为影响经济体制变革和制定发展方针政策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以及指导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前线》2016,(8)
正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3亿人口,了解中国要切忌‘盲人摸象’。……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大国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地域大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因此,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矛盾也相对较多.由于这些突发事件民众关注度高,也就成为新闻媒体热衷捕捉的新闻热点.如何应对蜂拥而至的各路记者、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对事发地政府官员执政能力的一项考验.  相似文献   

5.
曹应旺 《党史博览》2012,(5):9-14,26
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26年,功勋卓著,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什么能赢得人民这样的称赞?他为什么能出色地管理好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情最为复杂的大国的国务?他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大国总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大陆上的两个巨人.从国情看,两国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又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现代,除社会制度外,两国在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历史遭遇、当今任务等方面,都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中印两国具有很大的可比性.然而,两国在发展道路上却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印之间的竞争是一场标准的经济制度竞争.通过对这两国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选择符合国情的经济制度对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决定了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基本矛盾,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摸着石头过河",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要求,体现着和彰显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0,(4):53-53
<正>《国情备忘录》央视《国情备忘录》项目组著万卷出版公司2010-1《国情备忘录》是央视继《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之后的又一大型电视纪录片,分为  相似文献   

9.
黄红发 《求实》2002,3(7):19-22
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国情 ,考察了世界格局变化趋势 ,作出了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的科学定位。把握邓小平的中国国际地位论 ,对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名符其实的世界大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 ,驳斥西方叫嚣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无用论”也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大国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过程中有限的社会资源总量与超大规模社会对国家治理资源大规模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大国治理的政治前提,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是大国治理的体制基础.并初步总结了中国作为巨型社会、贫困社会、非匀质性社会和断裂社会国家治理的主要困境,对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进行了基本把握,并对"大国治理"的内涵进行了基本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