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摆正政治与学术关系。中共党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是政治性最强的学科,它在现实生活的政治教育、政治宣传中发挥巨大作用,它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巨大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这决定了中共党史研究要为政治、为现实服务。但这个服务是有“度”的。对以下几条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为政治、为现实服务不是中共党史研究唯一的选择、唯一的路径。另外的选择、路径仍然存在,如学术研究。以为政治服务否定学术研究,认为学术研究没有必要,学术研究得不到支持,导致学术研究发展不起来,那么学术品格的丧失就是学科独立品格的丧失,这个学科就会消失,也不会有真正的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性。所以,为政治服务的研究可以支持,同时纯学术的研究也要支持。(二)为政治服务不能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学术不是政治的奴仆.不是可以任意使唤的。为了政治需要随意解释历史、改铸历史.甚至伪造历史,把历史、中共党史当成胡适所谓的“摆大钱”、“打扮姑娘”,变成实用主义的工具,这就走向了反面,走向了伪史学、伪中共党史学。就如“文革”时期的历史学、党史学,最终被唾弃。前苏联也有过史学政治化恶性发展的时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可参见陈启能等著《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第九章《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教训》、社会主义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三)史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参与政治斗争,应以参与史学领域的政治斗争为主,而不是以参与政治领域的政治斗争为主。比如在毛泽东研究中,西方反华反共的资产阶级右翼学者通过攻击毛泽东来攻击中共,这就必须与之斗争。林克等人写的《历史的真实》,就对李志绥《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进行了批驳,在史学领域的政治斗争中,发挥了史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的积极作用。(四)不要把学术观点当成政治观点,不要把学术探讨当成政治问题。比如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的评价,有人认为是有很大成绩的,有人认为是毫无成绩的,这是学术观点的争论,不要把哪一种观点扣上政治帽子,把说毛泽东有成绩的视为“两个凡是”派。澳大利亚的尼克·奈特就认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成绩很大,难道也把他视为“两个凡是”派?  相似文献   

2.
1963年8月成立的史学“反修组”,主要承担撰写史学“反修”文章、编译苏联“修正主义”史学相关资料,以及为中苏边界谈判提供历史资料等任务。这一史学界的“反修”举措,充分体现出“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应被忽视的学术成果。本文力图通过梳理档案、比对亲历者回忆等方式,对史学“反修组”的发展沿革和运作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并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60年代“反修”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3.
龙肖毅 《世纪桥》2013,(13):68-70
从旅游政治学、旅游史学、教育学及旅游心理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普地区赴京观礼事件,首次把该事件定性为一次民族团结修学旅游,对于开拓现代旅游史学的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这次事件进行历史回溯研究与探析,揭示个体在修学旅游过程中的民族团结认知水平的发展历程,对于开拓现代旅游史学的研究领域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学传统与西方史学传统有不同的理路.现代中国在西方思想资源的启示下,开始了史学革命,产生了现代史学.但由于在理路上没有跳出革命史学的窠臼,新中国史学也发生了过度政治化的失误.当前,中国史学的问题依然是理论和方法问题,以当代史的问题更为突出.必须以全球化视野,借鉴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促进学术进步.文中以麦克法夸尔的"铁三角"理论范式为个例,从理论层次,述事方式,分析结构,以史鉴今的适用性等方面,对照分析中西史学的所长所短,以确定中国当代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理路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清官”问题,cd年代在我国史学领域有过一次重要的思想争论。这本来完全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但在当时的‘“左”倾错误思想指导F,却变成完全不正常的政治批判。一些正确的、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观点被强行压制下去,另一些在政治上、学术上荒谬的观点得以流行。这场错误的政治批判造成严重的社会道德观念、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颠倒,不仅破坏正常的学术研究,而且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吏治”问题的好坏,是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胄爵…  相似文献   

7.
难得鲜活     
中国的史学,从最先探索天意的神学史学阶段开始,历经了数千年的为王朝统治提供政治教科书的政治史学阶段后,正逐步迈向大众史学阶段。我以为这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史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它既不同于庸俗史学,更有别于僵化史学,  相似文献   

8.
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全盛时期的代表,其学术风格可以用"求是"与"求通"来概括。这种学术风格不仅在经学史上影响深远,更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乾嘉学派与史学的关系,按照历史时序可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即乾嘉学派产生之初的史学渊源、乾嘉学派与"新史学"、乾嘉学派与"新汉学"、乾嘉学派与唯物史观派。乾嘉学派"求是"与"求通"的精神始终蕴藏在史学的血脉中。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作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重要力量,重庆史家在其史学研究中重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特殊性,关注史学研究的现实性和科学性,赋予史学研究的民族特色与爱国主义精神,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立场,其史学研究表现出独特的学术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史学的沉思”是翟林东教授的一部专著的名称,这里权且借用过来,作为本篇读后感的题目,因为一部《史学与史学评论》(45万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虽然包括史学论文、书评、序跋、札记等各类文章,但自始至终贯穿的是一位史学家关于史学的沉思,只有用这样一个题目,才能表达笔者读完全书后的感受。在该书中,作者的思考是广阔的,从中国史学的本质特征到如何作札记、怎样讲授史学名著,全书宏观与微观兼具,理论探讨和学术指导并有,令人感受较深的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史学家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史学与易学在李贽的学术研究中密切关联、不可分割。李贽以《周易》义理诠解历史,阐发对历史兴盛衰亡的看法,同时秉持"经、史一物"的立场,以经世致用为鹄的,通过以史证《易》拓展了史学自身的历史观念,形成了义理与象数并重、史学与易学互证的学术进路,推动了明代中后期史学与易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良性互动。在中国传统史学与易学的交融、发展中,李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中国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成为 2 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潮 ,这既是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 ,也与毛泽东的决策指导有着密切关联。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体制的建树主要体现在研究宗旨的确立、研究方法的探寻和史学的研究规划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抗战时期的特殊学术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和关怀、延安整风运动的推动等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抗战时期的重大发展改变了中国史学界的旧格局,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范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进程,并为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兴华 《新视野》2013,(1):101-104,108
西汉的政治与史学,在相互的影响中完成了彼此的演变.西汉初年,史论与政治皆充满生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汉武帝时期,强大而专制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在刺激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同时,又致使《史记》无法对现实政治产生影响,而只能藏之名山,以待来世;西汉末年,刘向等人试图通过整理文献复兴政局,但充满阴阳五行、符瑞灾异的学术与暮气已深的西汉王朝已失去了彼此互动、相互创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吴家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先后在北京大学等校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及《史学要论》等课程;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作过《研...  相似文献   

16.
陈训慈先生是知名爱国人士,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浙东学术的研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弥补了前人的不足,对浙东史学的特殊精神作了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7.
宋明晏 《前线》2013,(5):43-43
本刊讯4月13至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18.
张其昀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本文探析了张其昀在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演进的时代大背景下,是如何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文化思想的交锋中,走向了非主流史派的新人文主义史学。当时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涌入,为张其昀吸纳西学,从而建构出中西合璧的个人学术体系,提供了可能性。而新人文主义学说与儒学精神的契合,则是张其昀最终接纳这一西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加强党史学的学科建设,增强党史研究的学理深度,提高党史研的学术水平,本刊拟长期设置"学理探讨"栏目,特向学界征集"党史学理论"专题如下:党史学的学科性质、党史的撰述方法、党史学的学科体系、史学的学科范畴与概念、党史研究的学术批评、党史学史的新进展、党史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专论抗战时期延安史学成果的传播机制。延安史学界顺应局势需要,秉持学术敏感,以非常有限的报纸期刊作为传播载体,在关于中国史学的发展方向、有关古代社会性质和分期、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的争鸣聚焦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对当时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走向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