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颁布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许多规定对于有效保障当事人及律师的诉讼权利、维护程序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都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鹤喃 《人民检察》2011,(24):47-47
作为“小宪法”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无疑是本年度重大法制事件之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法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刑事司法制度有望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站在《修正案(草案)》的起点上,放眼检察制度与实践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制度与实践交织发展的现实画面。如何在其中让基本的程序理念与要求更加明晰,是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科学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的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创立与修正,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革新。但是,这些制度的改革与借鉴甚至引进是否能够彻底或者深入解决我国刑事诉讼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司法公正与独立是否能够通过新制度的实施就能够得以彰显?这一系列问题,都极具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洋 《法制与社会》2012,(23):68-69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调解制度可谓源远流长,在我国甚至已经逐浙成为一种文化积淀.诉讼和解虽然在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一直在刑事诉讼领域未被使用.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有了实践的土壤.但是修正案该条文的规定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读和明确.  相似文献   

5.
樊崇义 《法学杂志》2012,33(1):1-12
2011年8月通过初审并公布于众、征询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对证据概念与种类所做的变化、对证明标准的进一步明确与完善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等内容充分表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修正案还对辩护制度、刑事强制措施以及侦查程序等方面的刑事诉讼制度做了改革与完善。诚然,修正案中有些刑事制度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修正案中所做的有关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谈谈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贯彻执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几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通过,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贯彻、实施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是人民法院肩负的一项极其...  相似文献   

7.
博弈刑诉法     
叶飞 《法治纵横》2011,(20):17-19
十余年间,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假错案相继曝光,不断拷问着中国刑事司法的痼疾。《刑事诉讼法》存在的问题一再被审视。  相似文献   

8.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必要性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制定,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进行了修正。实践证明,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总体上是科学的、合理的。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司法的永恒追求,而保护人权也是司法必不可少的内涵之一。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这源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程序正义对于刑事诉讼法而言,是触及整个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每一根神经的。而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刑事诉讼法体系与实践的基石。笔者在结合实务的基础上,剖析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参与者间的相互关系,探寻程序正义的可能与实现,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但是关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我们始终缺乏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引。“底限正义”理论是一种指导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一方面认可人类社会存在着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从而为以法律移植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又承认正义的相对性和多元性,承认法律制度移植的可选择性,从而为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微观操作步骤。同时,“底限正义”理论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拓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学》2015,(4):3-11
为了推动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性转型,确保《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良性互动,回应社会各界已经达成的程序正义共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正司法战略部署,中国需要进一步修改《刑事诉讼法》。具体改革应该着眼于以下方面:打造充分体现宪法精神与人权保障优先的刑事诉讼制度,真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推行普遍有效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契合中国国情的陪审制度,并着力解决非法证据排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其中对证人出庭作证作出了一定修改,增加了对特定案件的证人应当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出台对解决证人"出庭难"问题,强化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从而实现新刑诉法确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的立法宗旨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新修改的刑诉法能否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证人出庭难的问题并实现刑诉法确定的证人作证的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立法上的跟进,而且需要各项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完善。结合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出庭证人的保护制度进行研讨,结合中国司法实务的现状,尝试建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出庭证人保护制度,夯实和健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使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韩国2007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是在人权保障理念指导下,对刑事诉讼法所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整合.该修正案不仅突出了对辩护权的实质保障、确立了非羁押状态的侦查原则、完善了沉默权制度,而且还为保障基本原则与制度的实施.规定了具体的实现手段.其立法中所体现出的重人权保障的理念、注重对伦理的维护以及适时立法的方法,对完善中国刑事诉讼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特色刑事特别程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增设的四种特别程序,是回应社会治理、犯罪控制工作日益复杂、多元的挑战所作出的必要调整,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精细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稳步建立我国沉默权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默权的确立,有效地保护了在刑事诉讼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平衡了诉讼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刑事诉讼走向民主化的体现,也是人类通向文明的表现.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程序正义的实现有时可能以实体正义的丧失为代价,片面地强调沉默权,极易放纵犯罪.这与刑事诉讼法的兼顾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目的背道而驰.为此,也需要对沉默权做出必要的限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设想,希望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目的在刑事诉讼程序领域居于核心地位 ,它既是刑事诉讼立法、司法的内在要素和基本前提 ,又是与刑事诉讼的主体、职能、构造等紧密相关的刑事诉讼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我国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根本目的是维护宪法所确立的制度与秩序。  相似文献   

17.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必要性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我国现行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目的在刑事诉讼程序领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刑事诉讼立法、司法的内在要素和基本前提,又是与刑事诉讼的主体、职能、构造等紧密相关的刑事诉讼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根本目的是维护宪法所确立的制度与秩序。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并引起热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全面入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有效地惩治职务犯罪和保障人权将发  相似文献   

20.
向勇 《法制与社会》2014,(9):289-290
当前,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强被追诉人财权利的保护,这也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2011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被追诉人财产权保护的规定展开了初步调整,但是,在法律理念、社会需要、制度保障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司法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建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程序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