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一大批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积极推广新技术,逐步发展成为青年科技示范户。这些青年科技示范户,冲破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受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的堤坝,推动和促进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的更新,青年科技示范户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 青年科技示范户是农村改革的客观产物,充分展现了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已有青年科技示范户11,600多个。这些青年科技示范户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相信科学,尊重知识;另一方面传技帮贫,带动了更多的农村青年以及广大农民学习科学技术,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显示了广阔的美好前景。青年科技示范户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形势和社会需要的强有力的推动。这是因  相似文献   

2.
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农村青年其思想、道德、行为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在农村调查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当代青年离不开对农民青年思想脉搏的把握。这不仅因为在数量上农村青年占据了青年总数的70%左右,更重要的是十年改革农村青年始终站在了改革的潮头。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新旧体制的不同,形成了他们既不同于父辈,又不同于城市青年的特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农民,无疑对于全面振兴农业,活跃农村共青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生产责任制的推行,使得当代青年农民的“自主意识”苏醒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农村经济基本上处在一种封闭的落后的自然经济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他农村经济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随着农村深刻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农村的社会群体在分化,在体制改革下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在改变,农民社会职业在变化,农民的角色地位在演变,价值观、生活态度、自我意识、习惯这些心理因素也在变迁之中。社会、文化的变迁不免使农村青年在扮演各种社会角包时出现某些困境和冲突。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飞跃,正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而这一转化,不仅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而且受着旧的传统观念的制约。然而都涉及到农村教育问题。为此,本文仅就农村教育与农村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略作探讨。一、必须树立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观念,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当前,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观念在一些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头脑中还是很淡薄的。农民发展农牧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自给自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青年研究》第五期刊登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刘奇葆同志《论当代农民青年的基本特征》一文。文章开头明确指出:“研究当代青年,不可不研究当代农民青年。不了解当代农民青年,谈不上对当代青年的了解”。我感到这个观点提得好,它合乎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从事农村青年工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一支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积极力量。他们是否进入发展商品经济的领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此,我们对黑龙江省八个市地十个县的近千名农村青年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200份,收回896份),并采取了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来收集资料。本文就收回的898份有效问卷,对影响农村青年发展商品经济的诸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企望能为引导农村青年发展商品经济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昆仑  卓家武 《学理论》2010,(3):100-101
生命道德是调整人与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人类生命及它类生命之间关系的道德。当代大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能够自觉担当起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生命道德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生命责任意识缺失的状况,并且逐步呈现出以下两种趋向:一是对自我生命的保护意识趋于理性;二是对社会生命的责任意识趋于淡漠。  相似文献   

8.
总的说来,农村青年和当代青年的特点是一致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新时期的社会条件,同样给农村青年以直接的影响。但农民青年毕竟是在农村长大的,在他们身上不免带有浓郁的泥土气息。概括起来,农村青年的一般特点如下: 第一、要求变革,向往进步。旣可因不满现实、先进所导而投身革命,又可因某种困难、某种压力或某种诱惑而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第二、思想中包含着新的因素,同时蕴藏着传统特点。他们旣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  相似文献   

9.
青年概念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概念是青年研究的基本问题。现实中存在多种青年概念的定义。从综合研究青年的角度,根据人们对青年概念的认识发展,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定义当代青年是处在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人格基本形成和社会自立初期阶段的人;当代青年的年龄界定在18至35岁之间。当代青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由青年与现实社会的实际联系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C村若干青年农民的调查,揭示了外出流动对于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农民们不愿意再以传统方式生存下去,如何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渴望转变为社会进步与农村现代化的动力而不是过重的压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从农村进城的民工约有八千万人,其中跨省市流动的约五千万人。这样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是我国有史以来罕见的现象。在进城民工中,80%左右是18岁到35岁的青壮年,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是青年问题。《青年研究》创刊于1979年初,与改革开放正好同步。将该刊从那时起至今发表的关于青年农民流动的调查与论文,作一个历史的回顾,可以令人清晰地看到,青年农民在追求富裕的道路上,焕发出极大的创造力,一步步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安徽陈庄80后个案为例,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影响和作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不仅影响着农村青年社会资本的芡育和积累,构成该群体的显著特征,而且也决定了农民"离土又离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青年价值观课题组在七·五期间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演变的研究所基于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假设就是近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青年价值观念的变化。为了能够更立体地把握并证实经济发展水平与价值观演变的关系,有必要对生活于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青年价值观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到衡南、衡阳、望城三县,就农村青年的状况作了十五天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各地农村呈现一派“致富道情”的新景象,广大农村青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那种固有的“突击队”作用,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日益显示出来。同时,为着珍惜生机盎然的青春,他们也真诚地向党、团组织和社会发出了呼唤。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数据,本文从媒介接触的角度探讨了当代青年的互联网使用与社会信任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相较于以传统媒介为主要信息来源的青年,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的青年的社会信任水平显著更低;社会交往与特定价值观念对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具有缓冲作用。随着与朋友聚会频率的提高,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对青年社会信任水平的负面影响会被削弱;对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青年和拥有中共党员身份的青年来说,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对其社会信任水平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生产的格局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民迫切要求社会各个环节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因而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方式的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农村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各种经济协作性组织,其中农村青年专业协会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农村商品生产中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 农村青年专业协会,是在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各种青年能人为主体的民间性服务组织。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即使是率先走上专业经营道路的青年专业户,用散兵游勇  相似文献   

18.
晓温 《瞭望》1986,(29)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活了,特别是第二步改革开始后,商品生产发展,流通渠道增多了,横向经济联系加强了,整个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是,随着经济的活跃,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经济关系的加强,各种经济纠葛日益增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加强经济法制管理。而当前农村的许多干部、农民缺乏有关法律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在许多经济活动中往往草率决策,盲目行事,结果引出了大量纠纷和案件,而对这些纠纷和案件不能以法律为武器正确加以解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农业产生最早的地方之一,伴随传统农业形成并积淀了深厚的农业文明和农业文化。长期以来,以种植业为中心、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环节的农业经济在我省占据主体地位,并产生了相应的人文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南省开始摆脱传统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也不断更新、变迁。青年是我省农村一支积极而又活跃的力量。在近7000万农业人口中,青年为1278万,约  相似文献   

20.
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农村中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不可避免地分化了。他们“由于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如何正确地分析和判别农村中客观存在的阶级和阶级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土地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