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分配不公的问题,教育公平的问题,司法公平的问题与亿万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党的中央领导核心公平公正思想演进的视角探究党的公平公正思想之架构,是一个基本的分析维度.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思想体系中都可以总结提炼出若干基本的、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平公正之思想观点.而透视党的领导核心公平公正思想的历史演进脉络,就可以大致描画出中国共产党追求公平公正的历程及其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3.
人事工作要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思想。这"四个公平"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理论的新发展,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理论。  相似文献   

5.
招投标作为一种节约成本、经济高效的采购手段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招投标的出现和招投标法颁布之初的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了招投标的时代性、技术性和普适性效果越来越差,招投标法作为一种“阳光法案”的公平公正性也受到了极大挑战。本文主要从国际环境、信息环境和传统环境几个方面分析其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党风党纪月刊》2001,(9):12-13
遂宁市今年公开向社会考录80名巡警。为确保考录工作切实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市纪委、市监察局坚持“主动参与、提前介入、防范为主、全程监督”的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群众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制度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财  葛宜超 《理论研究》2008,(4):12-14,F0003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制度公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实现制度公正必须统筹好制度设计和制度选择的两大维度: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8.
刘振斌 《当代贵州》2009,(14):64-64
贵州省招生考试中心7月7日向广大考生及家长承诺:继续坚持科学招生、阳光招生、公平招生、廉洁招生、满意招生、平稳招生、和谐招生,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这一条不啻于这个夏天带给人们清凉享受的喜讯,让人甚慰.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党建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一年,组织工作在总体把握上,要善于在大局下谋划工作,在推进思路方式方法上创新,在加强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上有所作为,在推进社会公平公正上发挥作用,在服务发展上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公正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蕴涵着一定的道德诉求。关注人的生存权,把满足人的合理而"基本需要"作为价值关照,是社会公正的伦理关怀,符合社会发展的目的性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确定能够使每个人为社会幸福作出充分贡献的制度安排,使人们从社会的基本结构安排中获得其"应得",是社会公正的权利取向,体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从"实质公平"的意义上理解社会公正,在自由与平等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是社会公正的平等理念,要考虑社会成员的差异而促进适度平等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发良 《党史文苑》2009,(11):39-41,46
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公正,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贯的价值取向,它源于对传统民众心态的继承与扬弃,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现实国情的准确把握。这一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包括,物质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是核心,平均主义不具有公平性,公平公正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实现的基本路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前提,教育机会均等是基础.先富后富是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如何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发展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达 《探索》2005,(5):105-108
和谐发展的本质就是社会公正或公平。和谐发展表现为“社会能力”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全面而协调的进步,表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公正或公平就是正义、善。和谐发展与社会公正之间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以,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社会公正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张梅 《当代党员》2008,(8):51-52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市委也专门下发了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文件,这对于建立健全广纳群贤、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破解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四大难点。  相似文献   

15.
“换届选举,人人参与;公平公正,请您见证:庄严投票,以您为傲…”这是流传在潼南县梓潼街道的一句顺口溜,也是重庆村(衬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正理论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相融合的研究。道德、经济和政治分别代表了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研究路径,三者分别体现了公平、效率和整合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乔杰 《先锋队》2012,(33):35-36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是各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山西省纪委监察厅一直把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执法监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强化纪检监察监督职能,以严格的纪律约束,确保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加强领导积极参与为加强对全省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省纪委监察厅责成一名领导同志参与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的工作,并兼任省招委副主任。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为指导,紧紧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发展来助推公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指人们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从而获取经济收入和社会利益的权利上、机会上、规则上和分配上的公正、平等。它既不等于平均主义,又不能与平等划等号。推进社会公平,必须要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周月华 《新视野》2007,(2):70-71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教育公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还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必须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统一,这是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