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贵手”辨     
我们一直强调不唯书、不唯上而要唯实.“唯上”是错误的、有害的,而从“唯上”走到“抗上”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唯上”与“抗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反映,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是只讲主观而不讲客观,只讲人治而不讲法治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当前,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务必要防止和克服以下“三种”倾向:一是“抓而不紧”倾向。一方面是推而不动。把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党的建设是软任务,经济建设是硬指标,主张放软抓硬。另一方面是不推不动。把党的建设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理解为服从就是“放松”,服务就是“让路”,生怕“党务”影响了“政务”。二是“抓而不力”倾向。一方面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另一方面是因循守旧,停止不前。“旧办法不管用、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三是“抓而不实”倾向。重形式轻…  相似文献   

3.
君子不贰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有过能不能改”。古之“圣贤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有很多深刻的论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做过错哩!“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有错误而不改正,这叫做失去了本心。“过而不悛,亡之本也”——有过错不改正,这是失败的根源。“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了过失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继承传统?蓝天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反腐的新形势下,一些地方还有不少同志,思想作风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往往是“实事”而未“求是”,“自力”而无“更生”、“即苦”、而不“奋斗”。本文强调:“实事”还是“求是”、“自力...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做”实事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学”是“做”的基础,是“做”的理论航标和行动指南;而“做”是“学”的补充延伸,是“学”的“实验田”和“试金石”。“学”而不“做”,是假学、空学,“做”而不“学”,是盲做、蛮做。只有坚持“学——做——学”的科学方法,才能实现其“学”的真正目的。“三个代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体现,我们应在认真学习,系统领会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务求实效,再用它来检验我们工作的得失是非。学习“三个代表”重在“学”,贵在“做”,关键在“实”。浙江省金华市…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哪朝哪代起,语言、文字一沾上“官”字,就多为贬义了,如“官架子”、“官腔”、“官样文章”等,而将那些脱离群众,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也冠名为“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5,(2):42-42
王玉林在2004年12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指出: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我见到几种白话《论语)读本,评价孔子“钩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愚腐的虚伪”。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误认为做“大事”才能表现自己的大手笔、大气魄,热衷于上大项目、修宽马路、搞大工程.而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芝麻蒜皮”类的民生小事却重视不够,不愿过多去做,害怕影响和耽误“大事”。这种“做”,既不全面,也不正确。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高度凝练概括、言简而语意深远。“三不”这个词,在文艺工作中,指的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揪辫子的“三不主义”;在美食文化中,指的是做黏食点心讲究一不粘盘、二不粘匙、三不粘牙的“三不粘”标准;而在反腐败斗争中,指的是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腐”机制。“三不腐”机制凝结着对腐败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盈满也,盛也。传统“持盈论”渊源流长,如《周 易》言“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老子言“保此道者不欲盈”,孔子言“持满有道乎”,管子言“持满者与天”、“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仍至王船山的“盈而后奋”和曾国藩的  相似文献   

11.
“福”乎何物?“福”乎何在?耕其田,劳其力,丰衣足食,“福”之哉也。如是,“福”无处不在,人人可享之。然真正一辈子享福的人不多,而想念和企盼得福者,却是古今普遍存在。于是欲得“福”而享者,便总是想着这“福”,追求那“福”,而那“福”偏偏同你若即若离。...  相似文献   

12.
苏勇 《当代党员》2011,(8):62-64
涪陵区商委原副主任刘西尧之所以栽倒在59岁,除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最后捞一把”等“59岁现象”主体的共同心态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法纪观念十分淡漠,正如他在《悔罪书》中所反省的那样,“是罪而不以为罪”、“有罪而不认为是罪”,到锒铛入狱时才大梦初醒。可惜为时已晚。为了从刘西尧一案中吸取教训,本刊特别编发这篇分析报道和刘西尧的《悔罪书》,希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治安 《共产党人》2004,(21):52-53
“畏惧”就是为官者都要有一种权力在手、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菜根谭》里说得明白:“白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人要“三怕”,“一怕  相似文献   

14.
物之思絮     
马荣 《党风建设》2002,(10):47-47
古代廉吏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有言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治家之理,同于治国”,“明内而齐外,故家道正而天下正”。故而,大凡清官廉吏,不仅自身清正,其家风也十分严谨。  相似文献   

15.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广!”叶帅送出,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 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16.
30年改革开放征途中,广东不乏解放思想的先驱、锐意创新的闯将,任仲夷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从为张志新烈士等一大批冤假错案平反昭雪,最早表态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因其“思想特别解放”而被邓小平同志“点将”,主政广东“敢为天下先”,再到退出领导岗位后为政治体制改革大声疾呼,任仲夷的思维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尽管有时遭到质疑和排斥,但是他凭借“排污不排外”的睿智、“扶持不压制”的开明、“明哲不保身”的担当,  相似文献   

17.
许海 《前线》2014,(10):119-119
近期,随着反腐倡廉形势的深入发展,有关部门规划的“反腐路线图”逐渐明晰,“三步走”的战略思路令人振奋:首先是严厉打击,让腐败分子“不敢”腐;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笼子”,让腐败分子“不能”腐;最后是巩固思想信仰,实现人的现代化,让人“不想”腐。 如此“剑”与“书”结合,符合了反腐倡廉的一般规律,对根治腐败问题大有裨益。古人在总结有关经验时,已经看到,廉洁其实有三重境界。明代《从政录》写道:“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在这其中,“不敢取”为下,“不苟取”为中,“不妄取”为上。正与“不敢”、“不能”、“不想”的路线图对应。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3):74-76
“许三多”再次成名,这次出名的不是那位“不抛弃、不放弃”的众人喜爱的士兵许三多,而是官员“许三多”——浙江省杭州市前副市长许迈永,因“三多”——钱多(钱财两个亿)、房多(房产许多处)、女人多(两位数),而“独秀”于落马官员之林。  相似文献   

19.
“节约无功”不说,反倒落下个“办事不力”的骂名。于是,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而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不予在意。有了这种“负激励”效应,就无怪乎会出现“不花白不花”的“败家子”心态。  相似文献   

20.
粉笔客 《奋斗》2008,(1):61-61
时下,“书生气”这个词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离“知识、儒雅、正直”等褒义渐远,而靠“迂腐、愚钝、死板”等贬义越来越近了。说某个人“书生气”,近于说这个人不识时务,不会做人,不懂灵活处事;说某个干部“书生气”,近于说这个干部不善协调关系,不能随机应变,不堪提拔重用。所以长辈常嘱咐后生:“社会很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