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周恩来是一代伟人。他的丰功伟绩,举世公认:不仅如此,他还倡导了一场移风易俗的丧葬革命。周恩来没有留下骨灰,也没有立下墓碑.但他不朽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多次入闽指导革命工作,在福建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福建人民的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灰撤江河里“碑”竖人心中周恩来纪念馆出版《丰碑》一本由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主办,旨在宣传、研究周恩来的综合性刊物《丰碑》在周恩来逝世20周年前夕出版了第一期。《丰碑》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题写刊名,十六开本,彩印封面,设有《在伟人身边》,《周恩来研...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的优秀品质、伟大人格、革命精神是一代楷模。他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的精神风范为我们中华民族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体现在周恩来一生中的许多革命精神风范中,最集中一点,就是他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周恩来在江西)的首发式,追忆周恩来同志光辉的革命生涯,学习他伟大的人格风范,缅怀他不朽的革命业绩,表达我们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敬仰之情。由省委党史委组织编写的(周恩来在江西》一书,真实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在江西战斗、工作的经历和光辉业绩,是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的革命实践和伟大精神的宝贵资料,也是对周恩来同志的一个很好的纪念。在此,我向为这部著作付出心血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它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周恩来同志是伟大…  相似文献   

6.
同甘共苦,相知甚深。为党为民,相辅相成。邓小平和周恩来这两位20世纪的伟人,他们不朽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镶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相似文献   

7.
正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2018年3月1日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42年了,但天地间依然回荡着人民深情的呼唤:"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  相似文献   

8.
梦菲 《世纪风采》2006,(4):8-11
作为一名无与伦比的外交家,周恩来在自如地周旋于国内外各种交际场合时,总免不了要喝酒,因而流传下太多他与酒的故事。这里讲述几个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故事,总理那骄人的风采与不朽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25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老一辈革命家,本刊特将毛毛回忆其父邓小平一书中有关周恩来病故前后的一段往事摘录于此。  相似文献   

10.
一生的谈判,周恩来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赢得了成功与未来;谈判的一生,周恩来又将对立双方的谈判演化为一门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富辩于理,以理服人。’‘事实”胜于“雄辩”,“以理”才能“服人”,在谈判中,周恩来“摆事实”实事求是而又层次分明,“讲道理”寓碑于理而又逻辑严谨,言与群自然成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力吉雄辩。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有理”、“讲理”、“讲透了理”,就可以“以理服人”了。“以理服(’只是周恩来的谈判作风,并不是他在每一次谈判中都能达到的谈判结果.眼蒋介石还有中印边境…  相似文献   

11.
82年前,响于南昌城头激烈的枪声,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起义过程中。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李立三、谭平山、叶剑英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精神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周恩来精神的研究,从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历程,到内涵的界定与实质的归纳,再到历史的定位与价值的揭示,不断深化。这些研究不仅对提升周恩来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鲜活范例。这座以周恩来同志坚定信仰、优良作风和崇高品德铸就的不朽精神丰碑,是党和国家的宝贵遗产,值得进一步铭记、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3.
一位是总指挥,一位是前委书记,南昌起义将贺龙和周恩来的命运系在了一起。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他们出生入死,并肩战斗。他们的交往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走过了和平时代的坎坷,其情可感天地,其谊可泣鬼神,他们之间的莫逆之交堪称一座不朽丰碑!南昌起义,两人的命运拴在了一起1927年7月初。一天傍晚。武昌。周恩来在二十军党代表周逸群的陪同下,来到贺龙的驻地。贺龙握着周恩来的手,热情地说:“你的大名,我早就晓得。逸群对你钦佩得很呢。如今见面胜似闻名噗。”“疾风知劲草,我们对你是很钦佩的。”周恩来高兴地应答道。“钦…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世代的缅怀———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落成□王宏鸣岐在天津的革命史上,镌刻着两位伟人不朽的名字———周恩来、邓颖超。他们青年时代在这里求学,并由此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关心天津的工作,关注天津的发展,关怀着天津的人民,把天津当作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4):47-47
《大无大有周恩来》是我散文作品中分量较重的一篇,前后费时20年。1976年周总理去世.四人帮限制对他的悼念。国内既无碑又无纪念活动.甚至还不能发表纪念文章。直到1978年北京才在历史博物馆搞了第一个周恩来生平展。我当时在太原工作,专程到北京看展览.详细摘记后发表了一篇千字短文:《一个伟人生命的价值》。后来,关于周恩来的资料逐渐公布,然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拉网阅读,包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生平.报刊上记录的他周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读韩愈     
梁衡 《当代贵州》2004,(11):32-33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联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是英勇无畏、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的一生,是坚忍不拔、光明磊落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生11O周年的日子,本刊特开设纪念专栏,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18.
巍巍太行山东麓,滔滔滹沱河北岸,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柏坡岭下,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西柏坡。它面临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背倚松柏苍翠的柏坡岭,一道弯弯曲曲的围墙内,座落着一簇端庄而静谧的白色民房。这便是革命纪念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一个普通的村庄,百十来户人家,与太行山区众多的小山村相比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和邻近的几个村庄一起,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矗立着一块碑,碑上镌刻着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于 1973年 2月 26日为西柏坡所写的评语:“西柏坡是毛主…  相似文献   

19.
<正>廖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革命世家”。从廖仲恺起,廖家几代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苦心经营,不懈奋斗,作出了不朽的功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为家国请命、为民族筹谋的过程中,廖家与敬爱的周恩来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及其子女廖承志、廖梦醒都与周恩来往来甚密,关系亲厚。周恩来曾说:“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这份战友情、兄弟情延续到廖家第三代的身上,逐渐升华成了亲情,历经风雨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单位请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周保章老先生作报告,透露了周总理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讲到周总理去世后骨灰撒进大海的时候,老人很动情:他老人家一生鞠躬尽瘁,勤政为民,两袖清风,万民景仰!在祖国的大地上,人们找不到他的坟墓,见不到他的墓碑,但他却在亿万民众中留下了传颂万古的“口碑”,铭刻着永垂不朽的“心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这碑那碑难比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