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06,(17):4-4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3.
时事回眸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问题。 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4.
崔寿克 《前沿》2008,(2):52-54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实施素质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的主题;优化教育结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政报》2007,(12):19-2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人才工作等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彭泽平 《人民论坛》2023,(22):58-60
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理论遵循,充分汲取蕴含于百余年党史之中的教育智慧与经验,根植新时代十余年伟大教育实践的宝贵探索,积极回应新时代世界、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盼;锚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一体化统筹协调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打造高质量创新型“大国良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才强国战略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等最为发达的国家。一部美国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美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同时,美国始终把吸引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强国经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建设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卜宪锋 《淮海论坛》2012,(1):37-37,36
一、我国教育发展的概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中国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9.
陈书方  赵紫兰 《前沿》2001,(2):32-35
搞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必须把战略重点放到开发人力资源,落实根本大计,实现"人的现代化"上,为此要确立"人力资源是我国第一资源","人才开发战略为现代化首选战略","人力资源和人才开发的投资应该成为最优先投资"的观点.落实计划生育和发展教育并举;开发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并重;开发技能和提高素质并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进;面对面教育和远距离教育并存等项重大措施,把"教育"这一根本大计落到实处,加速我国国民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和坚实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0.
林晓妹 《新东方》2007,(12):65-6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目标,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的两个新的战略和两大新的奋斗目标。一、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内容报告共有12个部分,教育的内容在很多部分都被提到,由此可见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杨保娥浅谈当今世界都非常重视知识和人才的重要地位,视知识和人才为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努力开发人才资源,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党中央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做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人才问题又作出了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出要积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收和用好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完善激励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  相似文献   

13.
管理经纬     
教育部披露,今后20后,我国政府将实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大战略目标,即全面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使中国成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的学习之邦。到2020年左右,实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单独成章为一个部分,凸显了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人才培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五个重大原则,聚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四个重点任务。高校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发挥更大作用,聚势赋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于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人才的需求状况,着眼于加强中国特色人力资源建设、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进一步突出了党管人才的重大思想,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创造性地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6.
王梅姣 《前沿》2005,(1):104-107
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我们必须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建设人才强国。而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思想对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它具有时代性 ,必须随着时代的转换作相应的转变。因此 ,要建设人才强国 ,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求2020年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战略,但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出现了严重的偏颇.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已出现技术断层,"硕士易求技师难招,,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观念陈旧;二是教育结构不合理;三是有关各界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太慢.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加大人力开发力度,加强职业技术培训;要加大投入,改革技能教育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吴善超 《群众》2023,(1):39-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拟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入手阐明其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内在联系,以时代新视角,揭示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探索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