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选对一个人,救活一个村"这句话用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再恰当不过。2012年,33岁的刘佩仿高票当选为该村的第一位女性村委会主任;2015年,36岁的她又被推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过去6年里,在刘佩仿的带领下,城根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在外闯荡多年回到城根营村,  相似文献   

2.
<正>凉山金阳县有个叫丙乙底的彝寨,人们叫它"索玛花海中的村庄",那里有终年云雾缭绕的波罗云海,还有在夕阳中静静流动着的羊群……丙乙底村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透过他们的镜头,很多人喜欢上了这个偏远高山上的美丽彝寨。过去,丙乙底村一直戴着"典型高寒贫困山村"的帽子,全村186户、686名村民住的是茅草房、石板房和木板房,吃的是土豆、荞面。2009年,金阳县把丙乙底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点。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将丙乙底  相似文献   

3.
刘明 《先锋队》2013,(34):34-37
一个人均耕地仅1.7亩的农业村,一个农民年收入2000余元的贫困村,一个垃圾包围的"上访村",一个永济市排名末尾的落后村,一个运城市帮建升级的重点村,在新一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产业突出、巷道整齐、环境优美、村风文明、人居和谐的永济市新农村建设明星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党支部坚持服务群众、服务产业、服务发展,使全村农民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省辉南县东南边陲抚民镇,有一个世外桃园般的优美村落——四平街村。万亩青山树木葱笼,千顷良田土沃粮丰,十里沟壑流金淌银,干群和谐共谋发展。自1985年以来,这个村累计获得县级以上各类奖项20余项。仅2006年,就被通化市委评为"三创两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今年,该村又被纳入  相似文献   

5.
高璐 《新长征》2013,(11):46-47
<正>在敦化市提起小山村,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小山村近几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自2011年6月吉林省委开展"三帮扶"工作以来,小山村从一个地处偏僻,用水难、出行难、环境差,生产致富无门的薄弱村,一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模范村。村容村貌美——青山绿水间乡村如画当车辆渐近小山村,远远地便看见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房屋整齐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水泥道路两旁是绿化树木,枝繁叶茂。村部的不远处就是2000多平  相似文献   

6.
一条条水泥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农家庭院掩映在核桃林中……这是不久前笔者在永平县博南镇青羊厂村看到的情景。"过去穷得叮当响,现在日子过得甜!"提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村民李中云掩饰不住内  相似文献   

7.
<正>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我收获最大的一年。这一年,组织上选派我到独山县麻尾镇播纳村驻村,我有幸成为播纳村的第1715名"村民";这一年,我与播纳村群众一起干、一起苦、一起笑,如今,村容寨貌起了大变化、群众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看不到一望无垠的农田、曲曲弯弯的乡间小道、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在这个"村",你领略到的是别样的风景:整齐的楼房、宽阔的街道,还有熙熙攘攘的市场。这就是宁夏有名的"亿元村"——青铜峡市小坝镇小坝村。二十年的发展,成就了小坝村今天的辉煌。透过小坝村闪光的"光荣榜",你会看到它的每一步坚实步履——先进党组织、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支部、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红旗村党支部、文明村……自1991年至今,小坝村获得的荣誉近100个,上至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  相似文献   

9.
《学习月刊》2013,(13):43-43
近几年来,大花岭村党委牢牢抓住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思路,结合村里实际,因地制宜,精心谋划,带领干部群众扎实奋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案。2012年村集体资产突破6亿元,人均收入2.36万元,先后被各级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江夏区十佳村湾"、"武汉市十佳村"等荣誉称号。2012年村党委书记、集团公司董事长林锋勤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月6日星期五晴岁末年初,回首过去一年的驻村工作,我的内心感慨万千。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并见证了村里的变化:通过积极向政府和社会各界筹措资金、建筑材料,为全村210户村民更换了铁皮房顶、墙体保温板、塑钢窗、防盗门,改造住宅铁栅栏4000余延长米,扩建村活动广场2000平方米;自筹资金改造村主街、巷道3.8公里;新建太阳能路灯休闲健身广场800平方米、"硅PU"标准化篮球场一处,完成全村三项电改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7,(9)
2006年,新艾里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村党支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自觉运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通过开展"两创两建一达标"、"党员带头致富"和"一推双带"等活动,使广大党员自觉投身到经济建设主  相似文献   

12.
<正>村集体经济是办好农村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一、村集体经济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村集体经济弥补了公共财政对自身无力脱贫"兜低保障"不力的"短板"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万元,经济收入达400多万元的富裕村。2016年,  相似文献   

13.
陈竟 《党的建设》2010,(5):35-36
青土坡村位于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中部,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74户,总人口744人,总耕地面积1858亩;109国道、兰海高速、兰青铁路横穿全村,交通条件便利;谷丰渠覆灌全村,水利资源丰富,农业灌溉设施完善,是红古区的蔬菜生产村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之一。1996年,还不到30岁的祁复忠开始担任青土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其间,他当选过红古区第十二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青土坡村党支部也先后被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支部"、"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省三争一促先进村"。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磁县高臾镇兴善村,过去是全县有名的乱村。村内宗族派性严重,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该村税费征收、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多次发生村民集体上访、乡政府公务车在村被砸等群体性事件。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这个村改选了村“两委” 班子,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整改,使该村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由乱到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西地村经济落后,村贫民穷。如今,村里产业发展,民富村兴,村总收入达到478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500元。过去西地村仅有一条土路与邻村相连,如今,村里修筑了宽阔的大道,结束了自明代成村以来没有柏油路的历史。过去西地村的农家厕所是“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捏着鼻子踮脚尖,蝇蛆成群臭半天”。如今,各家厕所全改成了水冲式,卫生干净。过去西地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贫乏,村里连个像样的文化娱乐设施都没有。如今,村民健身公园、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这四个“过去”和四个“如今”,两相对照,照出的是西地村新农村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09,(8):30-30
武山县滩歌镇黑池殿村党支部坚持以"五个好"创建为总目标,按照"川地建大棚,浅山种药材,山上搞退耕,精心抓劳务,全力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引导群众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被省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2006年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村党支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10,(12)
<正>苏南村原是个"三难"村(干群关系相处难、社会治安管理难、村级经济发展难),1992年底,新一届村两委开拓进取,勤奋工作,推动苏南村经济社会走上发展快车道。村党组织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苏南村也先后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安徽省生态村"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8.
正从"杨书记"到"杨兄弟"、村民人均收入从1600元到7230元、海嘎村从"极贫村"变"景区村",七年驻村付出,杨波交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位处贵州海拔最高峰乌蒙山小韭菜坪,被称为贵州海拔第一村。"杨波来到海嘎村,一心都为海嘎人,电通水通路修好,旧房变成新农村,我们村民过得好开心哟……"1月4日,  相似文献   

19.
岩博答卷     
<正>如今的岩博,处处绽新颜,这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71%;山林间,幢幢白墙青瓦的小楼时隐时现。乡土传统、自然景观和"乡村别墅"等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乡村山水画。2013年8月10日,无论对村支书余留芬,还是对盘县淤泥乡岩博村的村民,都是难以忘怀的日子。当天,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轻车简从来到了这个"白墙青瓦酒飘香,人美村强产业丰"的新农村,并留下了"你们这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吸引了中国乃至世界眼光的"十一五"规划里,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的出台.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主席用短短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概括出它的丰富内涵.2006年,全国上下掀起了争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而地处渤海之滨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拉树房村,始终抓住发展不放松,始终造福人民不变心,始终保持党性不落伍,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科学定位,服务群众,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